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品无人问津到一件难求,殷越宅家11年与社会脱节,却用最柔软的材料戳出属于自己的,最坚实的世界。
01 当爱童话的姑娘,遇上了温暖的羊毛毡
一个爱发呆的人心中一定有一个纯净的世界。这是提起殷越时,我脑海中想到的第一句话。
1989年出生于江苏的殷越,有一种南方姑娘的婉约,又因为长年在北京生活带着一种北方的大气。
从小特别喜欢童话故事的殷越,家里有两本厚厚的故事书,里面收集了世界各地王子公主的故事,殷越将这些故事反复翻阅,即便已经将两本故事书翻烂了,她也依然沉浸其中。
这些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让殷越一直保持一颗童心,她一直想当一个画家,把自己心中的童话故事都画下来。
2007年,殷越成为了北京电影学院电脑动画专业的一名学生,对画画充满期待的她,认真学习了动画制作,却发现自己没有画画的天赋,所以画得也逐渐少了。
就这样得过且过的大学生活,一直持续到大二,殷越在网上看到了铃木千晶老师的一组羊毛毡作品,那些用羊毛一点一滴戳出来的小精灵,可爱又漂亮。
你可以在精灵依偎的树枝上,看到树枝的纹理,也可以在小精灵的脸上看到酣睡时的绯红,仿佛下一秒就要醒过来一样。
从小就喜欢童话的殷越当时就被这种源于生命的材质吸引了,羊毛茸茸的质感,让做出来的作品自带一种温度和亲和力,于是殷越决定自己也试试看。
做羊毛毡需要一些最基础的工具:一团羊毛,一个戳针,而它成型的原理也很简单,就像织毛衣一样,当你用戳针,戳向羊毛时,羊毛上层的纤维,会随着戳针被带到下层,而下层的纤维也会随着戳针被微微带到上层。
当你想好自己要什么形状后,通过不断地戳戳戳,将羊毛戳紧,就会固定出你想要的形状。因为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戳戳戳,所以,羊毛毡作为一种解压手工,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殷越通过一下午的努力,戳出了一只大约5厘米高的灰色小兔子,她当时就被自己做出的小兔子萌到了。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给予了殷越一种很大的成就感。
于是她又用布艺给小兔子做了马甲,用纸盒子给它做了一个小房子,用透明的玻璃纸为小兔子做了门和窗户,除此之外还为小兔子的家做了沙发,里面还有圣诞树,十分温馨。
做好之后,殷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她开始继续尝试做不同风格的作品,除了做出动物本身,还有与之配套的壁纸、地板、包括床、沙发等所有道具殷越都亲自动手,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赋予这些作品故事性。
当你看到殷越的手作时,你会觉得自己走进了童话世界之中,要旅行的西服小兔会有一个软陶制作的行李箱,来装满旅行的回忆。待在家里写日记的猫先生会有布做的沙发和书,如果困了,桌上还有一杯应景的咖啡等待饮用。
除了这些温馨场景中的小动物,殷越还利用羊毛做了一些仿真类的动物,比如玻璃罩中舞动的乌鸦,就是用软陶做嘴巴,用铝丝外面缠绵线做的爪子,赋予静态中的乌鸦一种动态美。
从小特别喜欢娃娃的殷越,只要遇到喜欢的娃娃就一定会将它们带回家,但现在她只要遇到自己喜欢的娃娃,就直接动手复刻了,所以殷越的购买欲降低了很多。
02 遇到迷茫而蜕变,如今爆火国内外
就这样,连续三年的时间,殷越都投入到羊毛毡的制作中,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每天一旦脑海中浮现一个想法就将它记录下来,然后付诸于制作当中。一件成品的诞生大多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个月的时间,但沉浸在羊毛毡世界的她乐此不疲。
慢慢地,殷越发现,自己似乎陷入了一种自闭的状态,她身边的朋友都开始上班,而自己则每天在家做手工,接触的人越来越少,似乎和社会脱节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陪着自己大学的男朋友,也是她现在的先生费思,去参加了公司的年会,被年会热闹气氛感染了的殷越想:如果有机会参加自己公司的年会就好了,于是殷越有了想上班的念头。
