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ie Eingeborenen von Maria Blut

©Susanne Hassler-Smith

本文转自: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作为柏林戏剧节的合作伙伴,2023年9月16、17日和23、24日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将在798空间放映来自2023年柏林戏剧节“十大最值得关注剧目”中三部作品的录像,并邀请来自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的创作者与中国观众连线对话。9月16和23日的活动将同期在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举办。本次活动由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支持。

活动期间将介绍以下剧作:威廉·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安图·罗梅罗·努内斯及剧团创作版本,巴塞尔剧院)、马克西姆· 高尔基《太阳之子》(导演:马特亚·科列斯尼克,波鸿剧院)和玛利亚·拉扎尔《玛利亚·布鲁特的当地人》(露西娅·比勒、亚历山大·科林,维也纳城堡剧院)。

安图·罗梅罗·努内斯及剧团在对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的演绎中,将舞台转化成一片魔法森林。何为幻觉?何为真实?创作者从自己从事的领域——剧场——出发,提出了这一问题。

马特亚·科列斯尼克和她出色的演员团队借助叙述的力量,将高尔基《太阳之子》这部聚焦1905年社会现实的作品呈现为对人物的精准研究。

玛利亚·拉扎尔小说《玛利亚·布鲁特的当地人》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辛辣的幽默描述了1937年纳粹在奥地利各省的势力发展。维也纳城堡剧院的演员们,通过木偶般的表演风格与角色的快速变化,展现了政治变革对个体的影响。

本系列活动将于9月16日以柏林戏剧节评审佩特拉·帕特诺与中国导演李建军的连线对话开启。对话聚焦2023年柏林戏剧节 “十大最值得关注剧目”,回顾柏林戏剧节在新任策展团队领导下的的最新动向,以及德语戏剧在过去一年的重要发展趋势。活动由歌德学院(中国)院长欧彬主持。

详情见下。

活动安排

地点: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放映语言:德语,中文字幕

请访问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的微信公众号(ID:AKuB_Shanghai),了解上海活动具体信息。

01

2023 年 9 月 16 日 周六

15:00 – 16:00

2023 年十大最值得关注剧作

介绍嘉宾:佩特拉·帕特诺(柏林戏剧节评委),

李建军(戏剧导演)

主持:欧彬(歌德学院(中国)院长)

语言:中文,德语,同声传译欲参加本次活动,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报名开始时间:9 月 11 日中午 12 点。

终止时间:9 月 16 日 12:00。

二维码有效期:9 月 16 日 14:55。

借用同声传译耳机需凭借有效身份证件。

Zoom直播链接:

https://goethe-institut.zoom.us/

j/84931619544?pwd=

RXFtODltSnhjdzIxUzBrbXdITXRBdz09

会议ID:849 3161 9544

密码:Gi023!

16:00 – 19:00

戏剧影像放映《仲夏夜之梦》

含20分钟间歇

放映语言:德语,中文字幕

免费入场,无需预约

19:00 – 20:00

《仲夏夜之梦》映后交流

嘉宾(在线):英格·舍恩劳(戏剧创作)

主持:沈林(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问答语言:中文/中文翻译

免费入场,无需预约

Zoom直播链接:

https://goethe-institut.zoom.us

/j/89767599336?pwd=

TW4zOXMyd1dpaG1

JK1JTYndWbk96dz09

会议ID:897 6759 9336

密码:9Abf*z

02

2023 年 9 月 17 日 星期日

14:00 - 17:00

《仲夏夜之梦》放映

含20分钟间歇

放映语言:德语,中文字幕

免费入场,无需预约

03

2023 年 9 月 23 日 星期六

14:00 - 16:40

《玛利亚·布鲁特的当地人》放映&问答

注:映后谈信息将于下周发布

17:40 - 20:25

《太阳之子》放映&问答

注:映后谈信息将于下周发布

放映语言:德语,中文字幕

问答语言:中文/中文翻译

免费入场,无需预约

04

2023 年 9 月 24 日 星期日

14:00 - 15:40

《玛利亚·布鲁特的当地人》放映

16:00 - 17:45

《太阳之子》放映

放映语言:德语,中文字幕

免费入场,无需预约

温馨提示:活动场地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剧目介绍

以下文字来源:柏林戏剧节官网

《仲夏夜之梦》

Ein Sommernachtstrau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in Sommernachtstraum

