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拥有着灿烂的文明。说起中国古代的文化,最为被大众所知的便是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古代读书人最为喜爱的,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通过唐诗宋词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寄托自己的远大抱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对于历朝历代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诗词歌赋过于复杂,他们更热衷于古典演义小说。

因为古代百姓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大多数的人都不识字,相对于晦涩难懂的唐诗宋词,百姓们反倒觉得通俗易懂,故事生动有趣的演义小说更为贴近他们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大名著

中国古代的百姓们喜爱演义小说,在古代有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被称呼为说书先生,说书是一种传统的职业。

相比于娱乐丰富的现代,古代的娱乐生活就相当单调了,因此便有了说书先生这一职业,古代的老百姓通过听在茶馆听一段故事,来打发时间,而说书先生通过说书和戏曲来赚取收入,可所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百姓们通过说书先生来追捧演义小说,时至今日,人们对演义小说也是偏爱的,提起演义小说,很多人都会瞬间想到四大名著,但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在建国前是有六大名著的,而这被删掉的两本也是妇孺皆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义小说

想必不用多说,大家对四大名著都耳熟能详,尤其是《西游记》更是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除了四大名著外,另外被删减:没有被大肆推广的两部著作便是《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部著作为何没有与其他四部作品并列为名著呢?这要从建国之后说起。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百废待兴的,在当时,除了解决温饱问题外,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水平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想提高人们的文学水平最为简单便捷的方式便是传播演义小说,当时出版书籍的人觉得如果选择将弘扬传统文化的演义小说传播下去,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办法能提高人们的文学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演义小说,它的来历可所谓是从古至今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演义小说到达了创作的巅峰,我们现代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四大名著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文学上的经典作品。每一部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虽然说这只是几本小说,但是无论是何种文学作品都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出版作品方面就尤为慎重。

当时首先出版的便是四大名著,这四部书籍一经出版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很多人争相追捧,久而久之被称为了四大名著,这一说法一直传到了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部著作

而另外两本没有出版的书籍分别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当时选择出版的书籍方面,考虑到一些社会因素,所以在选择上必须是积极向上,老少皆宜的作品。

这两部小说一部讲述的是一些狐精古怪和另外一部内容对生活批判过重,这样的情节不适合当时的那个年代,所以都被排除在了四大名著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部作品虽然被删减掉了,但是也被大众所熟知。《聊斋志异》这部作品主要描写一些狐精鬼怪,以小说故事的形式比喻现实社会,比喻人心复杂,比喻官场之腐朽,暗喻人心不足蛇吞象。

通过表面上的文字内容来表达当时人们对爱情平等人身自由的渴望等等,相对于全是积极意义的《西游记》来说,《聊斋志异》并不适合当时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儒林外史》可以说是一面照妖镜,他通过对人物丰富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通过故事的描述也暗中讽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这本书的故事情节不如《水浒传》更符合当时大众的审美。

除此之外,这两部作品都是一个个小故事。与当时人们阅读习惯有所不同,所以经过多方面考虑之下,最终出版了前四部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这两部作品没有被出版,但是其本身还是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的。可能我们最开始了解《儒林外史》这部作品都是从语文课本中的《范进中举》一文开始的。

《范进中举》这一个故事只占了《儒林外史》很短的篇幅,而且只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故事,故事虽小,但却寓意深刻。

表面上是在描写范进这个人物,但实则更深层意义的推进线索是描写范进岳父的态度变化,更具有深层次讽刺性,作者写作手法高超,令人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儒林外史》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小说,这部小说并没有采用文人墨客常用的暗喻手法,而是是采用直接揭露的方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深层次的揭露了善与恶,语言和文字给人带来的冲击更为直面。

这部作品运用的讽刺手法独特,也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受到了许多文学家的追捧和喜爱,就连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也给予这部作品极高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儒林外史》人们了解的不是很多。那么《聊斋志异》可以说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作品。因为其借助了影视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宣传,而被大家所熟知。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通过对人物进行夸张和变形,侧面或是反衬的手法来诉说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

与此同时,通过文中故事的隐喻,表达了自己当时对朝廷科举制度的不满,而且《聊斋志异》这部作品大篇幅的描写了爱情故事,这其中也隐喻了当时的人们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正视自己的内心,去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不论是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还是后来被删减的两部著作。这些书籍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他们浓缩了我们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光辉文化,也彰显了中国文学历史的魅力。

无论是哪种作品,我们都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将这些古典文学发扬光大,继续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