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吐槽电影院】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存在一定夸张修辞说好的一辈子,最后还是散了u1s1,麻园改编得不错!
不装了!
追完最新一期《乐队的夏天3》,本胫骨正式脱粉——
乐夏3开播前的院长:
终于要回归了?你知道停播的这三年我有多想你吗!
乐夏3播出后的院长:
要不咱们还是……别播了?
失望的不止院长一个,刷刷网上的反馈,也都是一边倒的差评。
其中最高频的两个字便是——无聊。
一个共识是:不论是音乐性还是综艺性,《乐夏3》都没有前两季来得热血沸腾、真诚生猛,反而充满了打卡上班、按部就班的社畜感。
虽然刚刚播出的改编赛拉来前滚人+现导演辛爽(《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来了场演出,连带这期口碑也小小“回春”了一下。
@乐夏,给你一个机会
但本季温吞的气质、平庸的实力已然深入人心。
怎么做到的?
首先,看选人。
光看乐队,这一季其实来头不小,很多都是大牌乐队以及音乐节常客。
从“东北朋克教父”到“中国摇滚教母”,再到国内土摇天花板、楼下商场都在放的网红乐队,以及网易云音乐粉丝数破百万的乐队。
听起来很牛,但也可以理解为:他们人均经过市场检验,商业化程度高。
这样的阵容显然无法刺激资深乐迷的耳神经,而对于大众来说,或许就是把歌单里那些网红乐队拿出来溜溜,同样没太多新鲜感。
能够在圈内混出头,也意味着这些乐队已经在江湖占有一席之地,小日子过得挺顺遂的,当然没啥激烈的表达欲。
所以你看——
台下,乐队之间兄友弟恭、其乐融融,随时随地开启互夸模式。
互投环节也必然是排资论辈,人人都给老大哥二手玫瑰投了票。
年轻一辈对上圈内老大哥,满脸写着“恭敬,冠军!”
台上,评委对他们也是客客气气。
马东和一些回锅肉乐队追忆往昔,情怀拉满。
大乐迷们能找到夸的地方就使劲夸,没处夸就开始一些social尬聊。
有土摇乐队吐槽自己过时、老范儿,大乐迷赶紧找补这叫“范儿最正”,互相吹捧中,牛逼之声此起彼伏。
和谐友爱当然没错,只是少了些许真诚与个性。
就像第二季的五条人乐队和主流明星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画风,仍可以聊得热火朝天,约定好“有空打电话吧”。
同样和谐可爱,为什么五条人能爆红?
只因他们的自我是如此显著。
趿拉着拖鞋上台,说换歌就换歌,说走人就走人。用蹩脚英语和塑料普通话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感叹道:“还有这种野路子?!”
前两季的张亚东虽然也总发好人卡,但犀利起来也会说些一针见血的点评,坦言某乐队玩的民谣从未打动过自己。
什么叫温柔刀?
不刀则已,一刀致命!
《乐夏3》不是没有真诚的人。
比如虎啸春乐队里的寒潮,看着是i人本i,在舞台上杵着一动不动。
却有着真挚而笨拙的力量,看到自己的音乐偶像彭磊,会主动提出想和他拥抱一下。
大家都以为这会是一个象征性的、维持在初次社交限度内的小拥抱。
没想到,寒潮却紧紧拥住彭磊,将头埋在他的肩膀里蹭来蹭去,宛如失散多年的兄弟。
在如此商业、娱乐化的场合,一张突如其来的“真情牌”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看得屏幕前的你我也差点泪崩。
被他抱过的大张伟感动到久久不能平复:“他的工作应该专业去抱人,抱完后感觉到有人爱你。”
可惜的是,这样打动人心的瞬间太少太少。
即使有敢于展露真心的人,也总被节目组藏在安全的剪辑背后。
说完人,再听听本季的音乐性。
相比第二季的百花齐放,《乐夏3》中流行朋克和土摇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两种音乐风格比较简单直白,就像乐手坦白的,自己写歌就是“两个和弦干到底”,管什么设计编排,大声嗨、够洗脑就完事了。
这类乐队不仅数量多,占据的时间也长,都有完整的介绍小片和talking环节。
反之,对于一些不出名或者风格小众的乐队,节目组似乎没有给到足够的尊重,用“一剪没”的方式让她们匆匆走个过场,活像是报了个菜名。
比如玩数学摇滚的鬼否,现场张亚东科普了40分钟什么是数摇,正片却一句不剩。
和音乐有关的事不舍得多放一分钟,却有时间让一些乐队在舞台上周边大甩卖,现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个音乐节目播成带货节目,也是够无语的了。
