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前往佛罗里达州视察飓风灾情,可佛州州长德桑蒂斯却拒绝与其会面,还暗示称拜登的到来可能会阻碍救灾工作。尽管下不来台,拜登还是磕磕巴巴表示,“嗯,没有,我没失望……他可能有其他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拜登此前不止一次在视察灾情时找不着路、说不清话,但这真是德桑蒂斯甩出闭门羹的原因吗?事实上,按以往惯例,总统走访灾区,州长需陪同并汇报工作,且灾后救援期正是最需要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充分协调的时候。

就在去年,佛州也因飓风“伊恩”袭击而受灾,拜登夫妇抵达后还曾受到德桑蒂斯的迎接,当时的同框照片在社交媒体广为流传。而此次,拜登在佛州莱夫奥克勘灾时,德桑蒂斯就身在约80.5公里外的沿海小镇。这恐怕就不能用“没时间”“怕添乱”之类解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场景尴尬,但若联系到两人以往的关系,这番操作倒也不足为怪。作为共和党2024年总统竞选的“二号种子”,德桑蒂斯一直是拜登最激烈的批评者。其在美国总统竞选的首场集会上就扬言要把拜登送回“老家的地下室”,佛罗里达州还曾就边境政策、对学生联邦援助的资格审查等将拜登政府告到法庭。

偶尔装装样子、时常撕破脸皮,这不仅是两党政客间的恩怨情仇,而是刻在两党骨子里的行为本能。出于集团利益与选举策略,党争一直是美国政治的主题。特别是近些年来,表演愈发出格,所谓“权力制衡”已彻底沦为“否决政治”。每逢重大事件,“你支持的我一定反对”几乎成为默认程序,而一旦某些问题触及了双方共同利益,两党就开始不约而同苦寻对方污点,“我不舒服你也别想好受”。

比如,面对债务危机,因拉拢的支持者阶层不同,两党在究竟“开源”还是“节流”上吵个不停,最终决定继续借新债还旧债;枪击事件频发,两党相互谩骂执法不力,却都对控枪问题本身继续选择不作为;移民危机引发混乱,两党争相把大批非法穿越南部边境的移民转运至对方主政地区……“每次不到最后关头,绝不会达成一致,只有这样,政客们才可以向其政党交差。”

极化党争之下,美国政府时不时就会陷入停摆危机,关键改革被一再推迟,对美国的经济、立法司法、政策制定等的负面影响深远且不可逆转。据GovTrack网站数据,美国历届国会成法数量呈递减趋势,已从93至98届国会的4247项下降至111至116届国会的2081项。

州长拒见总统,有人辛辣调侃“好大的官威”,其实这在骨子里是“美国反对美国”的逻辑使然。当政治失序不断突破人们的认知底线,所谓“民主制度”也便在这一进程中不断陷入死循环。不知未来,还将有多少“人为飓风”席卷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