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大模型在经历了备案合规后,将迎来落地应用、百花齐放的最好时代。

文|数智君

编|杨肖若

出品|数智Tech

嗨,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提醒一下,今天也是咱打工人八月的最后一天。

就在今天凌晨,数智君拿到了一个独家重磅消息,兴奋得难以入眠,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哎,明明是别人家的大模型上线,你说我高兴个什么劲儿呢?还得深夜继续码字。

言归正传。在首批获批名单里,北京地区有五家,分别是百度“文心一言”、抖音的云雀大模型、百川智能的百川大模型、清华系AI公司智谱华章旗下的智谱清言以及中科院旗下的紫东太初。上海地区则有三家,分别是商汤的“商量SenseChat”、MiniMax的ABAB大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书生通用大模型。

当然,除了首批上线的8家大模型外,据说360智脑、讯飞星火也获批迎来对外开放,广东省2家和其他省市1家也将陆续开放。其中,广东地区获批公司分别为华为、腾讯,而科大讯飞系其他地区获批产品。

至此,国内的11家大模型陆续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

今年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3年第12次室务会会议审议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并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同意,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这也意味着,通过审批上线、向全社会开放后,这些大模型将在更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运行,同时也需要满足更多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要求。

而接下来,合规的大模型也将吸引更多的大众用户,推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并为行业的应用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未来,大模型有望在更多场景下发挥作用、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01

8月31日0点,百度“文心一言”率先宣布上线,向全社会全面开放。

作为首批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的八家企业之一,百度表示,旗下“文心一言”率先向全社会全面开放,用户可在应用商店下载“文心一言APP”或登陆“文心一言官网(https://yiyan.baidu.com)”体验。

数智君通过测试发现,目前已可以在APP Store 和安卓应用商店中下载“文心一言APP”,或者通过文心一言官网(https://yiyan.baidu.com)直接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正好也是家里的“小神兽”开学的第一天,就让“文心一言”来写几句祝福的诗歌吧!这祝福,写得还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度表示,还将开放一批经过全新重构的AI原生应用,让用户体验生成式AI的理解、生成、逻辑、记忆四大核心能力。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当“文心一言”向数以亿计互联网用户大规模开放服务后,能够获得大量真实世界中的人工反馈,这将进一步改进基础模型,并以更快速度迭代文心一言,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随后,百川智能也宣布其大模型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向公众开放,今日起面向全社会开放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百川智能成立于2023年4月10日,由前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创立。其核心团队由来自搜狗、百度、华为、微软、字节、腾讯等知名科技公司。成立四个月,百川智能已相继发布了三款通用大语言模型。

王小川曾表示,今年年底就要做出对标GPT-3.5的大模型。“至少我们能够训练出一个好的千亿模型,钱是够的,到今年年底是够用的,且算力不会有太大问题。”

截至发稿前,数智君获悉,共有11家大模型产品陆续通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正式上线、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它们包括百度文心一言、抖音云雀大模型、智谱AI的GLM大模型、中科院的紫东太初大模型、百川智能的百川大模型、商汤的日日新大模型、MiniMax的ABAB大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书生通用大模型、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以及华为、腾讯的大模型产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颇受关注的阿里“通义千问”,并未出现在通过备案的名单上。

02

今年3月以来,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引发新一轮科技浪潮,国内有超过20家的互联网企业竞相推出大模型。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国内10亿以上参数规模的大模型,已发布了79个。大模型的扎堆发布,更是被业界称为“百模大战”。

到7月6日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更可谓“百模争流”,甚至形成了“千模大战”之势,可与当年互联网发展时期的“千团大战”相媲美。

不过,在大模型正式获得备案审批前,各家都只能进行小范围的邀请内测,用户更是需要“排队”来申请内测资格。没办法,还没到全面开放的时候,毕竟得备案合规。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4月11日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向公众提供服务前,应当按照《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安全评估,并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业内认为,“备案制”而非“审核制”,也被视作为技术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了良好的土壤与环境。因为创新存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6月2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发布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信息的公告,其中《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涵盖了智谱ChatGLM生成算法、大麦小蜜智能客服算法、火山引擎智能美化特效算法、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算法、美图图像深度合成类算法等41个算法。

随着第一批通过备案大模型产品的逐步全面开放,大模型行业的政策准入通道越发明确。这也意味着,整个行业卷到了落地应用阶段,将会建立起真实用户调用与模型不断迭代升级之间的飞轮,背后的效果也会迅速提升,模型也有望在不断的数据训练中变得越来越“聪明”。

尤其是首批向公众开放的大模型产品,会在用户拉新方面占据一定先发优势,同时随着To C落地场景的开放,大模型产品在商业化想象空间上也被放大。

麦肯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经济潜力:下一波生产力浪潮》报告显示,如果将分析的63种生成式AI应用于各行各业,将为全球经济每年带来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的增长,而且这一预测还未将所有的生成式AI应用计算在内。

分析认为,如果将尚未研究的应用计算在内,生成式AI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可能会翻倍。

对于中国的大模型而言,在经历了备案合规之后,它们也将迎来落地应用、百花齐放的最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