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彡P丨文

由于我经常玩日式AVG游戏,为了避免安装报错和文字乱码,常年会备一台系统语言是日语、地区是日本、时间是东九区的Windows平板。

你懂的,国外也有是墙的——不少网站或者软件会只为当地的用户提供服务,这时候就需要修改地区、系统时间,甚至需要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个澳洲读书的网友也是声优厨。因为在澳洲看日本网站也贼麻烦,所以每次有什么线上活动,他都会翻回国内白嫖……扯远了。

新手机到手以后,我自然也会把系统语言设置成外语,建App Store/Google Play外区账号,下载外服手游。这个过程中,慢慢有了一些意外发现:

比如个别APP厂商搞“歧视”,经常看人下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滴滴,从左到右分别是英文、日文、中文)

——系统语言简体中文,界面广告糊脸,各种花里胡哨用不到的功能和推送挤作一堆。系统语言切成外语,界面立马清爽起来,仅保留一些重要功能。

让我想起一些古早上网冲浪小窍门。以前很多手机都是根据地区推送广告的,那时候大数据还没有现在这么精确,APP对隐私的获取也比较克制。

当时坊间流行“把系统语言切成繁体中文”——这样很多系统自带的通知广告一下子变少了。而且繁体字辨识起来不算难,对日常使用影响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种土方法随着广告投送方式的变迁,渐渐变得不灵验了。可能是大数据开始建起来了,都知道屏幕后面的你是牛是马、是人是鬼,骗不到广告了。

但屏蔽广告这事吧,说实话国内国外都一样,谷歌广告其实也烦人得很。只能安慰自己切成外语,可以有效降低手机使用率,变相降低广告频率(笑)。

把系统语言改成日文/英文/繁体,都只是与广告斗智斗勇的一角,为了不看广告,互联网用户真是操碎了心。

01

被发函的跳广告工具们

可能你听说过了。

前几天,有一款能够帮你跳过开屏广告的应用“李跳跳”,由于收到一封某国内大厂的律师函,声称其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宣布将无限期停止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听过“李跳跳”的名字也没关系,简单来说,这就是一款安卓的脚本应用,启动其他APP有开屏广告的时候,可以帮你自动点那个“跳过”。

就好比某天你觉醒了替身“白金之星”,他的手速快得一逼,开屏广告出现后立马帮忙点了一下“跳过”,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进APP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身应用是免费的,也并没有篡改、修改各类APP的开屏广告内容,甚至不具备联网模块,不需要担心隐私问题。只能说确实良心!

而国内这类跳过广告的工具还有很多,像什么叮小跳、轻启动等等……这几天接连收到律师函,在公告里表示将关闭所有下载渠道,避风头去了。

嗨呀,真是可惜了。不过被发函也是迟早的事情,毕竟动了人家蛋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作者维护更新,很快就会出现无法跳过的广告)

APP需要广告投放养活,投放广告的人看重的是APP的用户,用户需要清爽的APP体验不想要广告……这似乎是一个死局。

举个例子,新浪微博可能是我见过广告最多的APP了。

按去年财报来看,一年营收18.4亿美元,广告及营销收入为16亿美元,差不多占到90%;增值服务收入为2.397亿美元,收会员费还不一定有广告值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一对比,你或许就能明白,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来说,用户不是真的用户,而是待沽的商品、待割的韭菜,广告爸爸们才是真的客户。

之前我还笑呢,李跳跳展示的律师函原文写着(跳广告软件的行为)“最终造成消费者福祉的减损”——真是谢谢你一家们啊,我真的好喜欢看开屏广告啊。

但是现在回过头一想,跳广告软件造成消费者(大把撒金的广告爸爸)福祉的减损,这个说法……好像也确实没毛病。

02

与广告搏斗的人们

现在打开APP基本上都有广告弹窗了吧。有的3秒,有的5秒,基本上手机切屏出去回个消息再切回来,就得经历一次弹窗——这种遭遇相信大家都有过。

为了提高广告点击率,那些广告平台方也是奇招百出。

有时候那个界面我感觉就是故意的,“跳过”按钮设计得又小又容易误触,还经常玩些文字游戏,搞些“狠心离开”之类的话语,每次都要满屏寻找跳过按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能找到图中的跳过按钮在哪里么?)