说了那么多,其实人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自己创作、自己演绎的独立音乐。
乐队与摇滚在我们印象中是“有态度”的,这种态度最应该体现在作品的表达中。
可惜本季节目中,商业化程度较高的一批乐队有种卡在中间,不上不下尴尴尬尬的feel:
论独特态度,不如钻研风格与追问本质的真・地下乐队;论旋律流行,又不如市面上精心编曲包装的录音室歌手。
结果显而易见,许多人失去聆听和讨论的欲求,对这个IP开始失望。
难怪有了第三季的衬托,前两季《乐夏》的好便越来越让人怀念。
好在真诚、不装,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自我。
他们不沉迷于圈内互捧——
有表面台式小清新实际上全票投自己的自信旺福,持续嘴臭输出拽到底的盘尼西林主唱小乐,啥也看不惯拉踩整个节目组的重塑雕像的权利……
别说乐队彼此互相瞧不上,甚至乐队内部也成天闹矛盾,比如濒临解散、相爱相杀的刺猬乐队——
男主唱与女鼓手相恋七年,又分开七年。
但是她欣赏他的才华,他说只有她才能打出他心中的鼓,这对旧情人竟然仍能在一块儿玩乐队。
不论这对过世CP在情感上有多少道德瑕疵,但他们张扬的生命力与对音乐的热情,无疑与作品人歌合一,狠狠打动人心。
诚然,他们收获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批评他们装X、人品差、年纪大不爱洗澡,有人则觉得他们真有艺术家气质、野路子忒有劲。
可以确定的是,他们肯定不无聊。
他们的音乐也极富趣味,从日系电子核到噪音、后朋克,包罗万象。
是热滚人们的存在与表达,让节目一直标榜的“玩乐队的人不好伺候”“摇滚范儿”“马东都控不住场”有了具体而惊喜的呈现。
也让讨厌他们的人和喜欢他们的人乐此不疲地掰头讨论,让这个相对小众的、地下的文化走起来了。
而这,正是马东与老搭档牟頔制作《乐夏》的初心:
“这些性格鲜明的人,他们对音乐理想的坚持和热爱,还有背后的悲欢离合,天生是综艺节目的宝藏。”
再看第三季,节目已经不再强调乐队“难伺候”的属性,因为如今来上节目的乐队已变得乖巧听话,主打一个配合。
就像马东曾说为什么不做乐夏的原因,是:
“乐队的状态也不够。我指的状态是摇滚,等到想做第三季的时候,发现乐队变得很乖。”
没错,如今好不容易把第三季办起来了,观众也发现他们不再那么酷,让人印象深刻了。
但是“变乖”这回事真的全怪乐队吗?是他们不够real吗?
马东的那番话粗听很是一回事,但越想越不对劲。
诚然,这一季乐队的选择有些中庸,但节目也不可能让他们完全做自己,呈现不羁的个性与摇滚范儿。
院长至今还记得一个乐夏衍生笑话:
外国观众发现舞台上有位主唱身上贴了很多创可贴,开始脑补他受过的伤与复杂的心路历程……
但一旁深谙国综之道的观众解释说明:“那是因为要遮纹身。”
你瞧,懂的都懂。
上综艺节目,出现在大众面前,定然需要做出一定取舍,或许是遮纹身、改歌词,让“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变成“杀不死的石家庄人”。
节目本身也在强化、顺应这种改变。
刚刚播出的改编赛,从选曲就能看出点东西。
第一季的选曲里,还有《头上的包》《俾面派对》这样的经典摇滚歌曲。
能感受到节目组里是真有一群i音乐i摇滚的人,想要给大众安利心中的宝藏。
但第二季与第三季,歌单已经被抖音歌曲和洗脑神曲占满,满满的都是“我想蹭热度”!
第二季,野孩子乐队因为不满意节目组给的所谓“中国风”选曲,最后选择破坏游戏规则,演了首自己选的歌,潇洒退赛。
任性的做法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但他们给乐夏留下了一个美好而诗意的《竹枝词》舞台,远比争议声更加让人难忘。
但看这季,即便大家都对选曲一头雾水,抗拒三连,最终都融入了这个游戏,开始各种反差营业。
从接受安排的温和态度也能看出,上节目的乐队大多很清楚自己为何而来。
赚钱嘛,不寒碜。
比如拒绝了前两季节目邀约,说肯定不上乐夏的二手玫瑰,这回打脸上了第三季。
虽然主唱梁龙没有直接回应上节目的原因,但观众心知肚明,无非是“他们给得太多了”。
在舞台上,梁龙cue到自己的打脸行为,还用浮夸的小丑妆容自嘲了一把。
或许,也是在嘲讽在场的所有人。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吐槽电影院】原创内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