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百姓爱戴拥护,冠以“青天”称号的,一位是断案如神、为民做主的北宋包拯,另一位就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明末直臣海瑞海刚峰。
在海瑞所处的嘉靖年间,整个明朝政府腐朽不堪,贪污腐败的不正之风已经成为主流,像海瑞这样干干净净的清流反而沦为极端的“异类”。以海瑞刚正不阿的性格,眼里容不得沙子,得罪上下级官员就成了家常便饭。
海瑞动了这些人的蛋糕,破坏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恨海瑞入骨,欲除之而后快。但偏偏他们动不了海瑞分毫。
最后只得自掏腰包,花钱帮海瑞升迁从而将其送走,这便造就了海瑞独特的做官路线。下面,我们从海瑞的几段经历中来了解一下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模范官员。
两次会试未中进士,出任南平县教谕
海瑞出生于海南岛琼山县,四岁时父亲就撒手人寰,只有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海瑞的母亲谢氏非常要强,独自操持家业抚养海瑞长大。海瑞没有兄弟姐妹,母亲对他严格教导,希望他以后能心怀天下为民造福。
海瑞直到三十五岁时才中了举人,之后五年时间里,他接连两次进京城参加会试,但都失利了,未能考中进士。
海瑞不中进士,并不是因为他的学识与能力不足。相反,他能力很强,勤劳刻苦,聪明过人,只是明朝后期的科举制度已经是趋于僵化空虚的八股取试,再加上海瑞刚直廉洁的性格,不会巴结上级。
最终,他放弃继续科考,只凭举人身份成为福建南平县一个小小的教谕,明朝官员分八大品级,教谕正是最低的八品。但无论多小的岗位,海瑞都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朱元璋建国时立下规章,厚待大明宗室子弟,这些人不用劳作付出便可每月从国库领薪水。据统计,明朝末期,光是给五十万朱家人发的俸禄就占用了国家三分之一的财政消耗。
与之相对的是,明朝官员的待遇极低,低级官员如果只靠俸禄,生活将会非常清苦。因此从上到下,官员大多无奈,既然无法从上面得到好处,就只好利用职权从平民百姓处取得好处。
但海瑞不同,出任南平县教谕后,他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本本分分做一名清官,并严格按照《大明律》中的最高要求来规范下属。
大家断了额外收入,都对海瑞心有怨言。但时间一长,他们也都发现海瑞本人确实做到了清廉奉公。海瑞工作之余挤时间编竹器、种菜补贴家用,在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下属官员与学生在真正了解海瑞为人之后都被其折服,整个南平县教育界的风气正了起来。树立了良好的风气,慢慢也就做出了成绩,海瑞在明朝官场开始小有名气,连内阁也知道了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好官。
升任淳安知县,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一个遍
四十四岁时,海瑞升任浙江省淳安县知县。浙江省在当时属于明王朝最为富庶的省份之一,但由于各级官员以及地主的剥削,百姓依然过得苦不堪言。
海瑞这个人,最见不得的就是百姓受苦遭罪,了解淳安县的实际情况后,他立刻着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挽救人民疾苦。
首先是理清了土地和税务的关系,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令底层农民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其次是解决积压的案件,帮百姓做主,替百姓伸冤,公正公平。
海瑞将自己的清正廉洁之风带到了淳安县,人民固然皆大欢喜,但他过于严苛的要求却令手下一众官吏叫苦不迭。
《孟子·尽心下》里面讲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所体现的价值观贯穿了海瑞的一生。他这一辈子,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种境况,都在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事,为百姓争取权益。为人民服务,就是他的宗旨。
水至清则无鱼,曲高而和寡。当除了海瑞以外所有人都贪污腐败时,他自然而然就遭到了孤立。许多下级官吏都不配合他的工作,甚至以罢工向海瑞抗议。
面对这种情况,海瑞一个人默默承担了一切,他能者多劳,几乎是孤身一人将整个淳安县打理的井井有条。下属官员没有办法,只得与海瑞慢慢磨合,学着向海瑞一样过清苦日子。
