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60这个事情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点就是保密,手机零件涉及的厂家众多,如果说外围厂家不知道他们做的零件是用于华为5G手机,那40多个核心厂家应该知道才对。
40多家核心供应商,就算每个供应商里面只有20个人知道,也是800多人了,再加上华为内部的人,这人数最起码一两千。这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美国人居然事先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这个保密工作做得真是严密。

或者换个说法,美国人很迟钝。要知道,美国人都能渗透到我们一些保密部门,从能力上来说,他们并不差。
除了华为的事情,还有比亚迪也是。
去年大众CEO在上海车展看了一下比亚迪的新车,大受震动,后来解散了大众的软件部门,嫌他们做事太墨迹,完全跟不上时代。转头和华为合作,另外还入股了小鹏。
打不过,那就加入。大众的CEO很好地践行了这句话。
这几天,慕尼黑车展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个车展规模盛大,连德国总理舒尔茨都亲临会场。结果,全场最靓的仔居然是比亚迪。全欧洲的汽车厂家都看到了比亚迪的威力,欧洲民众也看到了比亚迪的先进。
比亚迪的崛起,对行动缓慢的欧洲人来说,就好像一夜之间的事情。是比亚迪做了很好的保密工作吗?不会吧,比亚迪的很多车都出来好几年了。
欧洲人的惊诧完全就在于他们的反应非常迟钝。
他们觉得比亚迪不会发展那么快,是因为有很多因素制约新能源车的发展。
▶续航是个大问题,这涉及到技术突破;
▶充电是个更大的,这涉及整个国家的基础建设能力以及决心;
▶消费者观念改变也需要时间,这往往会经历一代人;
▶新技术还会面临传统企业的打压,这种斗争也会持续一些年。
按道理来说,没有上十年的时间,是很难完成从燃油车转型到新能源车的这个过程。
我们以2018年为例,那时候比亚迪的电动车还不火爆,所以2018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只有27.8亿,扣非净利润只有5.86亿,这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大,问题就出在政府补贴上。
2018年,比亚迪汽车获得政府补贴19.8亿,比亚迪汽车工业获得政府补贴16.5亿,这二者之和就有36.3亿。这个金额远远超过比亚迪的扣非净利润。
2019年比亚迪扣非净利润只有2.31亿,可是政府补贴有14.83亿。
其他年份也差不多,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比亚迪早就撑不下去了。
比亚迪是上市公司,财报公开大家都可以看到,华为不是上市公司,这其中有多少利润来自于补贴,就不得而知了。
前段时间,电信的高层说了一句话:没有中国电信就没有华为。有人说电信老大这句话说的有点狂,其实这句话是以前华为的轮值主席徐直军说的,下图是徐志军讲话的视频。

这可不是一句恭维的话,这确实就是事实。
如果不是电信一直在扶持华为,华为不可能发展成这个样子。早在萌芽阶段就被打死了。
不说华为的基站,就说华为的手机,刚开始的时候很不好用,结果成了电信的定制机,以前多少人在骂电信?
其实不止华为,中兴也是电信的定制机,只不过中兴没搞起来
这种支持的力度不仅仅是在手机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其他的高科技领域也都是如此,比如浪潮信息上半年净利润3.25亿,其中政府补贴3.16亿;再比如说特变电工,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52亿,其中22.1亿来自政府补贴。

如果只是一个华为,那就算了,如果只有华为和比亚迪,还是可以说是个别现象,可是在前沿科技领域大量出现这种企业,那这就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国家行为。
这些年,美国制裁某个企业,我们就扶持它,所以越是制裁,反而股价越容易走高。
当然,这种补贴也滋生了大量骗补贴的行为,很多人利用政策的漏洞,搞一些空壳公司骗补,这种行为怎么说呢,他们以为上面不知道,这就好像学生在下面搞一些小动作,以为老师不知道。其实站在讲台上,下面谁在认真听讲,谁在做小动作,老师都知道。
现在骗补一时很爽,先记在本子上,后面再一起算总账。其实很多人移民,就是因为他们有很多资产不能见光,害怕。
中美这么对抗下去,美国根本没有赢的可能,美国现在的科技发展完全就是靠着个人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体系,碰到其他国家还能以大欺小,碰到我们,很容易就会溃败。

究竟有多少公司和科研机构参与了华为的这次芯片突破,估计很长时间都不得而知,顶在前面的是华为,后面还有一大堆默默无闻的人,美国怎么办?
美国可没有一个类似中科院的机构,美国科学院就是名字和中科院类似,其实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战斗力。
美国也不可能出台大规模的补贴政策,去年出台一个芯片补贴法案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而且还有很多资金到现在都没有落实。如果要把补贴延伸到前沿科技的大部分领域,美国内部的争斗就会让补贴胎死腹中。
现在中国技术的突破,呈现集体性,多点开花的状态,汽车,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通讯,人工智能等等,这种齐头并进的局面美国无法封锁。一个半导体都让美国花了这么大的力气,要是所有都制裁,美国已经无力做到了。

封锁的集中突破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一个很好的协调者。美国多希望有一个“发改委”和“工信部”,可惜它的体制无法实现。
无法实现统一的协调发展,无法实现资源往高质量发展方向倾斜,那就永远这么一盘散沙式的发展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