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政治新星蒋万安,在这几年虽然不能说风头强劲,但也算得上是一个“次顶流”。2022年,他以蒋氏家族政治独苗的面目,参加到台北市市长的竞选中来,并且最终获胜。众所周知,蒋氏家族的前两代人,都反对“独”,也都有归葬大陆的意愿,灵柩也都为此停了几十年。所有的人都希望,蒋万安可以接过祖辈的大旗,完成和平统一的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蒋万安最近的一些表现让人失望。在来到中国上海之后,他不但在国籍问题上含混不清,而且还绝口不提“九二共识”。因此很多人认为,可能无法指望蒋万安能在和平统一上作出什么贡献。应该说,这种观点是很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因为如今蒋万安所面对的局面,比其曾祖父和祖父面临的局面还要复杂。有三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可能导致蒋万安在和平统一上难有作为。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因素。

第一、正统性问题未解决

第一、正统性问题未解决

通过一些历史上的宣传资料,我们对一个问题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作为蒋家王朝的初代领袖,蒋介石是一个主张祖国统一的人。在美国主张其放弃金门岛、·并且在国际上独立建国的问题上,他不是阳奉阴违不配合,就是明确拒绝。甚至很多人现在都认为,金门炮战在进入后期之后,其实是蒋介石联合大陆、共同打击美国利益绑架的行为。而在中国领海受到他国侵犯的时候,蒋介石也曾命令自己手下的海军,帮助大陆海军作战。在自己即将去世的时候,他还留下遗言,希望归葬老家奉化溪口。

至于蒋经国,则是走得更远。他不仅在蒋介石仍在世的时候,就开始推动两岸谈判,开启和平统一进程,并且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杨尚昆共同举行了和平谈判,踏出了和平统一的第一步。如果不是他突然去世,如今的台湾恐怕早已回归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这个进程中,始终有一个巨大的障碍阻碍着两岸的统一,那就是所谓的“正统性”。

蒋介石从不主张独立,也从来都认为中国应该统一。但是,统一之后要以谁为主导,这是一个必须要搞清楚的事情。蒋介石对于革命有着自己的理解,到了抗战之后,他更是将自己和“革命”二字绑定,搞起了独裁。此时的蒋介石,可以说达到了人生的顶点,不允许任何人质疑自己。

但是,偏偏三年的解放战争,狠狠地打了他的脸。蒋介石的战场指挥一塌糊涂、主次不分,经常被解放军牵着鼻子走。到了1949年初,其主力部队已经被消灭殆尽。但是,蒋介石却是“倒驴不倒架”,始终在宣传口径上蔑称解放军为“匪”。虽然他后来败退台湾,也开始抱起了《毛选》学习治国之道,但是面子上的事情始终放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可以从他派遣宋宜山开始第一次和平试探的事件中很明显地看出来。宋宜山是国民党将领宋希濂的哥哥,可以打着去大陆看望弟弟的旗号前往北京。1957年,宋宜山来到大陆,与我国的多位领导人面谈,并且为其风采所折服。回去之后,宋宜山写了一份报告,对新中国政府多方褒扬。蒋介石看到报告就觉得生气,说宋宜山“赤化”了,从此不许他回台湾。第一次和平统一的希望,也戛然而止。

蒋介石之所以生气,不是因为不希望统一,而是觉得谈统一会伤了自己的“面子”。此后的多次试探,也都是因为他始终迈不过去这个坎,导致最终功败垂成的。他在解放战争中输得一塌糊涂,对于他这个不允许别人质疑自己的人来说,脸面上的事情绝对不可能不顾及。如果两岸统一,但是不能以他为主导,这对于蒋介石来说,是一种变相的“承认失败”,这让他很受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的思想,在“第一夫人”宋美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去了美国生活。和宋美龄有些私人交情的邓颖超,曾经数次致信宋美龄,希望她能为两岸和平统一做些事情,哪怕是说句话也好。可是,宋美龄的回复却始终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指责姿态。她刻意提高蒋介石的历史贡献,强调所谓的“正统性”,并且以此为由阻挠和平谈判的举行,为两岸统一起了很多不好的作用。

