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工委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本文选取湖南、辽宁、广东三地的具体做法,关注他们如何将红色纪念地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用“大思政课”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旧址当“教室” 文物变“教材”
——湖南平江县仙姑岩红军营
沉浸式红色研学受欢迎
中国文化报驻湖南记者 张 玲
▲ 仙姑岩红军营的红色足迹路 仙姑岩红军营景区供图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近年来,该县长寿镇仙姑岩红军营景区的沉浸式红色研学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景区依托仙姑岩红色遗址遗迹打造了特色红色研学课程,把旧址遗迹当“教室”,将文物史料变“教材”,组织培训宣讲队伍,打造沉浸式研学路线,用“体验式教学+现场教学+专题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红色旅游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成为“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的创新探索。
打造湘鄂赣红色教育基地
为发挥好平江的红色资源优势,讲好平江的红色故事,退伍军人吴长征回到家乡平江,在长寿镇仙姑岩建设了红军营景区,续写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时代长征故事。
长寿镇曾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红五军、红十六军的驻地。位于该镇的仙姑岩作为革命先烈曾经战斗休养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红军哨卡”“红军指挥所”“红军大舞台”“军需库”“红军井”“藏军洞”等革命遗迹,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红军营旧址。方正平、吴钦民等革命先辈曾以此地为据点,开展了长达3年之久的游击战争。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湘鄂赣苏区红军史》一书中,翔实介绍了当年红军在仙姑岩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湖南沙洲村考察时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也为我们发展红色研学旅游指明了方向。”平江县仙姑岩红军营景区董事长吴长征说,抓好革命老区精神传承、红色资源开发和红色文物保护利用,可以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为此,他们努力用好平江的红色资源,打造了湘鄂赣红色教育基地,让红军营的号声永远嘹亮。
创新红色研学沉浸式课堂
“如何吸引广大青少年走进红色景区,且在这里真正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通过一堂堂红色思政课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为此下了很多功夫。”吴长征说。
平江县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这里走出了苏振华、张震等52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为了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记住这些革命先辈的事迹,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在仙姑岩红军营,研学团队的分班和宿舍都是以将军的名字命名的,如“张震营”“方正平营”等。
▲ 攀登红军勇士路 仙姑岩红军营景区供图
“穿上红军服,戴上红军帽,手持红缨枪,攻打平江城。”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植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仙姑岩红军营打造出一条沉浸式研学路线。广大青少年可以在这里体验红色足迹路、红军桥、红军勇士路等项目,感受红军的艰苦,让红色教育更有参与感和体验感。
景区内的红色足迹路长2.5里,寓意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寓意着为中国革命前赴后继、英勇就义的25万平江儿女。青少年研学者在这条红色足迹路上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追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无穷动力。
依托当地丹霞地貌打造的红军勇士路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教官会带领参加研学的青少年在这里进行几百米的攀爬,并为他们讲解红军勇士路的由来以及当年红军在这里的生活。“把红色故事用沉浸式的方式进行讲述,会让红色遗址遗迹变得体验感更强。”吴长征说。
在当年红军养伤的红军医院旧址,参加研学的青少年会接受一堂医疗急救知识课,学习心肺复苏和伤口包扎。课前,老师还为大家讲解当年红军在这里如何治疗伤病,比如,在没有西药的情况下,红军用中草药敷伤口,手术也没有麻药和专业齐全的工具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使这堂课变得更加生动。
在声、光、电技术的加持下,红军营景区对平江起义等历史事件进行了实践模拟。随着“炮声”响起,烟雾升腾,“城门”轰然倒塌……生动还原了平江起义时的情景。吴长征介绍,目前沉浸式体验的场景在仙姑岩红军营景区共有5个。沉浸式体验再加上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让广大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行程中认知、学习,从而激发思考和感悟。
此外,在仙姑岩红军营,还可以欣赏用皮影戏形式演绎的红色故事,孩子们可学习制作“红军皮影”。
组建红色宣讲员队伍
有了鲜活的“教材”、生动的“课堂”,优秀的红色宣讲“教师”也必不可少。
70多岁的方多根是平江籍开国将军方强的长孙。如今,他经常到仙姑岩红军营景区义务讲解,满怀深情地为青少年学员讲述当年红军在湘赣边区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及其爷爷的革命故事。他的讲解总是能收获热烈的掌声。
吴长征介绍,除了几名像方多根一样不定期到景区讲解的“红三代”讲解员外,景区还从员工中选拔培养了一批讲解员,包括旅游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和老党员等,并定期对讲解员的宣讲礼仪、语言表达等进行培训。
去年,平江县成立了红色平江女子民兵宣讲队,成员共30人,他们主要来自县档案馆、起义纪念馆、县人武部等。红军营的历史也纳入了宣讲队培训内容。
吴长征介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到仙姑岩红军营研学的青少年团队数量呈上升趋势,今年上半年景区累计接待游客接近10万人次。
辽宁:
深挖红色资源 涵养时代新人
中国文化报驻辽宁实习记者 贾晓东
▲ 在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红色宣讲员为同学们讲述革命故事。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供图
近年来,辽宁省多措并举,深挖红色资源,凝聚育人合力,将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培育时代新人,为新时代辽宁振兴贡献红色力量。
让红色传承发挥实效
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我们一定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在行动上。”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馆长刘秀华介绍。8月23日,“最美沈阳人”宣讲报告团与沈阳市和平区西塔朝鲜族小学师生一同来到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开展了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宣讲活动。通过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历史和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这样的活动,几乎周周有,月月办。”该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培养红色人才,该纪念馆多年来坚持实施“小小红色讲解员”培训计划。截至2023年,共招募300余名青少年志愿者,让青少年在讲解中了解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6月9日,该纪念馆的红色讲解员走进沈阳市佟沟小学,开展红色宣讲活动。该校学生刘凯博说:“通过讲解员的讲述,我了解了不少英雄先烈和红色故事,以后我会更努力地学习,长大后也要像这些英雄一样,报效祖国。”据悉,2019年至今,该纪念馆共组织110余场红色宣讲团走进校园活动,计划到2023年底,再举办60场进校园宣讲活动。