刚巧,殷越有一位朋友想和殷越合伙开美甲店,邀请殷越当店长,想要尝试融入社会的殷越非常心动,她认为自己去做一份普通的,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也不错,于是她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费思。
费思拦住了她,他告诉殷越:“你很有才华,又有难得的机会去积累自己,你只要专心做自己的作品就好了。”殷越听完后非常感动,她知道画画很好的丈夫,对自己的爱和才华的赞赏是出自真心的,于是殷越又开始幸福地戳羊毛了。
她开始将自己的作品放到网上,会有杂志和她联系,希望她供稿,殷越就通过这种方式攒了一些钱,等钱攒够了,她就和费思一起出去旅行,逛逛当地的旧布料店,裁缝店,去买各种好看的布,到植物园、动物园和山林里去寻找灵感。
刚开始,每当殷越做完一件作品后,费思就会来挑一挑“毛病”,处女座的费思知道巨蟹座的殷越遇到理想的材料不够用的情况,会用其他材料替代,或者在细节上悄悄偷懒。
费思告诉殷越:“即使你完成一个作品,所有人都说它很好,但它没有达到你心中最满意的样子,那这个作品对你来说就没有意义。”殷越听完好像明白了什么,之后做自己想要的作品时,就没再凑合过。
后来,殷越的作品总是超出费思的想象之外,费思就不再对殷越的作品评头论足了,因为那超出想象的部分,正是作品最有意思,也最有价值的部分。
随着殷越将越来越多的作品放上网,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和殷越学习制作羊毛毡的技法,殷越就开了一个线下课程。
大部分来学习的人都说是零基础,但是他们做的时候非常专注,殷越看着他们感觉找到了自己第一次做东西的感觉。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人会自动进入一个很单纯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与人的距离接近了,交流起来也容易,所以殷越也通过这种形式和很多人成为了好朋友,开始和社会有了更多交集。
从做第一个作品到正式地做一个艺术家的展览,殷越用了7年的时间。2016年殷越在东京代官山,开了第一个个人展览会。个展的名字叫指尖造物,展览主题是蘑菇。
这些蘑菇来源于莫斯科的山间,殷越见到在小角落里默默努力生长的蘑菇,她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种生物,兼具了脆弱和坚韧的两种完全相反的特性,这种特性让殷越想到了自己。
殷越把每一个蘑菇按照1:1的大小去制作,用羊毛纤维和其他一些纤维材质表现出一种生命感。你可以看到蘑菇伞下的纤维是那样细密,蘑菇伞上的凸起的斑点又是那样真实。
这些蘑菇当中的主角,无疑是蘑菇届的颜值担当,红底上散落白点的毒鹅膏菌。他们有的长出胖胖的小腿,穿上黑色的小皮鞋奔跑起来;有的穿上复古的衣饰,双手交叠,像一位优雅的淑女;还有的像名画一样一家人整整齐齐在聚餐。
这一次的展览大受好评,其中有一位蘑菇摄影师买了殷越一个作品,他说:“这一组蘑菇看了让我特别平静,我要买回家放在卧室,每天睡觉前看一看。”后来这个摄影师还送了殷越一个光盘,里面是他在世界各地拍摄的各种蘑菇。
当时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看殷越的作品,他们因为殷越的作品感受到了平和以及勇敢,并且因此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殷越觉得很开心,她发现自己可以通过作品和他人产生交流,这也许是不善言辞的殷越最适合的一种交流方式。
2018年殷越在北京开办了个展,这一次个展的主角,无疑是《想心事》。这是一头将四肢蜷缩,低头思考的小象。它是殷越在为暂住证奔波时脑海里浮现的形象。
当时的殷越感觉自己特别没有归属感,而且因为房东欺负人,殷越被气哭了,她觉得那一刻的自己是最无助的。
殷越希望将这种无助和迷茫的感情用作品表现出来,于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查找资料,画稿,进行各种尝试,最后将小象的形象确定下来。
为了用羊毛毡还原象的皮肤,殷越用了大量时间去雕刻堆砌褶皱的感觉,她的风格也因此开始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在2019年的白系列个展中更为明显。当时殷越因为家人生病了,陷入了一种低落的状态,一向温和的她,希望能长出锋利的爪牙去面对,在事情过去后,殷越也因此变得更坚强。她将自己这三个阶段的感觉都放入了作品中。
