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都是乡镇事业编,“合乡并镇”时,双双被买断下岗,不得已走上打工之路。现在已经退休了,退休金2000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老公是经过别人介绍认识的。我当时考的是中专,老公走的是定向委培。毕业后我们都分配到乡镇,都是乡镇事业编。

我们工作的乡镇相邻,后来经人介绍,认为条件差不多,也有共同语言,恋爱结婚,日子过得很平淡。

那些年,乡镇的编制行政编和事业编分得是不十分清楚。有行政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筹自支事业编,工勤编,合同工,等等,各种编制都有,不一而足。

有的没有明确编制,只是在编办有名字,但是财政正常发工资。

我们刚刚上班七八年,赶上“合乡并镇”,全县32个乡镇,合并成为23个乡镇,人口少的乡镇合并到了大乡镇,我们乡镇就是其中之一。

改革之初,大部分人提前都不知道消息,有人有关系的提前得到消息,私下找领导把事业编转成了行政编。后来才知道,组织规定行政编不在改革买断裁员之列。

我们和领导关系也不好,又不善于搞关系,只知道埋头苦干工作。领导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和他关系密切的人。我们当时不明所以,还说人家傻。

那时事业编制比行政编制工资要高高出100多元。有人还傻乎乎的从行编转成事业编。我和老公是事业编就没有动。改革之后,才知道自己吃了大亏。

乡镇改革,领导和普通干部职数肯定超编,领导没有办法,只能给手底下的人做工作。第一批有几个五十六七岁的,直接提前退休,给涨一级工资。

除去那些人,人员还是超编,领导没有办法,让动员有条件的主动辞职回家,单位会有一大笔买断资金。

我和老公刚刚参加没几年,年富力强,又有专业技术,自认为裁员不会到我们头上,一直硬挺着,也没提拔与领导沟通。有一些人自动辞职了,得到了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员还是超,最后领导要求想留下的要公开竞聘。乡镇还专门从县里相关部门请来了一些领导,乡镇事业编制公开选聘。

表面上看似公平无比,但是我和老公双双落聘。最后无奈灰溜溜地回了家,一分补偿都没有。现在想起来当时太傻了,人家有人有关系的,早早就给领导送了礼,肯定留下了。

当时,我们感觉特别没有面子,从堂堂的乡政府干部,一下就变成了普通人。

为了生计,没有办法,老公买了一辆出租车跑出租,我在镇上开了一个小超市,卖蔬菜水果,勉强维持生活,收入还可以。

那些年,经济发展正好,只要能干能吃苦就能够挣大钱。经过多年的发展,收入比上班的还要多一些,只是辛苦而已。

我和老公干的越来越大,才十多年,我的超市就扩大了规模,在县城也开了两家超市,雇了六七个人。在县城里买了楼。

我们那一批人,全县直接回家没有一分钱补偿的有40多人。后来听到消息,这样是不合规的。我们一起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后来还真找有了“说法”。

县政府给我们又办成了公益岗位,帮我们交齐了保险。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大都有自己的固定职业,不可能再上班。平时只是到乡镇街道单位报到一下,还忙各自忙自己的事情。

去年我“退休”了,工资2000多,我老公的是2100多元,属于多余得的,也先是享受了政策和红利吧。每个月我们都能存下3000元,一年下来能够存下约3万多元。

我们这一辈子攒了几套房子,上百万的存款。但是生活很俭朴,平时很少去外面吃饭。通常自己买菜回家做饭,也不点外卖。

老公也是简朴了大半辈子,他不抽烟,不喝酒,平时花费很少。我们的日常生活费控制在30元左右。平时穿的就是普普通通的衣服,都是在集市上淘的,几十元的衣服。

老公的理发都是去公园门口的露天理发店,费用是10元,虽然现在价格翻了一倍,但过去只需要5元,甚至可以包括刮胡子。我自己则不烫发、不染发。

家里也有空调,但是我们很少开。有一辆20多万的车,出远门的时候才开,平时以电瓶车为主。平时不开车,喜欢步行锻炼身体。

家用电器也很少买。家里有一台电视,已经用了将近20年,成了老古董了。手机都是孩子用下来的。

平时尽量减少没必要的人情往来,不是自己圈子也不去凑。这个年龄的,什么事都看开了。首先得自强,不然谁也不会帮你,也帮不了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子读的是北京理工大学,马上毕业了。他现在已经有意向单位,大约会进入国企,肯定不会再回到小县城,不用我们再操心。

我觉得这些年没有必要再铺张浪费,一辈子总感觉自己没有一份正式编制工作,即使有钱,也没有安全感。所以养成了节约的习惯,未雨绸缪,还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为好。

总的来说,我们一直都非常精打细算,致力于存钱。如果我们大手大脚地花钱,钱就会花得一干二净。虽然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与小时候相比,已经感到知足和快乐了。

原创声明:未经作者授权,文章禁止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