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短片《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

该剧是两位网络博主拍摄的3集系列短片,讲述的是一盏中国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寻找回国之路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击中了不少人。不少观众泪失禁······

故事的开头女主那句“我在外面流浪了很久很久,我不知道怎样找到回家的路。”总让人有种莫名的伤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片最震撼、最感人的地方是在于被“困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们的“呐喊”!

该部分也就是第三集的片名叫:下一站,瑰葭路(归家路)

确实,那些被迫流浪海外多年的中国文物想必也是想回家了?

于是短片高潮部分,呈现了小玉壶(女主)为中国文物“读信的场景······

“琴师陶俑伯伯您好,笛师陶俑阿姨让我告诉您,改日,您拨您的春风弦,她奏她的晚风笛,那首未完的《长歌行》,大家再一起奏完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大马,我是来给你送信的,信上写:唐大马,我是唐小马,一眨眼,我们已经一百六十三年没有见面了。每天洋人走后,我就会围着这牢笼跑上几圈,跑着跑着,我便会想起几百年前,我们相约跑遍大好江山的誓言

“佛祖爷爷,罗汉爷爷让我跟你说,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乃众生法相,重逢,皆在一叶菩提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耳虎足爷爷,朝冠耳炉叔叔想跟您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自强不息,夫爱国之士,不惧九重之渊,前辈不必挂怀,我虽身在万里,仍不坠爱国之心,病骨支离,离家已有百年,哪怕分神断魂,也断不了这魂牵梦萦的乡愁啊

“地藏啊,从前你总嫌我的笑声吵闹,这么多年没听到,是否有那么一点想念啊,哈哈哈哈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月,我早已将回还之事抛之脑后,驻留在西方的游子,需要庇佑的神灵,只是这具木镂之躯,承得住偷盗者的歉意,却载不动故人流连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位同胞,我的弟弟在战火中被洋人掳走了,我们兄弟本是一对,如果他先回家了,一定,一定要告诉我一声啊”

“来,给你们壶爹爹念首诗,杯杯盏盏念故乡,相碰低吟诉衷肠,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

千载暗室,一灯即明,尔等,静待此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内的将士们,替我死守家国!四方鼠辈,凡有犯者,必诛其族,我军,需战无不胜,令无不从,待我归营时,还我一个,太平的万里江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说,我们是泱泱大国,中国人不做那种偷鸡摸狗的事。他们说,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物们的“呐喊”相当震撼!

足以刺痛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心!

但伤痛之余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残酷的现实: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国200多家博物馆里,存放的中国文物至少有164万件。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多件,长期陈列的有2000余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其中,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所谓的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就有3件来自中国,分别是《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和大维德花瓶。

图:上观新闻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呐喊”的不只是那些“流浪”在外的中国文物,还有我们的相关部门和主流媒体。据了解,多年来,我们相关部门从未停止过使用各种手段,对抢走我们文物的国家进行“追讨”。

然而那些厚脸皮的掠夺国家,总能找到各种叹为观止的推搪理由!其中大英博物馆就曾经以“把文物存放在我们这里能够得到最好的保护,比放在你们国家安全多。”为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英国敢堂而皇之的用这种说法打发我们?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强大!没有强大到能震慑住英国。

大家想想,英国敢抢美国的文物吗?

如今,我们和美国在较劲,还没能占据上风,作为日落帝国的英国,在美国的庇护下,显然还在狐假虎威。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国力强大到能让那些掠夺国家俯首称臣,它们还敢不让中国文物堂堂正正经正门回来吗?

现实是残酷的,你不可能轻易通过讲道理说服别人,把文物归还给你,尤其是对那些强盗国家。

所以,我们还是擦干眼泪,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吧!

讲道理不管用,拳头总可以吧?

想起该短片下方点赞最多的留言:

我们的文物有点多,估计要派出航母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