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2年九月,安史之乱第二季的第一场大战,被称为攻防战典范的河阳之战正式开打。李光弼主守,史思明主攻。经过六个月的养精蓄锐之后,史思明终于点燃了南征的战火。史思明命少子史朝清镇守范阳,然后兵分四路攻打唐军。一路由将军令狐彰从黎阳出发进攻滑州;第二路由本人亲率一路出濮阳;第三路由史朝义率领出白皋;第四路由周至率领出胡良。四路大军分别渡过黄河,从三个方向围攻汴州。十几万范阳铁骑掀起了漫天黄尘,在惊天动地的战鼓声中汹涌南下。一切就跟四年前的那一幕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只是当初的主角是安禄山,如今的主角是史思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李光弼正在黄河南岸巡查防务,得到燕军大举南下的战报之后,立即赶赴汴州。李光弼对驻守汴州的守将许叔冀说,你只要坚守十五天,我一定发兵来救。可是许叔冀就是当初龟缩在江淮拒不援救睢阳的那个家伙。那别说坚持十五天,就算让他坚持三天,恐怕都办不到。许叔冀当场猛拍胸脯,发誓说自己要与城池共存亡。但是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史思明大军一到,许叔冀很快就败了,旋即献城而降。史思明马上任命许叔冀为中书令,命他仍旧镇守汴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思明随即乘胜西进,兵封直指郑州和洛阳。李光弼虽看出来许叔冀发誓时的虚与委蛇,可是没想到许叔冀会投降得这么快。所以一时之间,李光弼也有些措手不及。黄河天险被叛军全面突破。敌军前锋甚至杀至江淮一带。至此,自香积寺之战以来,唐军平叛所取得的战果近乎一朝尽丧。洛阳危在旦夕,长安一日三惊。

李光弼该咋办呢?李光弼意识到洛阳是无险可守的,便与东京留守韦陟商议,史思明乘胜而来,兵锋甚锐。我军利于坚守,不利于速战。洛阳易攻难守,韦公有何良策?韦陟听出来李光弼的意思是想暂时放弃东京。只是身为军队统帅,这种话他不方便说,只能由他这个东京留守来说。尽管韦陟很不情愿放弃洛阳,但从战略上来讲,李光弼的想法是正确的。韦陟随后提大军撤出东京,分一部驻守陕郡,主力则退入潼关固守。但是李光弼听完之后淡淡一笑说,暂时撤退是必要的,但也不能退得太深。倘若无故弃守五百里地,那敌人的气焰势必更加嚣张。而今之际,不如退守河阳,与北方的泽潞战区遥相呼应。形势有利则主动进攻,形势不利则依险固守,让史思明不能向西前进半步。

李光弼这个撤离东京退守河阳的战略,恰恰是把军事和政治两方面都兼顾到了。我们都还记得当初这个高仙芝和封常清之所以掉了脑袋,就是因为只单纯考虑军事。他们从洛阳一下子退到了潼关,无故弃守五百里,丝毫没有顾及到这么做在政治上犯下了多么严重的错误。假如李光弼没有汲取前车之鉴,势必重蹈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的覆辙。

李光弼说完之后,韦陟没有反驳。李光弼随即发布军令,命韦陟带着东京的所有的文武官员及其家眷西行入关;命河南尹李若幽负责疏散百姓,出城避难。最后,李光弼又命将士把城中所有的重要物资全部运往河阳。李光弼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要把洛阳变成一座空城。洛阳军民有条不紊地撤离的时候,李光弼亲率五百名骑兵殿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史思明的前锋已经逼近洛阳东门的石桥。将士们请示李光弼,该走北门还是走石桥。李光弼神色自若地命令走石桥。当天夜里,李光弼命全军燃起火把,保持着威严整肃的军容缓缓向河阳方向前进。燕军的前锋部队在后面紧追不舍,却始终不敢迫近。最后燕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唐军渡过黄河,从容进入河阳。

这年九月二十七日,史思明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东京洛阳。然而他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史思明也知道洛阳无险可守,就在白马寺附近扎营驻守,并在黄河南岸修筑了一座月城与李光弼对峙。这两个老对手又见面了。史思明来势汹汹,势在必得,一心想速战速决。而李光弼则气定神闲,坚守不出,准备跟史思明打一场持久战。说实话,对于李光弼这个老对手,史思明还是心存忌惮。他打了大半辈子仗,能够让他又恨又怕的,只有李光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