还有像什么天降红包挡住跳过按钮之类手段,大概从2020年起开始变本加厉……虽然工信部进行过几次开屏广告的规范吧,但对大家来说没什么变化。

每次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今最恶心的莫过于摇一摇广告,明目张胆膈应你。利用你手机的陀螺仪,稍微一动就跳转到其他APP,灵敏度贼™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可能不知道,这种新型的广告形式来自芒果台。旗下的“超媒很芒”公众号曾经发布过一篇颁奖文章,表扬了平台运营中心副总经理 陈超。

文中提到,当时政策对开屏广告点击区域,做了严格限制,点击率和填充率迅速下降。陈超带领团队通过产品“创新”,推出“摇一摇”“滑动”等交互方式。

不仅维持住了原先的点击率,更是开行业先河,引得互联网平台纷纷效仿——当事人更是被评为年度最佳员工,并获得2022年度金芒员工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平台角度来说,这样带动创收的经理确实是非常牛逼的,不得不佩服。但从用户来说,不论多么恶毒的语言都不足以用来形容。

其实大家都清楚用户想选啥,但每次给你七八个无关甚至错误的混淆选项,点错就自动安装广告。尤其是安卓,原本属于用户的自由,变成了厂商的肆无忌惮。

老年人视力不好,看东西吃力,年轻人一眼能排除错误信息,也必须仔细地一个个瞧着,生怕点错。一不小心后台用流量蹭蹭蹭下好了各种垃圾软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告滥用手机机制,为了KPI想尽各种办法欺骗、误导用户点击广告的前提之下,会有李跳跳轻启动等自动跳过广告的工具诞生也不奇怪了。

然而灰色应用用户大了就容易惹火烧身,毕竟和游戏外挂一个性质……用户数量到一定规模,被影响的APP可能会起诉。

我不太懂这方面的法律。或许做成油猴那样的一个插件平台,自己把屏蔽广告的代码写进去,这样可以规避相关的风险吗?

不知道有没有懂的朋友,可以评论区交流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安卓系统的智能电视也一样)

前面都是安卓的跳广告。iPhone用户也要与广告斗智斗勇,但一直缺少有效反制手段。要知道,iPhone的开屏广告是APP自己的地盘。

像“摇一摇”这类恶心玩意,一些国产安卓系统已经可以单独通过陀螺仪权限进行限制,iPhone用户却没办法关掉,基本只能任由APP发挥。

并且iPhone由于沙盒机制,没有办法像Andorid的李跳跳那样,在其他App的应用内部做控制动作,实现跳过开屏广告。

怎么办?之前相对有效的方法是用iPhone的快捷指令,在APP启动的时候断开网络,然后延时1秒钟,等进入App后再打开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断网期间APP没法加载联网的广告素材,一定程度上能实现部分开屏广告的屏蔽。缺点也有,就是对“WiFi已预加载”的广告没辙。

也有一些其他的曲线救国方法,但是太复杂了。

比如利用类似Quantumult X(圈X)的应用设定VPN,监控手机的网络行为。一旦检测到广告服务的请求,直接返回数据失败,达到屏蔽广告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iOS好就好在封闭系统,下载APP只能弹出半框。想以前我每个星期都得清理清理我爸妈的安卓机,卸载起来那叫痛苦,后来直接都换了苹果。

不是给苹果打广告,是真的被推送广告烦怕了。

03

无孔不入的系统广告

而且不只是APP推送的广告,现在很多定制系统也会自带广告推送,基本上国产安卓机——

①要么像魅族Flyme这样承诺没广告,想要搏个好口碑;②要么有广告,但给关闭选项,就是稍微有点难找;③其他的多多少少都带点流氓,设置里“关闭个性推荐”跟你玩文字游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魅族18系列因为系统APP跳广告罚过款,后来解释是“出了BUG”)

广告还不是最痛恨的问题,怕就怕全面收集用户隐私数据,用于且不限于第三方,天天给你推送各种金融贷款诈骗信息,简直无孔不入。

特别是钱包APP有第三方贷款入口的,一套广告推送+贷款金融的组合拳,普通人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容易中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说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很搞笑的事情。一家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大佬,在携程买票付款的时候,默认勾选了贷款服务。

……着急买票嘛,直接确认很正常。

结果后来有一天突然被告知有1000元的贷款逾期,急得他在网上破口大骂。你看,这人比绝大部分网民更懂什么是上网冲浪了,结果还是被套路了一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角兽公司:投资界术语,一般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要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

更劲爆的是评论区提醒大家点外卖也要当心套路,记得不要用〇团月付之类,等等整成什么百万年薪总裁分期36期吃猪脚饭然后逾期的笑话……

也许,国内APP的尽头都是放贷广告吧,订个票要分期,吃个饭还是要分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想到BB姬平时运营也要靠广告活下去,又有点悲哀。

好在作为ACG文化相关的媒体,经常有游戏厂商的施舍,还有读者们对“恰饭”的理解,倒也不至于沦落到给贷款金融打广告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也就时不时接个斐济杯之类的公众号推送?

嗨呀,希望大家以后也不要嫌弃BB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