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忆·裕农”团队来到了位于十堰市张湾区放马坪古巷的老兵之家,以致敬老兵们,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此次调研参观旨在发扬红色精神,传承革命文化,展现当代青年风采。

一进入老兵之家,团队便看到了正在进行宣讲学习的“老兵中队”志愿服务队。这支志愿服务队秉承着“退役不褪色,退休见家乡”的理念,常常义务巡逻,排查安全隐患,为街区居民守护平安。他们身着迷彩绿,成为了街区居民心中的“安心色”,他们挺拔的身影也成为了放马坪一道亮丽的景观。

随后,团队成员们参观了老兵之家。据了解,老兵之家是十堰市打造的一座重点红色展馆,对市民免费开放。展馆内收集了百余件展品,包括装备模型、军装等等。通过了解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团队成员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一位讲解员介绍说:“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享受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身处和平阳光之下,更需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团队成员们还采访了当地的一位老党员。据了解,正是这位老党员创建了“老兵之家”,帮助退役军人顺利创业就业;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率先冲锋,为群众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服役期间,他义无反顾地冲到战场,脱下军装后他仍然恪守军人本色,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这位老党员生动地向我们描述了当地老兵们在战斗中勇往直前,立下战功,并且战争结束后带领乡村走上富裕之路,摆脱了贫困。他感慨地说道:“现如今,祖国安定,富裕繁荣,当代年轻人再也不会经历我们那个时代的战争之痛了。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拼搏的意义啊!”他的讲述引起了团队成员们的热泪盈眶。最后,老先生对全体团队成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期望。他希望所有的年轻人听从党的指导,跟随党走,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为我们的祖国做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在古巷中的放马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忆·裕农”团队于6月25日因实践调研需要发现了老兵之家这座红色展馆。在这里,他们见到了海陆空三军不同的肩章,仿真的子弹和手榴弹,还有许多勋章。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一群伟大的前辈英雄们。

其中有神枪手——杨庆德,他是一位出生于1937年的花果放马坪人,退休前在二汽轴瓦厂工作。1956年,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于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中,他多次受到嘉奖,1964年更是在北京军区年度比武竞赛中获得了“一级优秀射击手”的称号。

还有三线功勋——高凤岐,他于1923年出生于辽宁。1945年,他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战争,并荣获解放奖章等荣誉。在二汽化油器厂工作期间,他还参与了云南东川支线铁路、贵昆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和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发展建设。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国际主义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另外还有二等功臣——周宏志,是一名中共党员,1959年12月出生,籍贯湖北十堰。197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任43军129师386团2营机枪连重机枪五班班长。在对越作战中,带领全班配合步兵参加大小战斗18次,摧毁敌军弹药库座,缴获59式重机枪- 挺,60迫击炮一门, 毙敌17人。所在班级荣立集体“一等功”,个人荣立“二等功”。战例被写入武汉军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例选编》。

最后就是一等功臣——刘光明,湖北十堰人,于1958年出生,在1976年12月入伍。他两次参加对越战争,其中一次是在广西边境进行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引领着他的一排官兵坚守在老山左翼的“211阵地”上,成功击退越军多次进攻,挫败越军偷袭,并无一伤亡,最终荣立为集体一等功。他的勇敢和贡献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光辉的战士。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深受感动。他们被这些英雄前辈们的事迹所震撼,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忆·裕农”团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红色革命历史,认识到了这些英雄前辈们的伟大和牺牲精神。同时,团队成员们也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人: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