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二战时期日军陆军装备的150毫米口径加农炮,射程高达26.2公里,号称是二战时期射程最远的陆军炮(150毫米口径系列)。

九六式重加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六式重加农

一、研制背景

上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陆军发现现役的八九式150毫米加农炮与欧洲军事强国的同类火炮比,无论威力还是射程都显得不足,除了重量轻机动性好一些外。此外海岸/要塞防御对150毫米级别火炮也有需求,于是决定研制一款新型150毫米加农炮,经过数年时间研制,在1936年定型,命名为九六式150毫米加农炮。

该炮完全自主研制,不同于之前的150毫米系列重炮借助于国外技术,例如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八九式150毫米加农炮都是引进法国技术,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引进的是德国技术。九六式150毫米加农炮是二战时期难得的陆军火炮精品,技术上比较先进,威力大、精度高,射程达到26.2公里。法国有款更好的加农炮——M1932式155毫米加农炮,射程高达27.5公里,可惜是海军炮。

八九式150毫米加农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九式150毫米加农炮

二、火炮数据

九六式150毫米加农炮主要性能:全重24314公斤(带射击底盘),炮管长7860毫米(倍径52.7倍),口径150毫米(实际上149.1毫米),高低射界-7°~+55°,方向射界360°,炮弹重50.2公斤,初速860米/秒,最大射程26200米,射速1~2发/分钟。可使用穿甲爆破弹、榴弹、纵火弹、化学弹等多种弹药。

九六式加农炮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威力的6英寸陆军大炮。比德国K16式150毫米加农炮要先进很多,光是射程上就有很大的优势,K16的最大射程只有22000米。此外九六式加农炮可以360°射击、无死角,射击精度上也明显高。九六式加农炮分机动型号与要塞型号两种,但都能整炮牵引机动。

德国K16式150毫米加农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K16式150毫米加农炮

三、装备情况

该炮用于海岸防御、战场火力压制及摧毁永久性防御工事,装备日军重炮兵联队,4门炮编为一个炮兵中队,2个炮兵中队组成一个炮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共8门九六式加农炮。

该炮产量不大,其中要塞型号为30门,战争期间多数布置在关东军的黑龙江要塞区;机动型号为10门,主要部署在本土的重炮兵联队。

测试中的九六式加农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测试中的九六式加农炮

四、部分作战情况

九六式加农炮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实战记录只有一次,那是巴丹要塞总攻中,日军从第一师团驻本土重炮兵部队抽调两门九六式加农炮参与了炮击。

此外在1945年的远东战场上,九六式加农炮炮击过进攻的苏军,但战绩一般。日军部署在东北的九六式加农炮全部被苏军摧毁或缴获。

有一种说法是东北的解放军获得并使用过九六式加农炮,但那是回忆录中的错误记载,实际上使用的是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苏军当时缴获了不少日军重炮,如240毫米列车炮、305毫米榴弹炮、410毫米榴弹炮,全被苏军拉回苏联研究后回炉炼钢了。九六式加农炮也在回炉炼钢的列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