从蒋介石的角度来看,当然希望统一之后的中国,要以自己为主导。但是,以当时两岸的实力对比来看,这显然又是不可能的。即使新中国给蒋介石再高的礼遇,也不可能将国家的军政大权交给他。他想要主导中国,是不可能的。那么既然有了这个前提,不管统一怎么进行,对于蒋介石都是“伤脸面”的一件事。所以,终其一生,和平统一始终无法有实质性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今在蒋万安的身上,仍然有这个问题。蒋万安是蒋家的庶出子弟,父亲蒋孝严在自己62岁之前还姓“章”,为了政治上的发展,才改回的“蒋”姓。如果蒋万安真的推进和平统一,仍要面临“正统性”问题。尤其是如果两岸真的统一了,对于蒋介石的“正统性”必然是一种伤害。作为一个蒋家的庶出子弟,他敢不敢这样做?会不会因此而遭到那些元老的反对?这一点,蒋万安不可能没有顾虑。

第二、台湾扭曲的宣传风向

第二、台湾扭曲的宣传风向

台湾扭曲的宣传风向,是影响蒋万安态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蒋经国去世后,他的继任者改变了台湾的宣传风向。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独”派的言论和行为始终未能有所改变。接连的几位台湾领导人,除了马英九之外,都是铁杆的“独”派。这背后,当然有外国势力的影响,但是也不能忽视这些人的政治野心。毕竟如果“独”成功了,他们能获得的政治利益是巨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帮人,却掌握着台湾的整个宣传口径。他们通过篡改教科书、篡改文化遗存说明、指挥“水军”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式,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将台湾的主流舆论打造成了一种“独”派的舆论。到了蔡英文掌权时,这种倾向更是登峰造极,甚至连“统战”在他们来看,都是一种罪过。

其实,如今台湾政坛的交锋,也不过是强硬派的“独”和温和派的“独”的一种争端。民进党比较激进,各种脱钩,各种甩锅,只为制造两岸矛盾,抹黑大陆形象;而国民党的“三不原则”,其实也不过是在不对外宣布的情况下,偷偷摸摸的“独”。两者在大前提上,并无太大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如今的台湾官方言论,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独”派的言论。任何不说“独”的人,都不可能得到岛内利益集团的支持。甚至是马英九那样很有政绩的温和派,在他们看来都不可接受。也因此,在台湾岛内,才会有那么多次毁坏蒋介石雕像的事件发生。

在这种舆论导向下,想要在政坛有所作为的蒋万安,自然不可能在自己的言语间透露出很符合“统”的倾向,否则就会直接了断自己的政治生涯,让蒋家的复苏戛然而止。所以,他即使有“统”的想法,又怎么敢表现出来?

第三、日渐疏离的乡愿

第三、日渐疏离的乡愿

当初,蒋经国在给孙子取名字的时候,是考虑到他们一家曾在万安县受过不少苦,所以才取名“蒋万安”。但是这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就是蒋万安绝非在万安县长大。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台湾人,和大陆并没有什么情感上不可分割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如今的台湾岛内,和大陆仍有着“乡愿”的人,已经很少了。毕竟两岸已经分离了六十多年,当年的小伙子也都成了两鬓霜华的老人家。而他们之后,又有多少新生代的台湾人,有对于祖籍那么强烈的感情呢?

祖籍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虽然是人生的根基所在,但是在感情上并非不可或缺。那些台湾著名的“独”派人物,也曾多次回到大陆祭祖,但是一旦离开,却又立刻翻脸不认人。对于祖籍的认可,不过是他们对于家族的一个交代,绝非自己的情之所在。

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台湾新一代的年轻人中间。他们对于祖国大陆,并没有多少感情上的认同感。所以在被问及是否支持和平统一的时候,他们大部分人对此都表示“无所谓”。是否和平统一,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自己会不会在这次变革中受到损失。甚至也有人受了台湾扭曲舆论的荼毒,不希望统一。归根结底,这还是因为缺乏对祖国大陆的民族认可,以及对祖籍的眷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方面,成长于台湾的蒋万安,其实和普通的台湾民众并无太大区别。如果不考虑政治前途,他的回答必然也是“无所谓”。只不过他的身上,有着曾祖父和祖父“归葬故乡”的遗愿,这会多少增加一些他对祖国的认同感。但是,如果这种认同感会影响他的政治生涯,那么很有可能他也不会拼着官位不要,去推动和平统一。

对于我们来讲,统一固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统一,却未必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愿望来。以台湾岛内的情况看,想要和平统一,需要有很长的路走。蒋万安身上有祖辈的嘱托,我们当然希望他可以排除万难,走一条符合包括台湾人民在内,所有中国人民利益的道路。如果真的可以做到,那么我们对蒋万安的评价,将会比其曾祖和祖父强很多倍。

但是,如今的国际形势却可能为此制造一些障碍,让我们的愿望不可能那么简单的实现。是否蒋万安能走上和平的道路,我们还要观其言看其行,去灵活地应对。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统一的决心,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统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