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吴起率军夺取河西之地的同一年,魏斯又命乐羊率军攻打东面的中山国。

中山国是镶嵌在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的小国,由白狄的一个分支鲜虞人建立,因国居山中,故称中山。

在春秋中后期,晋国与鲜虞人在此地打了几十年的仗,先后灭掉鲜虞人的两个部落。但在公元前507年,鲜虞出兵晋国,大败晋军,次年,便在中人城,也就是河北唐县一带建都立国。

之后,在晋国的赵鞅、荀瑶两代正卿的攻伐下,中山国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龟缩不出,沉寂了数十年。

数年前,中山国第二任国君中山武公率部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河北定州一带建立新都。现在,中山武公刚刚去世,中山恒公即位。

魏斯之所以攻中山,是因为中山国所在,正处于赵国与燕国接壤的地方,按说跟他魏氏没什么关系。但问题是,中山国这些年在中山武公的带领下,仿照华夏礼制,锐意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赵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三家现在名义上同属晋国,面对着这个晋国曾经的敌人,挂名晋国正卿的魏斯不能不理。

乐羊是宋国商丘人,投魏后作了相国翟璜的门客。他有个儿子叫乐舒,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杀了翟璜的儿子翟靖,为避祸逃往了中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按说最不适合率军攻打中山的就是乐羊了,但翟璜不愧有识人之明,仍然向魏斯力荐乐羊。于是,魏斯便拜乐羊为将,率军攻伐中山。

乐羊也不负翟璜的信任,很快就把中山国的军队打得缩进城里再也不敢出来。中山恒公一发急,竟然以乐羊的儿子乐舒为质,要挟乐羊退兵。但看乐羊不为所动,他便把乐舒给杀了,然后做成肉汤送给乐羊。

乐羊端着肉汤一饮而尽。

最终,历时三年,乐羊攻占中山国全境。

魏斯对臣下说:乐羊为了我的国家,竟然吃了自己儿子的肉。

这个臣下笑笑:连儿子的肉都吃,还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

之后,魏斯为表彰乐羊之功,把中山国属地灵寿,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平山封给了他。但也到此为止了,此后乐羊再无所用。

顺便提一句,乐家名将辈出。乐舒在中山国留下一子名乐池,在后来中山恒公复国后,数次击败赵、魏两国,收复城邑十余座,使中山国再次成为一个强国,乐池也因此受封中山相国。

定居灵寿的乐羊也一脉,在一百多年后,也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名将,他叫乐毅。

其实中山国位于赵氏境内,魏斯攻占中山国的动机很难说。但我推测应该是应赵氏所请,对魏氏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但河西之地就不一样了,吴起攻占河西不仅解决了秦国的威胁,缓解了国内人多地少的困境,还极大地提高了魏氏的粮食生产,为魏氏提供了战略回旋余地。对于这样的地方,魏斯不但要占其地,还要收其心。

魏斯请出当时的著名大儒子夏,拜子夏为师,让他带着弟子齐人公羊高、鲁人谷梁赤、魏人段干木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在河西讲学,传播儒家经典、文化和学术思想,对秦人进行文化渗透,也由此创建了著名的西河学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的影响力有多大呢?《春秋》一书到汉朝时有三种批注,称春秋三传,除《左氏春秋》外,另两传便是《春秋公羊传》和《谷梁春秋》,也就是公羊高和谷梁赤流传下来的的春秋经义。

另外,卜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更是孔门十哲之一。他并不格守孔子的克己复礼之道,而是对当政之道更感兴趣。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种为政济世之学,深得当时各国学士之心。因此,他到魏国之后,魏国就隐然取代鲁国成为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了,吸引了大批人才到这里。

而魏氏之所以能成为三晋之首,称霸中原百余年,最重要的举措,则是任用李克变法。

李克是偃姓,李氏。又有古书称为李悝(音“亏”),或里克。魏氏都城安邑人,曾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他原本在河西之地做地方官,后来在子夏的推荐下成为了魏斯的重臣。

在当时,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学派,而这个李克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并且是法家中秦晋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与齐国法家学派奉行的“法教兼重”不同,秦晋学派主张的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他们的政治理念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李克在担任魏斯的国相之后,在魏斯的支持下,按照法治理念,开始了变法改革。这次变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

一是废除贵族特权。一批于国家无用且有害的特权阶层的人物被赶出政治舞台,一些出身于一般地主阶层的人,可因战功或因其才能而跻身政界。大大削弱了魏国的“世卿世禄”制度,此后魏国的封君在封国食邑内没有治民之权,只有衣食租税。更重要的是,此举给基层人才有上升空间,使魏国一时间人才汇聚;

二是发展农业。统一分配农民耕地,督促农民勤于耕作,增加生产。并由政府控制粮价,鼓励农民开荒,梳理税收政策,使魏国真正富强起来;

三是颁布《法经》。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对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军功奖励作了详尽的规定,使魏国有法可依。

四是整顿武备。建“武卒”制,根据军队作战特点,重新进行军伍编排,进行军队现代化改革。

可以说,李克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都受到李克变法思想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来到公元前405年,执掌齐国政权的田悼子病逝,男氏家族内乱,田会反叛,占据廪(音“凛”)丘之地投靠赵氏。田悼子之弟田和继承田悼子齐相之位后,命田布发兵攻赵。

此时赵氏宗主赵浣已经于四年前去世了,其子赵籍继任宗主之位。他看到齐军来势汹汹,便向魏、韩求援。

韩氏宗主韩启章与赵浣同年去世,其子韩虔继任。

赵、魏、韩三家继承先祖之志,再次组成联军,大破齐军。并于次年主动大举进攻齐国,攻破齐长城,齐国被迫割地求和。此役中,魏国新得到齐国大片地区,甚至为了使这些地方与河内地区连接起来,又顺便攻占了卫国朝歌附近的几座城市。

必须要说明的是,赵、魏、韩此时并不是诸侯,所以他们打的仍然是晋国的旗号。而此时晋国国君为晋烈公姬止。所以,此役之后,他们以晋烈公之名带着齐、宋、鲁、卫、郑五国朝见周威烈王,成就了晋国最后一次霸主之名。

但也到此为止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应魏斯、赵籍以及韩虔三人所请,封三人为侯爵,正式拉开了战国时代的帷幕。

尴尬的是,三家封侯的时候,人家晋国还有国君呢。也就是说,周王室这么一封,硬生生是把这三家从晋国体系中给剥离出去了。

晋国忙活了几百年,一夜之间地盘全给手底下这几家了,但就是沦落到这种境地,晋国依然又苟延残喘了二十年,一直到晋靖公,才被彻底瓜分干净。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晋国好歹是被三家瓜分掉了,齐国那边却是让田氏一个家族给一锅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