莲鹤方壶 | 第三集:【南渡北归】一件文物的暴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莲鹤方壶 | 第三集:【南渡北归】一件文物的暴走

你曾经去过多远的地方?

你能想象在乱世硝烟中,舟车更替1500公里以上吗?

莲鹤方壶,就曾在动荡的年代,完成了一次史上绝无仅有的“暴走”之旅,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变迁。

我身边这只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箱子,可是大有来头。上面的封条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它曾经装载着李家楼大墓出土的文物南渡北归,走完这段惊险交加的旅程。

那么,明明在新郑出土的文物,又怎么会从重庆运回呢?

时间回到1923年,李家楼的发掘成果轰动了全国,这批文物被送到开封的河南古物保存所保管,成了河南省博物馆的首批收藏。大家都说,“先有郑公大墓出土文物,后有河南博物馆”,可见它们的奠基地位。

然而,乱世之中危机四伏,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华北各地相继沦陷,为确保新郑彝器的安全,莲鹤方壶国宝一路南下,经过郑州到达武汉,安置在法租界。

原本以为这样就能安全保存,可没想到,形势急转直下,日寇进攻上海,武汉也响起了空袭。才刚到11月,国民政府就决定迁都重庆。文物也随之从武汉启程。

但是,行程远没有想象顺利。当时的船全部军管,即使是拿到了批文,也找不来轮船,只能上木船,三峡艰险,在3万难民、9万吨货物中间,莲鹤方壶在船上航行了54个昼夜,才终于上岸,安置在重庆中央大学的校舍内。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1945年抗战胜利,内战又起,这批文物一直默默等待,直到1949年重庆解放的前2天,国民党政府指示“速将河南存渝古物运存台湾”,可是,海角之南,哪里是它们的故乡?

也许是冥冥中注定,河南博物馆负责监护文物的裴明相转运剩下30箱文物时无人来接,又被黑帮盯上。他找到重庆大学的教授,请他们帮助组织了200多位学生,日夜守护两天,等来了解放军,最终救下了莲鹤方壶,而另外38箱文物则装上两架飞机运到了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莲鹤方壶分别存于故宫博物院和当时的河南博物馆。还有一部分李家楼大墓文物,现存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中。

从1923年莲鹤方壶出土,迄今已经100年。无数人守护过它,赞美过它。它同时亲历春秋的历史、新中国的诞生,成为独一无二的国之重器。我们期待着有朝一日,郑公大墓出土的所有文物,能够重新团聚,到了那时,莲鹤方壶也将再次见证更加出彩的中国故事。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