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31日,日本爱知县春日井市的一家经营海鲜便当的餐厅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32人在食用该餐厅的食品后,出现了腹泻、腹痛等症状,其中一名80岁的老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检测,食品中发现了产气荚膜梭菌,这是一种能产生肠毒素的厌氧菌,常见于肉类等食品中。医生认为,这种菌可能是由于食品加工、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的不卫生条件而污染了食品,导致了集体中毒。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医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要注意其保质期、包装和卫生状况,尽量避免吃生或不熟的食品,同时要注意个人和餐具的清洁。如果出现中毒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保存食物样本。

据悉,这家餐厅,主要提供各种海鲜类的便当外卖服务。根据该餐厅的网站介绍,它使用新鲜的海鲜原料,配以特制的调味料和米饭,制作出美味而健康的便当。它还声称自己有着严格的卫生管理和质量控制,并且有着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然而,事实却与宣传相悖。根据爱知县卫生部门的调查,该餐厅在8月31日上午10时至下午2时之间,向附近的多个单位和个人送出了约200份便当。其中32人在食用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并被送往医院治疗。其中一名80岁的老人因为年纪大、体质弱,在抢救过程中发生了休克和心跳停止,最终不治身亡。

经过对食物样本和患者粪便样本的检测,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产气荚膜梭菌。这是一种能够在无氧环境下生长繁殖,并且能够产生肠毒素和神经毒素等多种毒素的细菌。它主要存在于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动物性食品中,也可能污染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品。它对高温敏感,但对低温耐受性强。如果食品在加工、储存或运输过程中没有彻底加热或冷藏,并且接触到污染源,就可能被这种菌感染。

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后,一般在6至24小时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但是,对于老人、儿童、孕妇、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这种菌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脱水、休克、肠坏死、肾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医生提出了以下4点建议:

第一: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要注意其保质期、包装和卫生状况,尽量避免吃生或不熟的食品,特别是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动物性食品。

第二:在加工和储存食品时,要注意分开生熟食品,避免交叉污染。要彻底加热食品,使其内部温度达到75℃以上,并且在加热后尽快食用或冷藏。要定期清洁冰箱,并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第三:在食用食品时,要注意个人和餐具的清洁,勤洗手,避免用手拿食物。要尽量少吃外卖或外出就餐,如果必须吃外卖或外出就餐,要选择信誉好、卫生好的餐厅,并且及时吃完或带回家加热。

第四:如果出现中毒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保存食物样本。要多喝水或补充电解质溶液,以防止脱水。如果有发热、呕吐、血便等严重症状,要立即去医院急诊,并告诉医生自己可能感染了产气荚膜梭菌。

这起食物中毒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重视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远离产气荚膜梭菌的威胁。

#医生解读日本某餐厅集体食物中毒原因#

#秋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