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种原因,美国历史上有一批人被称为“美国某某之父”。除了较有名的“美国之父”乔治·华盛顿之外,建立美国的不少政治人物都有“之父”的头衔。比如知名度较低的美国政治家塞缪尔·亚当斯被称为“美国独立之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22年,塞缪尔·亚当斯出生于英属北美的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出身于北美的清教徒富商家庭。北美商人当时是受到英国殖民者压迫最沉重的社会群体之一,而清教徒更是对英王无甚好感。因此塞缪尔从小就对英国本土没什么好感,在进入哈佛大学后更是成为了反英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64年和1765年,英国在英属北美先后颁布了《食糖法》和《印花税法》。这两项法案严重损害了北美种植园主和金融商的利益,立刻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塞缪尔立刻发表了反对英国加税的宣言,还组织民众冲击马萨诸塞州的总督官邸,最终迫使英国放弃了《印花税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70年,英国军队在波士顿与当地民众爆发冲突,打死五人,打伤六人,史称“波士顿惨案”。塞缪尔在报纸上对“波士顿惨案”大肆宣传,在整个北美引起了反英浪潮。“波士顿惨案”后的第二天,塞缪尔在市民大会上公开要求英军撤出波士顿,还与约翰·汉考克组建了民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73年,英国颁布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试图在北美倾销东印度公司的茶叶。12月16日,塞缪尔和约翰·汉考克率领六十名“自由之子(在反《印花税法》期间成立的反殖民组织)”登上了停泊在波士顿港口的三条英国东印度公司运茶船,将342箱茶叶全部倾倒入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就是有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为了镇压北美反抗运动,英国颁布了五条“强制法案(北美称为“不可容忍法令”)”,直接剥夺了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权利。为了反抗“强制法案”,英属北美十三州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随着大陆会议的召开,美国独立战争就此拉开了大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食糖法》和《印花税法》、波士顿惨案、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北美独立运动从和平抗议转变为武装革命的三大标志性事件,而三大标志性事件的主导者都是塞缪尔·亚当斯。正因如此,后世将塞缪尔·亚当斯称为“美国革命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