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子女是每个家长都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然而,要想培养出健康、快乐、有成就感的孩子,并非易事。

尤其是目前的社会,众多父母都希望儿女双全,让孩子互相陪伴成长。

可古语有云: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

于是,“穷养儿,富养女”的传统,似乎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养儿育女的观念中。

毕竟养育孩子是每个父母一辈子的课题和修行,不可懈怠!

过程可能有苦有乐,爱孩子又不能全爱,更不能偏爱。

所以想要成就这份伟大的事业,父母要付出一生的心血与汗水。

那么对于穷养儿富养女的说法,你能认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穷养、富养,对于孩子来说,绝不能单纯以性别划分。

被富养的徐霞客,后来成了淡泊名利的探险家;

被穷养的普莉希拉陈,后来却成了Facebook的老板娘。

无疑,男孩和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特点不同,表现出来的性格和行为也有差异;

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男孩和女儿的养育重点也不一样。

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就曾提出:

养育女孩要有“三避”,养育男孩要有“三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养女要“三避”

古语常说:“相夫教子”。

从古至今,母亲就一直担任着教育孩子的重任。

女孩是未来的母亲,也将肩负养育大任,女孩没有教育好,将拖累三代。

前几天看到一条新闻,有些心疼新闻中的女儿

一个22岁的女大学生被父母告上法庭,原因竟然是她拒绝抚养父母刚刚生育的2岁的弟弟。

她父母本身就是低保户,养活自己已经很困难,却一直搏生子。

等到终于生了儿子了,才反应过来自己养不起,于是将这个负担扔到女儿肩膀上。

22岁的女生,才刚刚开始自己的人生,就已经有一个“小儿子”。

所以,明知道自己养不起,为什么还是一心求子,拖累了女儿,也拖垮了整个家庭。

重男轻女,毁了多少女儿的一生。

01

避免性别偏见

父母太看重儿子,或者忽视、冷落女儿,都会在女儿留下一辈子的创伤。

更不要给女儿灌输“养女儿亏本”、“迟早要嫁出去”的观念,让她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家庭,没有安全感。

在电视剧《爱的厘米》中,关雨晴努力赚钱买房,却被父母要求记在弟弟名下。

不仅如此,弟弟打算买十万的钻戒向女友求婚,自己没钱想让父母赞助,父母又让关雨晴出钱。

父母总是无理由地站在儿子一边,要求女儿也同样为儿子付出。

重男轻女的父母,是有毒的父母,给女儿带来的是:侵入骨髓的痛苦,让她们无法获得爱的能力。

我曾看过一句话:“女儿是家里的客人,我们要加倍地尊重她、爱护她。”

因此,为人父母,特别是有儿有女的家长,对待女儿更要加倍的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避免过度富养

都说“穷养儿富养女”,生女儿就要给她最好的。这种做法,有可能把女儿纵容成一个骄纵暴躁的人。

富养精神,比富养物质更重要。

有些家庭对孩子宠溺过度,全家人围绕着一个孩子,何止打骂,有些孩子被惯的还打骂父母。

而作为父母从来不制止。反而顺着孩子。真是把孩子当成小公主来宠。

大多生女儿的家庭看到呆萌可爱宝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亦舒的小说《流金岁月》中,富家小姐蒋南孙被家人养的很好,她学最代表气质的小提琴,买最好的包包和衣服,连打理头发都是去最好的沙龙……

这个被圈养的公主理应在上流社会展现她足够的魅力,而现实中,她却唯独钟情章安仁这个穷小子。

蒋南孙没有吃过生活的苦,她认为金钱不重要。

她宁愿不要家人,也要与章安仁在一起,结果被现实打肿脸,发现钱真的能解决很多问题。

所以,一味以物质为满足地“富养”,并不一定会达到我们以为的“不被一颗糖骗走”的结果。

为人父母养育女儿,精神上的富足更重要,给予她富足的爱、理解和支持,让她去见更开阔的世界,去见更多的美好,享受更好的生活。

如此她才能成长为有思想、有主见、有智慧的女孩。

03

女性安全教育不可少

当今社会,拐骗女生,性侵幼女、猥亵幼女,这样的新闻没有断过。

女孩的生存空间,正在变得日益复杂和危机重重,帮助她们抵御前行路上的危险,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

