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即将消失的村落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中、秦川一代,双亲去世,入殓安葬之后,要给坟堡上插植松柏。隆冬季节,冰雪覆盖大地,唯独松柏拔地而起,生气勃勃,给人一种壮严肃穆的深刻印象,也给人一种子孙兴旺的特殊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坟堡插植松柏的风俗,由诸葛亮升天而始。

三国时候,诸葛亮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情,竭立辅佐太子刘禅。他曾深入不毛之地,七擒孟获,征服南蛮,后又挥师北上,六出祁山,屡破魏城,扩大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后主刘禅对他非常敬重曾呼为相父。但在他最后一次伐魏时积劳成疾,死在五丈原军营之中。

诸葛亮突然逝去,对蜀国来说,如折梁断柱,是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蜀主刘禅更是悲痛欲绝,曾放声大哭,饭食俱废。为了表彰诸葛亮励精图治、匡扶汉室的盖世功绩,他打算军民挂孝举国发丧,隆重地追悼一番。

但是,就在这时,使臣从五丈原兵营带回了诸葛亮的遗嘱,上面写道,“葬汉中定军山,因山而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需器物”。意思是:蜀国财政艰难不必把遗体搬回成都,举国大祭。埋在蜀国军事前哨定军山就行了。墓坑只求放得下棺材,不要搞地下建筑,也不要陪葬物,一切从简,防止铺张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禅是个昏昏庸庸的君王,他不理解诸葛亮写这个遗嘱的意思。谋臣告诉他,承相叫把遗体葬在定军山,是为了激励将士,继承遗志,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后主听到这里,更是感激零涕,说:“相父一生谨慎,兢兢业业,实现了他在出师表里讲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如今魂归冥途,还要用自己的死尸,激励活人,堪称公候将相之楷模。”

为了表彰诸葛亮的功绩,遥寄自己的哀思,刘禅亲自下诏,在定军山墓地栽植松柏五十四棵,象征他享寿五十四岁,功业千古,四季常青。后人看到诸葛亮坟堡上的松柏,壮严肃穆,意境深远,也都攀仿起来,以至相沿成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定军山墓地,仍有近三十棵松柏葱翠挺拔,枝繁叶茂。解放后,郭沫若同志在四川武侯庙写了一幅对联,对诸葛亮一生作了简要的概括: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联系小编:

zai-chan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