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剧种浩如繁星,剧目生动有趣,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启“送戏下乡”行动,我市也将“一村一年一场戏”列入重点民生实事,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村社区)演出全覆盖,把文化大餐送到了村民身边。当戏曲被置于广袤的乡村土地之时,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让戏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让这颗明珠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亮。

创新内容,让戏曲更加贴近群众生活。中国的戏曲艺术本就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活动中创造而来,台上演员唱主角,台下村民是主角。在各种文化竞相发展的今日,戏曲想要永葆生机与活力,必须要创新。“送戏下乡”要深入群众,以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为主题,创作出更多更好、能够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的作品,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精神导向,不断为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涵。

丰富形式,让戏曲之花扎根广袤田园。要想让戏曲在农村扎下根、开出花,就必须以广大农民的精神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艺术形式。目前,节目时长有限,有的农民看不过瘾。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增加节目形式和节目数量上着手,“送戏下乡”可以送的不仅是戏曲,还可以将戏曲文化展览、戏曲知识讲座、戏曲教学班结合起来,让“戏班子”离开后,文化还能留下来,不断增强农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提升服务,让戏曲文化惠及千万农家。丰富农村基层文化,繁荣农民文化生活非一朝一夕之事,需久久为功。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积极履行文化建设职能,要求文艺工作者雕琢演技,打磨舞台功底,发挥好自身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文化服务水平。要打造一批专供“送戏下乡”的文化骨干队伍,将更多优质的、精致的演出带给广大农民。

戏曲艺术深入农村大地,既能够活态传承传统民间艺术,又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可谓一举多得。我们应牢牢把握好“送戏下乡”这一机遇,不断提升这一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质量,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让广大农民能够畅快无忧,尽享文化盛宴。(潍坊日报)

来源:潍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责任编辑:李飞

声明:本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文仅用于分享传播,如侵自删!胶东五市协同发展,共筑美好家园——魅力胶东。

立足胶东,面向全国,全网四十余家媒体资源,诚寻志向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