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微博@九派新闻(01:12)

近日,山东东营市爱心救助中心发视频称资助一位女学生3.6万元,但有网友发现女孩家里装修看起来很“豪华”:客厅宽敞、瓷砖锃亮、挂壁平板电视。之后,社交平台又曝光了疑似受助女孩子的照片:女孩打扮时尚,露脐装、小皮包,腕上有运动手表、金镯子,手上拿着苹果手机……这些画面和“贫困对象”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事件引发争议之后,东营市爱心救助中心负责人出面回应:该女生是单亲家庭孩子,还在读大学。2021年4月,其弟弟出了车祸,已做了4次开颅手术,还等着筹钱做手术。目前一家的收入来源全靠母亲卖衣服,“一个月2000块钱”。该负责人还称,看起来很“豪华”的房子,是2018年购买的装修好的二手“村改房”,照片里穿戴的“名牌”装饰品,“一共花了190多元”,照片里的苹果手机是同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发出一张疑似受资助学生生活照。

不仅是救助中心出来澄清,东营市民政局也出来背书:经核实,女子家庭经济确实比较困难。“这个孩子她可能正好在爱美的阶段,有一些穿戴引发了网友质疑,再就是她这个房子装修,引起了网民误解”。

受助女孩呈现出来的生活场景、穿着打扮,的确不像是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中,特别是对于很多蜗居在大城市隔断房里、盘算一年也没有买新款苹果手机的网民来说,看到这种生活状况的女孩还在接受爱心捐助“忍不住就酸了”,生发出强烈的对抗情绪。

但是,作为民间公益组织的东营市爱心救助中心、作为政府部门的东营市民政局都出面为女孩家的贫困证明:单亲、弟弟开颅手术、舅舅此前卧病在床,还用“村改房”、 假名牌、“花了190多元”等理由解释了女孩看起来“光鲜”的理由,似乎也说得通。

其实,我们也谙熟社会平台上“照骗”的原理,使用滤镜、美颜、取景,以及手磨咖啡、墨镜、苹果手机等道具,在朋友圈、社交平台打造精致生活的人设,掩饰我们生活当中的潦草、困顿、挣扎乃至崩溃。

那么,一边是弟弟身插管线,在病床上苦苦等待开颅手术的筹款,一边是青春靓丽的姐姐使用运动手表、苹果手机等时尚财富元素秀自拍。哪一个才是“真相”?或者两者都是真相的一部分。

当一个爱美、爱炫、爱发照片的年轻女孩,成为“救助对象”,必然会受到社会更严苛的审视。一个困难家庭的女孩也有爱美的权利,不能因为受到帮助,就必须时时刻刻呈现出不体面乃至邋遢的样子,迎合他者的“道德审视”。

但是,作为慈善事业的帮扶对象——哪怕是民间慈善,不动用政府资金——也应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特别是捐助人知情权。在募集捐助时也应该呈现出新装修的二手“村改房”等信息,让捐助者全面了解受助对象的真实情况。不能要捐款时,是“悲惨世界”的画面,走近一看却是“岁月静好”,落差太大,公众特别是捐助者难免感觉被忽悠。

公众的知情权和被救助对象的个体权利、尊严,这两方面都需要得到保护。受助者不必扮丑扮穷,但是应该呈现了全面、真实的个人、家庭信息,特别要对可能被不同解读的财产信息主动做出说明。“照片”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掩饰贫困,也可能误导公众的善心,而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善心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