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研学 | 走过数亿年的山涧精灵——大鲵,如今在张家界还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科普研学 | 走过数亿年的山涧精灵——大鲵,如今在张家界还好吗?

娃娃鱼又称“大鲵”,它没有声带,根本不可能发出如此响亮的声音。但又有人说,我确实听过娃娃鱼的叫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大鲵的食道、胸腔很窄,气流进入、经过挤压产生了微弱的吱吱声。在《山海经》中,古人曾夸张地描述“其音如婴儿”,故而人们又称大鲵为娃娃鱼。

那娃娃鱼是鱼吗,当然也不是。鱼儿无肺,离不开水,而大鲵有肺,可在陆地生活,因此,它并非鱼类。它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寿命最长的两栖动物,它起源于1.65亿年前,同时代的恐龙早已灭绝,它却连基因都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大鲵又被誉为“水中活化石”。

在现存记录中,最大的大鲵个体体长接近2米,体重超过50公斤,是个典型的“巨无霸”,它的寿命更是长达100多岁。它大脑袋,大嘴巴,有着一口锋利的牙齿,小眼睛,短四肢,拖着个长长的尾巴,你别看它小眼睛帮不让什么忙,它的听觉、嗅觉和味觉都非常灵敏。它的皮肤湿润光滑,不仅可以辅助呼吸,在遇到危险时,更是能产生出带有刺激性气味的白色黏液,使得天敌无法靠近,让其趁机逃脱。

大鲵,是个佛系的“山中隐士”。白天“宅”在洞穴里,晚上候在洞口边,一旦有小鱼小虾靠近,它上前就是一口吞下,速度飞快。在饱餐一顿后它可以1年不进食。因为它新陈代谢特别缓慢,尾巴和身体两边还积累了大量脂肪,所以,它耐饥又耐寒。

你知道吗?雄性大鲵还是个超级“奶爸”。在每年6-10月繁殖期,大鲵妈妈产卵结束后,便当起了“甩手掌柜”,而大鲵爸爸则早早地整理好洞穴,守候着鲵宝宝出生。

我国大鲵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黄河、珠江中下游,它们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水流湍急、有石缝或岩洞多的山涧溪流中,是良好生态环境的“指示剂”,因此,人们又亲切地称它为“山涧精灵”。但是,人类捕食、经济开发等一系列活动,导致大鲵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大鲵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可喜的是,我国成熟的人工繁殖技术使得我们不用再担心中国的大鲵会灭绝了。不过,保护好大鲵野生种群,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让它们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得以延续,这,仍需我们共同努力!(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