面对存在不法与贪腐行为的高层官员,海瑞也丝毫不惧怕。浙江总督、封疆大吏胡宗宪的儿子公款吃住、索贿收礼,结果一到海瑞的地盘就被拘留没收财物。
胡宗宪知道海瑞正直清廉,深明大义,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官,他为自己有这样的下属而高兴,因此并没有怪罪海瑞,只当作海瑞替自己教育儿子了。
但像胡宗宪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浙江省与海瑞有关大大小小官员都无法再忍受,他们凑在一起商议,共同凑钱,买通了北京方面内阁与吏部的高层官员,让他们将海瑞调到兴国县,两年后又调到北京升任户部主事。
就这样,海瑞升官了,浙江省的贪官污吏都送了一口气。当时一位思想家李贽评价海瑞道:世有清节之士,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栋梁者,如世之万年青草,何其滔滔也。
抬棺上疏,触犯龙颜;大难不死,获得赏识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冬季春节前后,全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了饥荒,百姓冻死、饿死不计其数。
而严嵩一党刚刚被打掉,抄家共获得上千万两白银,按说买粮赈灾完全够用,可嘉靖皇帝将大笔资金拿来帮自己修筑道观和宫殿,许多官员又从中贪墨,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
海瑞站在户部的位置,将全国内忧外患的局势看得更加清楚,他意识到,大明腐败的根源,就出在嘉靖皇帝身上。
没有谁敢批皇上的龙鳞,影响仕途是小事,而杀头诛族是谁也承受不起的。例如与海瑞同属户部的广东司主事周天佐,就因为直言触犯了嘉靖帝,被下令用棍棒活活打死。
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海瑞偏偏不是大多数人,他站了出来,先将家人托付给朋友,带离京城,又买好了棺材,抬棺死谏。
他写下了后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疏的《治安疏》,呈交嘉靖皇帝。这道奏疏可谓将嘉靖帝的遮羞底裤都扒掉了,尤其是其中一句:“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直接把嘉靖帝气疯了,当即就将海瑞关入诏狱,准备秋后问斩。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皇帝评价海瑞道:无父无君,弃国弃家。表面上看是在贬低海瑞,实则表明海瑞心里没有皇上也没有自己,装的全是天下百姓,只从民生角度看问题。
多亏当时的内阁首辅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力保海瑞,再加上几个月后嘉靖帝病重去世,大赦天下,海瑞这才留下了一条性命。
海瑞忠言劝谏,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却也因此获得了两个重要人物的赏识。一个是当朝太子裕王,也就是继任皇帝,另一位则是内阁次辅,后来的首辅宰相张居正。
这二位贵人都是有理想抱负的人,期待能进行一番改革,中兴大明。他们意识到,在改革中离不开像海瑞这样的忠臣能臣,任用海瑞做改革的先锋,必然可以克服万难,一往无前。
海瑞的手段,令所有与他较量过的对手都恐惧不堪,海瑞深明事理,熟知人性,有一双刀锋一般的慧眼,能将贪官污吏的心理与行为洞悉地一清二楚。再加上海瑞做起事来带着一股无坚不摧的正气,那些做了坏事错事的人必然无法与海瑞抗衡。
就这样,海瑞在裕王与张居正的提拔下,出狱后即官复原职,后来更是屡次升迁,从六部升到大理寺,三年后又升为正四品的应天府巡抚,管理今江苏省、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在这里,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施展自己的才能,着实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这便是海瑞又一段奇葩的升官路线:差点上了绞刑架要被秋后问斩的罪员,偏偏大难不死,反而能够一路升迁,不禁令人啧啧称奇。
明史赞赏他道: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
以清代郑板桥的《竹石》一诗来形容海瑞再合适不过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了天下百姓,他敢以一人之力,对抗地主豪绅、贪官污吏、朝廷大员,甚至与当朝嘉靖皇帝针锋相对。不畏强权,也不藏私心。正因如此,在人民群众的的眼里,他才是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中的英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