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号,眉山市彭山区公安机关在河里发现了一具男性尸体。经过科学手段比对确认,遗体为5天前在地铁口失踪的邓某伟。
9月4号下午6点左右,邓某伟的家人到派出所报案称,儿子邓某伟在9月3号失踪。邓某伟今年21岁,是四川一家职业院校的大三学生。

他在9月3号上午11点左右从一个酒店离开,然后坐上了地铁5号线,在下午1点25分左右,走到了南湖的3号桥。他在桥梁的中间位置时,刻意向河内进行了观望。
接着,他一个人步行来到了桥尾,消失在了监控之中。
从那时起,再也没有人联系到邓某伟。
9月5号时,有人在邓某伟曾经走过的3号桥附近发现了一个包,其中有眼镜,洗漱用品,驾驶证以及笔记本电脑等。
9月8号时,该男生的遗体被发现,警方通过各种证据的比对调查,排除他杀。也就是说,21岁的邓某伟系自杀。

有人竟然不信一个21岁的孩子会自杀。
关于邓某伟自杀其实早有“暗示”。第一,他在走到桥中间时,刻意向河内进行探头查看。这种刻意的动作已经表明,他在查看江河的情况。就像当初轰动一时的胡鑫宇事件中,胡鑫宇在自杀前走上3楼,反复向树林处张望一样。第二,他的贵重物品都放在了包里,而他的背包放在了投河点附近。这也说明,他其实去意已决,早有心理建设和安排。
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感到无比的惋惜,21岁的大好年华,未来充满着光明与无限可能。再多的金钱都买不来岁月,再多的财富也换不来青春。邓某伟却在21岁时选择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
让人为他感到遗憾,同时也好奇,他自杀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如果该名男孩没有留下遗书,关于他的自杀原因,也必然会成为一个无法破解的谜团。
既然他决定自杀,必然遇到了长久以来内心倍感压抑的事情。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自尊心强。如果内心长期无法得到放松,可能就会走向极端。
无论孩子为何自杀,该事件都值得父母提高警惕,深刻反思。

给孩子爱,并让孩子深刻感受到爱。爱能感化一个人,也能化解仇恨。我自己有亲身经历,高中的时候,我是一个极度叛逆的孩子,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冲妈妈发脾气。做饭不合我的胃口,我会生气。说话让我感到不合心意,我会一顿厉声驳斥。
每当我发火时,妈妈都不会反驳。她会默默地待在旁边,每天依旧给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嘘寒问暖。她不会把压力强加给我,只是鼓励我,默默在背后支持我。
我慢慢地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包容。每当离开妈妈到社会之中时,我才体会到,除了妈妈无条件的容忍我,没有人可以做到。
从我逐渐的理解了妈妈对我无私的爱意后,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挫折,这种爱都会支撑着我前进。因为我知道,无论我在哪,我的妈妈都在牵挂着我,我有责任和义务去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让妈妈担心,让她放心。
从了解到的年轻孩子自杀事件来看,不少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孩子没有能够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他们更容易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感觉不到自己的重要性。

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谐,孩子会更快乐幸福。父母努力,孩子也会更勇敢抗挫折。很难想象,如果一个孩子天天跟着一个嗜赌如命的母亲生活,他的未来会是什么光景?几个月前发生过一件影响挺大的事。一个男孩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酒店中将自己的女朋友杀害,随后自杀。
他从小和母亲一块长大,母亲一个人养他十分不易,整天忙于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管他。这个男孩相当长时间里生活在一片赌博的大人中间,因为他的妈妈当时开设了一家赌博的场馆。
孩子在这样放纵的环境中长大,他的内心中必然缺乏爱,缺乏一个健康的心态。在人生道路中,更容易走向歧途,并且在遇到困难时更容易走向极端。

培养孩子平和的心态,杜绝攀比。在中国过往发展的几十年里,有的人取得了巨大的财富,有的人仍然过着碌碌无为的生活,这就导致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可能会有巨大的差异。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喜欢攀比,一旦现实生活达不到他们心中的期望,这种落差感会令他们铤而走险地做一些让他们陷入困境的事情。
有的孩子为了买一些自以为的奢侈品或者想要的东西,不惜陷入网贷的漩涡,甚至被人蒙骗,导致整个人生陷入抑郁。
父母从小要给孩子培养一种不攀比的心态。人和人原本就不同,做好自己,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仅会自信从容,而且抗打击能力也会更强。

作为父母,该重视起来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资产,把时间放在孩子身上,这件事看起来十分不紧急,但却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定不要说,很忙,没时间管孩子,没时间爱孩子,没时间陪孩子。否则,你前半生的忙碌,都可能因没有管教好孩子,在后半生被轻易消耗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