©Ingo Höhn

剧本创作: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德语译本:安吉拉·沙涅莱茨(Angela Schanelec)、尤尔根·戈什(Jürgen Gosch)、沃尔夫冈·维恩斯(Wolfgang Wiens)

安图·罗梅罗·努内斯(Antú Romero Nunes)及剧团创作版本

巴塞尔剧院

首演:2022年12月17日

时长:3小时(含20分钟间歇)

德国电影分级:14岁以上即可观看

剧情简介:

安图·罗梅罗·努内斯和他的剧团对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进行演绎,将学校礼堂变为魔法森林,表演教师则摇身一变,成为海伦娜、帕克和波顿等剧中人物,他们共度一个奢华且极具喜剧色彩的喜剧盛典。 巴塞尔剧团的成员们对表演充满热情且多才多艺,他们与安图·罗梅罗·努内斯一起在这部作品中呈现出最佳状态。舞台逐渐变为一片魔法森林。在服装和音乐的巧妙构思下,剧场空间演变为一个奇幻世界。何为幻觉?何为真实?创作者从自己从事的领域——剧场——出发,提出了这一问题。

评审团评语:

有人说,《仲夏夜之梦》是所有业余剧团的最爱——确实如此,一个业余剧团正在表演这部作品。安图·罗梅罗·努内斯将巴塞尔剧团转变为一个充满怪癖和个性的教师团体,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的表演可谓兴致盎然,才华横溢!拘谨的历史老师变成了海伦娜;校长夫妇变成了奥布朗和提泰妮娅;害羞的伦理学老师先是变成了颤颤巍巍的伊吉斯,后来又变成了喜欢制造混乱,而且盗窃成瘾的帕克。老师们在演出中越陷越深,逐渐成为专家,走向森林深处,走入幻想之地,走进梦境,来到潜意识的场景。七位演员和音乐家仍被一层帷幕所笼罩——未来的觉醒会让人恐惧。这版《仲夏夜之梦》是一部自我庆祝、自我质疑、自我打趣的戏剧。让人十分享受!

《玛利亚·布鲁特的当地人》

Die Eingeborenen von Maria Blu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ie Eingeborenen von Maria Blut

©Susanne Hassler-Smith

剧本创作:玛利亚·拉扎尔(Maria Lazar)

舞台剧本:露西娅·比勒(Lucia Bihler)、亚历山大·科林(Alexander Kerlin)

维也纳城堡剧院

首演:2023年1月20日

时长:1小时40分钟,无中场休息

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充满恐惧、迷信和诽谤的故事,发生于乡村地区。露西娅·比勒及团队将其搬上了舞台,以引人入胜的想象力展现了迫在眉睫的政治变革所带来的恐怖氛围。 玛利亚·拉扎尔在其早已被人遗忘的小说《玛利亚·布鲁特的当地人》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辛辣的幽默描述了1937年纳粹在奥地利各省的势力发展。露西娅·比勒和亚历山大·柯林从书中无数的短小场景和人物中做出选择,聚焦于三个代表性的家庭,体现彼时的政治分化。该作品基于精湛的声效与灯光理念,呈现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维也纳城堡剧院的演员们通过木偶般的表演风格与角色的快速变化,展现了政治变革对个体的影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评审团评语:

玛利亚·拉扎尔的小说《玛利亚·布鲁特的当地人》写于 1937 年丹麦流亡期间,明确地探讨天主教省份面对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所表现出的摇摆不定:贫困和对衰落的恐惧助长了反犹主义倾向和救赎幻想。剧作家亚历山大·柯林和导演露西娅·比勒对这部人物众多的小说进行了中肯的诠释,这与比勒风格化的情景设置十分契合。

两个小时的晚间剧场被突如其来熄灭的灯光分为几个小剧场。在音效设计师雅各布·苏斯克(Jacob Suske)的努力下,剧团始终保持着紧张的气氛,没有一丝舒适。一个颇具挑战的戏剧之夜就此展开,强硬的场景设置刻意地破坏了任何严谨的叙述。合唱段落的存在以及是否佩戴面具的戏剧设定,将宗教信仰与乡村生活以一种危险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太阳之子》

