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你快帮我看看,我可没在银行贷过款呀……”9月5日,库尔勒市公安局民警接到辖区居民欧女士求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日上午11时许,欧女士突然接到一通自称是某银行征信中心客服的电话,告知自己有贷款还没结清,个人征信出现了问题。“你搞错了吧!谁贷款了。”欧女士果断挂断电话。没想到3个多小时后,另一陌生号码又打来电话,对方称此贷款必须尽快结清,不然将会记录到个人征信里,影响子女的就业就学。一听到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欧女士连忙询问对方后台显示的贷款时间和金额等。

“85000元?我怎么可能贷这么多钱呀,你必须得给我查清楚……”“贷款人的身份信息确实是您的,有可能是您的个人信息泄露,被别人冒用了。”欧女士慌了神,心想即使不是自己贷的款也得把事情弄清楚。于是又与骗子展开一番沟通。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欧女士在骗子的“细心引导”下,注册平台、输入身份信息……当对方以欧女士的某个平台有“异常利率”需要处理为由,引导其将银行卡里的钱转至“安全账户”时,欧女士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与骗子进行交涉,且即将掉入骗子设好的陷阱,欧女士拿着手机急忙赶到警务室向民警求助。

“这是非常典型的‘虚假征信类’诈骗,一般情况下,骗子会利用受害人担心留下征信污点的心理,引导其将自己账户的钱转至‘安全账户’,进而实施诈骗。”民警张华山耐心地给欧女士讲解了骗子的行骗套路。

在查看完欧女士的手机再次确认其没有受到经济损失后,民警又给欧女士普及了其他常见类型的电信诈骗,并激活了其手机上的“国家反诈中心”APP、“慧眼识诈”APP。

套路解析:

1、伪装身份:冒充金融机构、贷款平台“客服”,甚至伪造工作证件,晾出受害人相关信息等,博取受害人信任。

2、编造理由:利用受害人出现恐慌心理,担心不良征信会给自己带来影响等,再以可以帮助受害人注销账号、消除不良征信等为由,要求受害人进行配合。

3、实施诈骗:诱骗受害人下载相关APP,开启屏幕共享,并逐渐引导其将资金转入指定“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来源:库尔勒市公安局建设路派出所(王雪峰)

编辑:小雪 /校对:小雪 /审核:蚀五

☎️合作:400-138-099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方便大家生活

特建立库尔勒各区域便民服务群

本群旨在为大家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

群内及时分享本区

生活信息、就业信息、本地资讯、城事通知等

及时给身边的邻居、家人吧!

请按照自己对应片区扫码进群

不要重复进群

库尔勒老城区

便民服务群

库尔勒新市区

便民服务群

库尔勒开发区

便民服务群

库尔勒各小区

便民服务群

欢迎扩散给身边的朋友和邻居

他会感谢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