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因为歌曲的歌词取材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同名故事《罗刹海市》。针对网友对该歌曲是否存在侵权问题的质疑,蒲松龄的第十一世孙蒲章俊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段视频,对此进行了回应,引发了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蒲章俊先生在视频中表示,近期一些网友询问他关于刀郎的《罗刹海市》以及其他与《聊斋》内容相关的歌曲是否存在侵权问题,甚至有人给他打电话建议起诉刀郎并索要版权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晒出上学时的你#针对这些问题,蒲章俊先生明确表示:"刀郎先生创作与《聊斋志异》相关的歌曲不存在侵权问题,更不必谈起起诉或索要版权费的事情。相反,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刀郎先生和其他艺术家们,用歌曲或其他形式来弘扬《聊斋志异》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视频中,蒲章俊先生进一步解释道,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在作者去世后,作品享有50年的保护期,超过这个期限后,作品就成为公共版权,不再属于个人所有。

他说道:"《聊斋志异》早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文化财产,大家都可以进行二次创作,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创产品。"

最后,蒲章俊先生呼吁广大网友以事实为依据,支持和包容那些为文化传播做出贡献的艺术家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回应引发了人们对著作权保护和二次创作的思考和探讨。《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拥有丰富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承载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创作力,成为了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艺术创作多样化,文化传承也呈现出多样的形式。二次创作作为一种表达和传播文化的方式,为文学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然而,在二次创作中,确保对原作的尊重和著作权的合法权益也是至关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刀郎新歌是否侵权的讨论,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地审视。从法律角度来看,蒲章俊先生的解释是正确的,根据著作权法规定,《聊斋志异》已经超过了保护期,大家可以进行二次创作。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刀郎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向《聊斋志异》致敬,也是在为这一经典作品带来更多的关注和传播。

在支持创作多样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和尊重原著作品的创作精神和版权。对于广大的艺术家们来说,二次创作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责任。他们应该在创作中尊重原作,并努力将文化的瑰宝传承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蒲章俊先生的回应引发了对文化传播和著作权保护的思考。作为广大网友,我们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维护艺术创作的多元性和原创精神,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在今后的文化创作中,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艺术家们通过创作展现对经典作品的致敬和传承,为我们的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有更加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护,为艺术家们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和版权保障。

网友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