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中,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友好关系不断加深,合作成果丰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赴埃塞投资兴业,带去了中国的资金、技术和经验,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这其中,就有首家远赴埃塞的中国民营企业——华坚集团。通过在当地投资建设国际鞋城和轻工业城等项目,华坚集团在中埃塞“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抓住机遇,树立起中外企业产能合作的成功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坚来了”

在埃塞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华坚来了

中国和非洲像兄弟一样携手合作

非洲人民的非洲梦

建设‘一带一路’梦想

高举希望的火炬

华坚来了……”

华坚集团与埃塞结缘始自2011年8月。当时,时任埃塞总理的梅莱斯·泽纳维到中国访问,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合适的中国制造业,以解决本国的失业问题,进而推动工业发展。经中方牵线搭桥,梅莱斯到访华坚集团,并邀请华坚赴埃塞投资。

起初,华坚董事长张华荣也有过犹豫。远在东非高原的埃塞工业基础薄弱,当时人均GDP不足500美元。“但埃塞拥有劳动力和原材料方面的优势,在多次考察后,我们认为那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地。”张华荣回忆说,梅莱斯当时表态,会尽国家的力量帮助华坚。这一切让他最终下定决心“走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11月,华坚与埃塞成功签约,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东方工业园投资建设华坚国际鞋城(埃塞)有限公司。华坚一边将制鞋的原材料和机器陆续通过海运运往埃塞,一边招聘了100多位埃塞员工到中国接受企业文化和专业技术培训。就这样,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内,一座现代化的华坚埃塞工厂建成投产。

华坚国际鞋城(埃塞)有限公司的正式投产,使当地皮革产品出口增长了57%,成为埃塞最大的出口企业,不但创造了埃塞的“华坚速度”,也首开在非洲国家生产出欧美主流品牌女鞋的先例。先后有30多个国家元首和600多家外国企业到厂参观,为当地招商引资作出了表率。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引下,2015年4月,华坚在埃塞的第二个大项目“埃塞—中国华坚国际轻工业城”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中国企业在埃塞投资的唯一一个位于首都的工业园区,占地137.8公顷,以轻工业制造为主,集出口加工、商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不仅是“一带一路”中国—非洲国际产能合作新平台,也是广东—非洲工业合作的先行区和埃塞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埃塞—中国华坚国际轻工业城不仅承接了华坚埃塞工厂自身部分产能,同时也主动承接国内纺织服装、鞋帽、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将国内面向欧美出口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埃塞。目前,该项目已在当地安置就业8000人,其中包括30名残疾人,累计出口创汇1.83亿美元,占当地鞋业出口总量的6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行动促进民心相通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2017年,央视纪录片《辉煌中国》大篇幅展现了华坚在埃塞投资建厂的事迹。影片中,8000名非洲工人齐声合唱中文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场面震撼人心,一时间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从中国南部跨越四分之一地球到埃塞做产业,对华坚集团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企业管理理念不同等难题,都曾让远道而来的华坚“水土不服”。建厂初期,埃塞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中国国内工人相比大打折扣,做出的鞋子报废率极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坚开始重点抓企业管理和培训。一方面,定期选送埃塞员工赴公司总部东莞培训,让他们感受“世界制造之都”的魅力,更新观念,拓宽视野。经过各种培训课程,员工们增强了技术,提升了管理能力,更加了解了中国。另一方面,公司通过组织做早操、集体唱歌、中外员工互学语言等活动,提升员工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团结就是力量》被军人出身的张华荣定为企业之歌,以此鼓励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共促发展,为提升中非友谊作贡献。

如今,机器轰鸣的华坚生产车间内,数千名埃塞工人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剪裁、缝纫、拉帮、定型……一双双精美的鞋子被生产出来,销往欧美等海外市场。在华坚,非洲年轻人有着自己的成长通道,萌发起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梦想。

“华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华坚国际鞋城员工阿米娜原是一名家庭主妇,每天除了带孩子就是做家务。几年前,阿米娜参加了华坚的培训,掌握了制鞋技能,成功获得了在鞋城工作的机会。如今,表现优异的阿米娜已经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她的制鞋技术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很多技术难度高的工作都交由她完成。“我现在一个月的工资可以养活一家人。最近,我还给家里添置了电视机、冰箱等,让全家人住得更舒适。”

从全职主妇变身技术骨干,阿米娜更加自信和上进了。她买了很多书籍,开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华坚让她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

“建厂之初,当地员工的月工资大概合人民币350元,到2017年能达到600-700元,干部可以拿到1200元,甚至还有拿3000、5000的。这个工资是当地其他工作的两到三倍,相当于当地大学老师的工资。” 张华荣介绍说。

不仅解决就业问题、帮助员工成长,华坚还一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帮助当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前,厂区附近的村庄不通自来水,村民吃水困难,华坚便请来中国专业的打井公司,在轻工业园内打了一口300多米深的水井,安装了水管,将经过净化后的井水送到附近山上的村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华坚向埃塞和其他非洲国家多次捐赠防疫物资,在守望相助中加深了中非友谊。埃塞总理阿比·艾哈迈德·阿里在社交媒体发文,对华坚向该国捐赠防疫物资、支持埃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示感谢。在埃塞投资十余年来,华坚为当地修路、架桥、养老院、居民供水、防疫物资等公益支出累计超过1000万美元。前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这样评价说:“华坚不仅带动了其他中国企业来埃塞俄比亚投资,而且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对社会转型中的埃塞俄比亚极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解决10万人就业

张华荣把埃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在那里,我不但投入了资金,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感情。”据他统计,2017年他一共坐了132次飞机,飞行了48万公里,其中往返埃塞就有34次,“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做这个事?因为感觉到心里面很踏实。比赚钱更重要是能把中国发展的经验带到非洲去,改变很多人的生活,这让我觉得很有意义。”

在4月27日举办的第二届“投资埃塞高级论坛”上,张华荣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期待埃塞政府高度重视中资企业投资,为埃塞解决就业、出口创汇,让更多企业合法、合规地享受这种良好的环境,与埃塞共同发展。

身为中非友好协会副会长、中非民间商会执行会长,张华荣还有着更远大的目标:要把企业发展和非洲发展联接在一起,在未来继续打造品牌知名度,解决非洲国家10万人就业,为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为此,华坚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扩大投资规模,在埃塞乃至非洲建设更多的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加强与当地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合作,建立培训中心,为当地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就业机会;关注当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加大对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动当地制造业升级和创新,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组织更多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深化与当地文化交流,让民众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增进中埃塞和中非之间的友谊。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华坚愿与更多中国企业一起携手到非洲去发展,共同分享‘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为拉动非洲经济发展、解决劳工就业,开创更加美好的前景。”张华荣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