Kinder der Sonn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Kinder der Sonne

© Matthias Horn

剧本创作:马克西姆· 高尔基(Maxim Gorki)

德语译本:乌尔里克·泽默(Ulrike Zemme)

导演:马特亚·科列斯尼克

波鸿剧院

首演:2022年10月7日

时长:1小时45分钟,无中场休息

剧情简介:

通过精确刻画的人物形象以及逼真且细节丰富的舞台布景,马特亚·科列斯尼克(Mateja Koležnik)深入地探索了一位科学的生活,他研究生命的起源,并对周身环境视而不见。 马特亚·科列斯尼克和她出色的演员团队借助叙述的力量,将马克西姆·高尔基这部聚焦1905年社会现实的作品呈现为对人物的精准研究。这一夜如同一台时光机,没有退路,精妙含蓄且又不失幽默。

评审团评语:

马特亚·科列斯尼克执导的这部马克西姆·高尔基的作品《太阳之子》,最初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雷蒙德·奥菲奥·沃伊特(Raimund Orfeo Voigt)的舞台布景采用了超现实主义风格,每一个细节都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以自我中心,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演员表现出的心理状态精准到位,甚至连一个小角色的表演都恰到好处,这些都让人回想起已经有些过时的戏剧传统。尽管如此,科列斯尼克的处理方式毫不古板。相反,她的作品极具现实意义。

盖伊·克莱门斯(Guy Clemens)饰演一位科学家,他不谙世事的行为举止是特权受到毒害的体现。他身边围绕着的其他人则都是悲喜剧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通过这种方式,科列斯尼克拉近高尔基笔下的人物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危机四伏的现实。

嘉宾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人

佩特拉·帕特诺(Petra Paterno),1971年出生于德国上布尔根兰州的普伦多尔夫。曾在维也纳、巴黎、纽约学习戏剧。1997年以来为各种媒体撰写戏剧评论,2003年起担任《维也纳日报》副刊编辑,专门负责戏剧报道。多年来担任各大戏剧奖评审,如奥地利重要的涅斯特洛伊剧场奖NESTROY奖,并为表演艺术担任顾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人

李建军,独立剧场导演,现于北京工作生活。2011年创立“新青年剧团”,是中国当代剧场艺术的重要实践者。重要作品包括《美好的一天》《世界旦夕之间》《变形记》《带电的火花》《狂人日记》《飞向天空的人》《大众力学》等。曾受邀参加德国鲁尔艺术节、德国雷宁剧院(邵宾那剧院)FIND戏剧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意大利VIE艺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歌德学院(中国)

欧彬(Robin Mallick),现任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院长。2000至2009年,他担任德累斯顿国际短片电影节的总监。2009至2015年,他在歌德学院新德里分院(亦马克斯·穆勒学院)担任南亚文化项目总监。2015年至2022年6月,他担任歌德学院里约热内卢分院院长,2022年9月起担任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塞尔剧院

英格·舍恩劳(Inga Schonlau),巴塞尔剧院戏剧构作,表演部联合主任。2005 年之前,她在柏林自由大学担任学术研究助理。2005 年和 2006 年,她分别在柏林HAU剧场和和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工作,担任戏剧构作助理。2007 年至 2013 年,她在弗莱堡剧院担任戏剧和舞剧构作。2013 年至 2019 年,她在苏黎世诺伊马克特剧院担任表演话剧剧构。自 2020 年起,她担任巴塞尔剧院的表演部联合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人

沈林,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研究领域英国文艺复兴戏剧和当代欧洲舞台。于美、英、加、德、奥、丹、捷、匈、波、西、外高加索、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埃及、以色列等国执教、讲学、研究、从事艺术合作。主编戏剧学新经典译丛。参与创作《阳台》《爱情蚂蚁》《盗版浮士德》《格瓦拉》《北京好人》。

✍欢迎大家投递纪录片影评:

为纪录片争一席之地!第三届凹凸镜DOC纪录片影评大赛征集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