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9月10日晚,40多名观众来到广州博物馆,在镇海楼过了一把“穿越瘾”。大家穿过由六位广州历史名人守护的“时光之门”,来到秦汉、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国的摊位前获取任何卡,并在馆内各处分辨出真的NPC(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对上暗号后,完成NPC交予的任务,就可以回到对应年代的摊位兑换积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越时光之门,许婉婕摄

镇海楼前,穿越广州两千年

这是由广州博物馆策划主办的沉浸式现场版“穿粤记”游园活动,当晚,“穿粤记——发现广州宝藏”广州城市手信文创礼盒也正式发布。该礼盒是由广州博物馆基于广州2200多年城市发展历史,与广州酒家共同开发的。游园活动中,“穿粤记”桌游的棋子角色——赵佗、达摩、张九龄、苏轼、伍秉鉴、孙中山化身为36名“真假NPC”游走于园区,玩家需要通过使用这六位名人的名言暗号寻找真NPC,领取任务卡,开启“穿粤之旅”。通关穿越中,玩家能充分体验具有时代特色和人物个性的游戏,如“寻找秦王”“智穿佛珠”“粤语念诗”“挥洒笔墨”“广作CP”“决战观音山”等,在保留原有桌游玩法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与文物、历史建筑的现场感及融入度,并以真实的交流互动的体验提升玩家在游戏中的参与质量,在宣传博物馆文创的同时,探索博物馆“线下+线上+文创”三位一体互动的创新推广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活动的小朋友找到了藏在观众里的NPC,夏世焱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朋友在摊位前领任务,夏世焱摄

桌游之中,探寻羊城发展史

记者发现,“穿粤记——发现广州宝藏”融合了广州通史主题桌游与新广式糕点。其中,桌游在玩法上借鉴了堪称中国最早桌游的《升官图》以及现代经典桌游《大富翁》,部分设计理念还参考了广州博物馆藏民国初年棋类游戏《中华民国开国战图》,以广州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对战”格,以最先到达终点“城门”者为胜。

桌游把各历史时期的城坊图和地标性建筑转化为插画,涵盖了从秦建立番禺城至民国拆城墙筑马路的2200多年历史。桌游的方寸棋盘之间,浓缩了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民主革命策源地、近代市政先行地的城建沿革和人文历史,让玩家在趣味的游戏中知晓广州历史,领略岭南文化。而配套的游戏卡既绘有广州博物馆等博物馆收藏的代表性文物珍品,如秦统一岭南的物证“十四年属邦”铜戈、全国独一无二的元青花船型水注、18-19世纪的高端定制纹章瓷等,也含有选取自历代典籍中记载的岭南佳果、传统年食、特色酒饮等,玩家在收集游戏卡中既可获取历史知识,又能对“食在广州”的城市名片进行追根溯源。

值得一提的是,“穿粤记”文创礼盒刚刚获得2022—2023年度广东博物馆“十大文创精品”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桌游棋盘和配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桌游棋子——赵佗、达摩、张九龄、苏轼、孙中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盒以广州博物馆藏文物——清黑漆描金银人物故事纹游戏盒为设计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粤记”礼盒造型

文创礼盒,有得玩又有得食

据介绍,这款礼盒还配有由粤点大师团队结合岭南佳果特色口味与现代轻养生主题而精心打造的新广式糕点,让大家共同领略岭南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糕点造型以广州历史时期代表性建筑及构建为装饰元素,如镇海楼、广州塔、“万岁”瓦当、鳌鱼脊饰、中山纪念堂、六榕花塔、镬耳屋、广式茶楼等,每一块糕点都是“广州标志”,作为城市手信,“穿粤记”用游戏和美食让人们留住广州记忆。礼盒的包装也显示出设计者的用心:以广州博物馆藏文物——清黑漆描金银人物故事纹游戏盒为设计原型,外形上吸收了原文物别致的花口边角造型和繁复的开光纹饰,以“穿越千年,开启宝藏”为主题,让玩家从复古的外观感受清代广作的辉煌和广式审美的魅力。游戏盒上的描金图案和纹饰,均来源于广州博物馆藏外销画“舞狮图”“舞龙图”“元宵花灯巡游”“售茶图”“迎亲仪仗队巡游”,以及清末石湾窑绿釉狮子等文物元素,取吉庆祥瑞之义,同时运用版画手法进行再创作,突出广府传统文化,又不乏现代感。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广州博物馆将推出巴士版的“穿粤记”,带领玩家穿梭于新旧城市中轴线之间,在探寻历史建筑与遗迹之中体验实景解谜推理游戏。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 通讯员 邓颖瑜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