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底,济宁市某物业公司以拒交物业费为由,将95名某小区业主告到了法院。

这类案件如果进入诉讼程序对双方及法院都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对簿公堂”还可能会加剧双方的矛盾,影响后期物业公司对小区的管理。法院受理后便将案件分流到诉前调解中心,由济宁仲裁委员会诉裁对接调解工作室调解员毕士艳、付雪爽负责调解。

两位调解员查阅案卷后,当天就给业主打电话,听取他们没有及时缴纳物业费的原因,从中了解到他们对物业公司小区卫生保洁、公共设施故障等问题心怀不满。随后,他们又找物业公司核实了解相关情况。

“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双方沟通不畅,导致业主认为物业公司不作为。”两位调解员找到矛盾症结后,一方面安抚业主情绪,对业主反映的问题协调物业公司整改,另一方面建议物业公司明确整改时限。经过此番调解,双方消除了怨气。随后50名业主交清了拖欠的物业费,物业公司撤回了起诉,双方对调解结果都很满意。

仲裁调解靠前一步,矛盾纠纷止于诉前。济宁仲裁委员会通过诉裁对接机制,建立诉裁对接调解团队,开展公益法律服务,不仅实现了纠纷化解端口前移,还很好地减少了群众诉累。

今年4月初,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济宁仲裁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裁对接推进民商事纠纷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先后在仲裁分支机构及市中级法院、各县市区法院建设了16个诉裁对接调解工作室,开展诉前调解及仲裁宣传推广工作。自6月份正式运行以来,各诉裁对接调解工作室累计收到法院推送案件686件,调解纠纷156起。

济宁仲裁委员会组建了105名的仲裁调解员队伍,广泛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提高广大群众法治素养,力争将矛盾化解在源头。今年以来,调解员累计开展仲裁进园区、进社区等公益活动62场次。

济宁仲裁委员会建立仲裁调解服务团队,进驻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县市区法院,线上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法院通过平台向仲裁委员会推送案件,选择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工作,调解员根据案件情况,能调尽调,对不能调解的引导通过仲裁处理纠纷,指导当事人在立案环节精准选择争议解决方式。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吕光社 通讯员 孔晓斌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