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第三次藏区行

张志军

张志军

2023年6月26日到7月7日,从兰州开车到成都,经过甘南、阿坝两地,走进让人魂牵梦绕的藏区,回味传说中诗和远方的故事,触发五十二年前的西藏往事。岁月如梭,当年雪域高原上糌粑、砖茶和酥油成了旅游者的体验之物,见得最多的还是拦在公路上慢悠悠行走的牦牛、羊群和草原上随处可见的骑马招揽广告,草原一过,公路旁的桃子、枇杷和杏子摊令人目不暇接,仿佛行驶在盛夏江浙的国道旁,如今的藏区已经今非昔比。

一、没有嘴巴的信使

由于车辆限行的制约,在兰州有一天空闲的时间,约了甘肃博物馆的门票,见到了一块信使彩绘画像砖:砖为米色底,黑色轮廓线,上描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马身涂黄色,上有红色的斑块。仔细一瞧,驿使手持文书、胯下红鬃烈马四蹄腾空的形象非常生动,但是驿使面部中唯独没有画上嘴巴。原来,古人已对驿使这份工作定下了职责:守口如瓶。没有嘴巴就是让你在讲究速度的同时,要注意保密。实际上,这块没有嘴巴的信使彩绘画像砖竟然是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它的名字叫做驿使图。

原来只知道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藏于该馆,在离铜奔马不远的展位,就是驿使图。据悉,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差的形象资料,生动展现了当时西北边疆驿使奔驰送文书的情景,也是中国邮政的象征。

到博物馆参观,很想请一位讲解员对展品作深入的诠释。如今,只能成为一种奢望,甘肃博物馆已成网红打卡地,观众如云,讲解员一员难求,但旁听的滋味还是聆听到了驿使图的来龙去脉。驿使图出土于嘉峪关的魏晋(220-420年)墓葬群5号墓前室北壁东侧,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

驿使图发现纯属偶然。1970年,嘉峪关市新城乡新城村三组牧羊人张书信在放羊时,偶然发现一个神秘洞穴,经过挖掘,才知是一个用灰条砖砌成的合葬墓,找到一些从未见过的“图画砖”,因为墓室早就有人捷足先登,就将垒葬室用的灰条砖拉回家垒筑了猪圈墙。

“羊倌盗墓发财”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很快引起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经中国历史博物馆专家实地勘察,专家惊奇地发现,在这片近13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古墓葬1400多座,更令人惊奇的是,部分墓室内壁垒砌的灰条砖上刻画的彩绘壁画是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国内罕见。

1972年4月起至1979年期间,这片被命名为“新城魏晋墓葬群”的古墓群经过7次大规模的发掘,共出土壁画砖700多块,有“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之称。其中,5号墓出土的《驿使图》,成为中国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更成为中国邮政的象征。

(未完待续)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 作者简介: 

张志军:1959年出生,父亲1959-1979年在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服役。1971年3月-1972年3月,在西藏山南泽当山南军分区大院生活一年。198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在宁波市妇儿医院当医生,1997年辞职到中国平安人寿宁波分公司工作,2012年开始,担任中国平安人寿宁波分公司工会主席,2019年退休,重返医疗岗位,目前在宁波鄞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