当厄运降临时,她幼小的身躯无法抵挡恶魔的利爪,最后,让自己鲜花般的生命,凋零在漆黑的大海里。

这世上有很多恶魔,他们的眼睛盯着纯真的女孩,“同情”、“软弱”、“天真”……成了女孩致命的弱点。

在女孩18岁前,父母必须对她的人生负责,请一定教育女儿,给自己筑一道安全的墙,学会在危险时求助,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养儿有“三忌”

与养女儿相比,养儿子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原则和忌讳。下面是养儿子时应该避免的“三忌”。

前几天去看望姐姐,发现以前活泼调皮的外甥变得十分沉默。

他因为跑得太快不小心摔倒了,眼看着就要放声大哭,却怯生生地看了妈妈一眼。

姐姐就对他说:

“你是男子汉大丈夫,这么一点小伤就要哭鼻子,丢不丢脸!”

看到外甥马上擦干眼泪忍着不哭的样子,肩膀一抽一抽的,我十分心疼。

很多父母对于教育男孩,都有很大的误区:

男孩子要坚强,所以摔倒了不能哭,难过了不能抱,生病了不能宠。

男孩子要粗养,多些磨练,不能给他优越感,更不能惯着他。

可是,凭什么男孩就该粗养,女孩就该娇养呢?

01

忌大包大揽

在之前的热播剧《大江大河2》中,程厂长是一个极力为儿子创造好条件的父亲。

他的儿子取名程千里,也寄予了他对儿子的厚望,希望儿子事业鹏程千里。

但是程千里,却是个典型的公子哥,做事不定性,工作做不好,动不动就出问题,犯错误。

程厂长努力为儿子铺路,帮儿子调岗升职。他对儿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却换来儿子的毫无责任心和男子汉的担当。

程千里仗着老爸当靠山,认为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每次犯了错,都让父亲收拾烂摊子。

殊不知,父亲的这种爱,最终造成的,就是养出缺乏心智的“巨婴”,儿子也一事无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忌过度压抑情感

古话有:“男儿有泪不轻弹”。

很多家长从小就教育儿子,遇事不许哭。

正如纪录片《面具之内》中所说:

小男孩从小就被教导要有男性气慨,玩体育,不能流露真实情感、不许哭……

因为你是男子汉,是男子汉就要学着收起眼泪。

因为你是男人,是未来要撑起一个家的支柱,所以你必须坚固,必须独立。

于是,孩子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委屈,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

但将情绪长时间郁结在心中,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哭只是人类表达情感最原始的方式。健康的孩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啼哭而来。

每一个家长都想让男孩变得“坚强”,但是这个坚强并不是指让男孩不准哭,不准男孩说出自己内心的委屈。

真正的坚强是让孩子从内心变得坚强。

03

忌惯子

之前,北京地铁4号线上,一男孩站在过道上,对着自己的奶奶破口大骂,男孩情绪激动大喊:“我警告你,你给我起来,给我起来。

奶奶教育男孩:“你要从现在开始再大声喧哗,一会上去以后,我就自己骑车走,不要你了,因为你这种孩子不能要。

但男孩仍在不断向奶奶大喊大叫。此时,有同车乘客上前劝阻,称大家都看不惯他的行为;大家还问孩子是哪个学校的,没想到却遭到孩子反怼,臭学校,别管我。

男孩这样指责陌生人,奶奶很生气,对孩子说,再大喊大叫人家给你轰下去,孩子仍不认错,还大喊起来:“起来你,起来你,你起来,我再说一遍。

有网友称,男孩这样的行为,真是不懂事,但家长也要思考,是不是过于溺爱,把孩子宠坏了。

自古就有“慈母败儿多,惯子如杀子”的箴言,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尤其针对精力旺盛、情绪易激动的男孩。家长对儿子过于疼爱,最后会自食其果,毁掉儿子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设定一些努力一下就能完成的目标。

慢慢培养自信。教育要“因材施教”,爱不能分性别生活中,家长对男孩女孩常有不同希望。

希望男孩要勇敢坚强,希望女孩文雅内敛。我们家长期望的模样,未必孩子就能成为想要的模样。

男孩也可以内向敏感,女孩也可以独立坚强,顺着孩子的天性发展。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养儿育女,我们的爱是不分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