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了新技术,再不用‘靠天吃饭’、‘等雨种地’,也不担心春旱影响出苗了。”佳县方塌镇折家畔村农户张建利说。

佳县是典型的半干旱山区农业县,全县耕地56万亩,旱田占比98%。旱作农田区域水资源不足,尤其春旱现象严重,对春耕生产影响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摆脱农民“靠天吃饭”的困境,佳县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根据旱作农业区域分布情况,引进滴灌、山地“四位一体”集雨补灌、覆膜保墒集雨补灌等多种节水旱作模式,通过节水改造、补灌扩面、技术推广等途径,加强农业节水灌溉综合措施,强化旱作农业的科技支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围绕高粱、谷子、玉米、红薯等农作物,推广旱作集成技术50000亩,覆盖全县12镇40村。2023年新建或维修利用水源提灌工程40处,安装新型高位软体水窖4.25万方,铺设地埋灌溉管道40余万米,滴灌带850万余米,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3万亩。“项目建成后,该项工程可循环利用10年,每年可增加粮食产能3800吨,预计增加收入114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6500余户。”佳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刘永刚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农田灌溉乃至农业用水发展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重大变革。“佳县将持续通过强化技术指导、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严格督查考核等方式,加快推进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刘永刚说。

(魏杰鸰)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