用《象的怯懦》中站立低头的象,表现自己迷茫无助低落的感觉,用《猫的蜕变》中分裂出两个头的猫,表示性格温和的自己希望变得锋利起来,用《鹿的平和》中美丽温柔的鹿,表现自己成长后,变成了更平和更成熟的自己。
有一个女孩看完展后,将殷越拉倒一边说自己看了象和猫之后感觉特别沉重,因为自己就在这两个阶段里,不知道怎样才能走出来,变得像鹿那样更优雅、美丽一些,但还是很感谢殷越作出这样的作品,让自己的情感得到一种慰藉。
殷越非常感动,她觉得一个陌生人能将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暴露给她看,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信任。而自己将真情实感融入到作品里,在引起大家共鸣的同时也能治愈一些人,这大概就是自己创作的意义了吧。
越来越多的作品出来,也让如今的殷越爆火国内外。
03 多重身份,成长的“小蘑菇”
2021年,殷越除了手作作者的身份,又多了一重母亲的身份。孕期的殷越将自己想象成一只象,在孕育自己的象宝宝,并以此制作了一个羊水状态中的小象。
这是一头粉色的小象,从分量和手感上来说,都像一头毛茸茸、软糯糯的实体宝宝,它的四肢蜷缩着,像婴儿在母体中最真实的状态,如果凑近看,你甚至能看到在象耳极其薄的皮肤下的毛细血管。
每天工作12-16小时的殷越因为孕期中的妊娠反应,不得不注意休息。这只小象前前后后花费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完成,里面包含着许多复杂的情感:有初为人母的喜悦,有对新生命的期待,以及对身份转换的未知。
现在宝宝已经出生了,为了平衡工作和亲子陪伴的时间,她需要更加地自律,为了挤出工作的时间,殷越几乎每天只睡3小时。因此回到工作台上的殷越会更加珍惜工作的时间。
也许文章开头的标题会让你认为,宅家工作的人,是自由散漫的,但如您所见,宅家工作的人,为了平衡生活与工作,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心力。
殷越的大多数作品都需要1-3个月的时间,扎上十几万针才能完成。每天她在早餐后就要立刻开始工作,这份工作没有下班时间,也没有休息日。
如果她要筹备展览的话,每天平均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且目光不能离开手指,如果有一丝松懈,戳针很可能将手扎穿。
很喜欢一句话:做任何事情都一定会有收获,如果你还没有看到,可能是你的付出和坚持还不够。
从2009年到现在,殷越一直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一个人的战斗。从前,当别人问起殷越她是做什么的时候,殷越只回答,自己是做小手工的。
一直到后来她的作品有了意义,她才骄傲而坦率地告诉别人:“我是一名纤维手作作者。”她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用最柔软的材料,织出了最坚实的世界。
她忍受了三年的零收入,忍受着社交上的无人倾诉,忍受着籍籍无名时的无措。过程中,她也是想过要放弃的,所幸有一个懂她,爱她的丈夫,一直支持她,鼓励她,肯定她,告诉她:“殷越,你是有才华的,我看得到。”
正是因为有这些沉淀的支持,殷越才能一战成名,成为了我国纤维手作作者中的代表人物。
曾有人问殷越你认为手作是艺术吗?殷越回答:“艺术的边界是很广的。我认为手作是回到这个边界内,当作者认真用心地投入感情去做作品,看的人也能真的产生共鸣,并且愿意称这个东西是艺术的时候,那个就是艺术。”
我很喜欢殷越的沉稳、童心、温和的一面,也喜欢她成熟蜕变成长的一面,她永远是那个默默顽强生长的“小蘑菇”,当你发现它时,它总会给你一个惊喜。
就像殷越坚持的手作那样,它是一种专注投入做一件事情的一种生活状态。而现在的人每天要做太多事情,面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导致别人生活的碎片,把自己的生活填满了。但是手作可以帮你找回你自己在生活里的那个部分。
充实的生活始终会和创作的人在一起,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创作,让自己回归到一种单纯的状态,以此拉近和别人的距离,拉近和自己的距离,让自己也成为一株努力成长的小蘑菇,在山野间散发自己的魅力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