“大手拉小手”,践行青春誓言
今年6月,辽宁省辽阳市组织大学生和少先队员开展“大手拉小手”红色阵地研学系列活动,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
近日,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的学生们同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第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在白乙化故居开展研学活动。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大家了解了白乙化烈士“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的报国壮志。与此同时,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的学生们和灯塔兆麟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来到灯塔市党史美术馆开展研学活动。在研学活动中,青少年通过观作品、悟精神、听故事,了解了革命先烈的风雨历程,接受了一次红色精神洗礼……活动中,大学生和少先队员代表互赠红色书籍,共同宣誓,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近年来,辽宁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固本培元,并利用各种形式和多个时间节点将“红课”延伸到校园外。辽宁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结合校情、学情,打造“红色阵地”,开发“辽附红课”。学校成立“红望辅导员工作室”,组织教师录制党史微队课,组织“党的故事我来讲——百名红色少年讲党史”活动;沈阳市天山一校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强国少年”实践活动,让学生重温红色故事,寻找革命足迹,坚定理想信念。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赵聆钧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就传承红色基因作出的重要指示,为各高校做好红色教育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挖掘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探索红色资源中的“人、物、事、魂”,感悟红色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奋进的力量;引导学生将红色基因注入血液之中、渗入脑海之中、润入心扉之中,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红色辽宁人。
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雷认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必须要用好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营口市鲅鱼圈区、盘锦市兴隆台区、铁岭市昌图县、朝阳市建平县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深入阐释辽宁“六地”的丰富红色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
馆校合作办好红色思政大课堂
中国文化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
“你年纪已长,各事都不能像从前那样,除读书外,各事不必沾染。”这是广州起义革命先辈杨殷在牺牲前一年给女儿杨爱兰的家书。当杨殷的外孙女崔静薇受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之邀走进校园,在“博物馆的红色思政大课堂”上念起外祖父的这封信时,同学们被深深地触动了。崔静薇说,母亲杨爱兰8岁就没有了妈妈,外祖父要为革命奔波,只好将包括杨爱兰在内的4个孩子托付给亲戚抚养,平时通过书信来教育子女。听了杨殷烈士的事迹,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蒋敏说:“党的百年征程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文物,我们有责任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去年4月起,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推出特别策划“博物馆的红色思政大课堂”,通过馆校合作的方式,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游曦是广州起义中的女兵班长,率女兵班驻守天字码头,阻击敌人渡江。在与敌人的一次激烈战争中,游曦和战友们冲出了战壕,全部牺牲……”在“博物馆的红色思政大课堂”第二期活动中,讲解员苏香旭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开办微党课“伟大的尝试”,讲述广州起义中叶剑英、游曦、刘绥华等人的故事。一位同学说:“在这堂微党课上,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让我体会到中国革命的艰辛与不易。”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相关人员表示,该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馆校合作的方式有效地将红色故事传播、传承。
“博物馆的红色思政大课堂”第三期是一堂特别的音乐课,通过该馆原创歌曲《永远的红色》让孩子们理解革命精神。这首曲子的创作素材取自1927年广州起义中起义军佩戴的标识红布带。“我把这首歌融入我的思政课程里面,让红色基因永远流传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牢记革命精神,不忘我们的根、我们的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声乐教师卢雅斐说。
在“博物馆的红色思政大课堂”中,暨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们走进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触摸革命历史,体验文物保护。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部工作人员陈春梅表示,设立这样一节课,目的是想让大家了解红色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的知识。“我们通过跟文博单位开展馆校合作,进一步弥补了学生在课堂上只学理论的不足,提升了学生们的实操水平。”暨南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熊增珑说。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还将红色思政大课堂开进了广州美术学院,在此举办了“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展览”。结合该校的红色校史,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编辑胡海燕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特别的红色思政课。在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钱缨看来,将博物馆的红色资源与校史结合,让博物馆讲解员与学校老师共同讲授,这种馆校合作模式创新了学校党史教育学习的方法。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展览,在现场听取展览中的故事,受到的教育远远比书本、课堂来得更加真切和深刻。
通过开设“博物馆的红色思政大课堂”、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广东革命博物馆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以鲜活的实践活动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林冰蓝认为,将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与高校的专业课程相结合,推动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轨并行、思与行并重,真正做到将红色资源利用好,将红色精神传承好。
2023年9月2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旧址当“教室” 文物变“教材”》、
《深挖红色资源 涵养时代新人》、
《馆校合作办好红色思政大课堂》
责编:陈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