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数模资料以及比赛思路等请关注公众号:千千小屋grow

以下内容为2023国赛备赛指南

一、赛前准备

如何准备数学建模

看各种数学建模的算法和书籍:线性规划、蒙特卡洛、0-1规划、各种现代算法……

准备写作模板(Word的、LaTeX的……)

熟悉各种数学软件或编程语言(MATLAB、lingo、spss……)

了解赛事流程和一些关键的时间点

提前和你钟意的指导老师联系

1.多读优秀论文:历年国赛优秀论文多去查阅学习,学习一重点还是在于结构、格式、模型表述等方面,毕竟内容需针对题型,但形式的规整和美观可以模仿。

2.想拿国奖,切忌无脑套模型、算法,尤其是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神经网络等等元启发式算法,除非很熟悉并且能够定制化地进行设计,否则不要轻易尝试,会被评委认为是“不懂装懂”、“套用模型”、“为了建模而建模”。

3.摘要是重中之重:一份论文20多页,评委根本没时间细看,所以摘要要好好写,务必写满一页。还有要提的一点是,用语不要太口语化,要让评委觉得这像是一篇科研论文,而不是水文,毕竟第一印象很重要。举个栗子,“带入数据发现,最好的策略就是按照这样的方案不断重复:XXX”这样的说法感觉就有点口语化,改成“代入数据,计算可得对于任一阶段的最优调度策略为XXX”读起来就显得书面化一点。最后,摘要最好能腾出三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写,大家一起读一起改,避免一些语句的语病、逻辑错误等等,不要因为语文不好而错失国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算法的积累

数学建模竞赛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算法,算法的理解和使用绝不是在短短的3天就能够实现的,前期需要进行一定的积累。建模的题目一般可以归为优化问题、评价问题、预测问题三类,每一类问题都需要掌握基本的算法,例如优化问题可以学习线性规划,评价问题可以学习层次分析、Topsis优劣解距离法、熵权法、因子分析,预测问题可以学习时间序列、灰色预测、多元线性回归,提前掌握各类算法很重要。如果时间很紧张,没有时间详细学习算法,建议一定抽时间在建模前把各种算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总结好,这一点很重要。

5.细节很重要

例如排版时图号在下,表号在上;表格要用三线式;公式要用公式编译器打等等,具体细节要提前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建模时间分配

第一天主要来确定选题方向和解题思路,最迟下午就要开始写论文了,建模和写论文这两个过程是并行的。

中间的建模过程,各个队伍自己把握,但最后一定要预留半天来专门改摘要。摘要不好,直接被DQ掉。

论文一完,别就以为可以大被蒙头睡2天了,我们当时就直接在校外开始撸串了,结果我前前后后跑了三回学校和校外,想想就想哭了。论文提交首先是在网上客户端上提交论文PDF和MD5码的文件,注意你只要打开文件,哪怕啥都没改,只是保存一遍,MD5码都会变,只要要提交了论文了,啥也别看了,只要到提交的关口,笃定点,别在最后提交的关口,因为PDF和MD5不匹配而过了提交时间,这就冤死人了。其次,也是当时我们被搞得要死的部分,当天提交论文时间过后,你还得将PDF打印出来,装订,队员、指导老师签字,然后第二天由学校统一邮寄到评阅的学校机构。(仅限于国赛)

三、最后的强调

摘要的重要性

摘要很重要, 摘要很重要, 摘要很重要!!!

说得简单点,就像高考语文卷(只不过卷子要20几页),把作文压到5、600字,然后用这600字来直接定你高考语文成绩,你说重不重要?这个part是写论文的队友和指导老师一起花大把时间的地方,摘要不厌百回改。

就 整体节奏 来说,建模前2天,对建模和编程的同学的压力和节奏比较大,但越到后期,写论文的队友的压力和工作量是越来越大的。很容易理解,一开始是没啥东西写啊,他们都在生产原材料呢,但到后期,怎么去阐述文章思路、怎么去建立文章的框架,怎么去对一些已有的建模成果的取舍,怎么去统筹内容和文章效果,怎么去理解建模和编程的思路和重点……这都是很累人的事情。我记得,当时美赛的时候有张曲线图,很美,我是真的不想删,但另外两个人觉得这部分内容不是主体给删了,现在想想真的很心疼。不过,队员的建议你还是得尊重的,成果是大家的,凡事都要一起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