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国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国家困难,自上而下几乎都是勒紧裤腰带,毛主席连顿红烧肉都不舍得吃。

当时,国内群众基本上是分成两拨人,一波是众志成城,一定可以熬过去,熬过去就是胜利。

还有一波人,就是人心惶惶,觉得天要塌了,国家药丸。

但有一个人,他和这些人的心态都不一样。

01

1960年3月18日下午五点半,西交民巷中央人民银行总行的办公室,大家忙碌了一天准备下班。

此时,有一个人敲响了总行传达室的门。

传达室的办事员打开门一看,来的人是一个身穿灰色呢子大衣的人,身材高瘦。

阳历三月份的天气,天黑的还算早已经接近黄昏,屋里有点黑,所以办事员并没有看太清楚来人长得什么模样。

您是哪位?

同志您好,我是国务院办公厅的。

办事员一听来人是国务院的,顿时精神了一下,比了一个请进的姿势,说道:哦,那您快请。

进门以后,来人将怀里的一个牛皮纸信封交给了办事员,说道:厅里的紧急文件,交给行长的。

随后,他又取出了一个发文本,对办事员说道:同志,您需要在这里签个字。

办事员并未多想,毕竟像这种接收文件签字的行为,他每天都在做。

于是他在来人指定的本子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行,这样就可以了,烦请务必将信封交给曹行长手里。

那人熟练的收起文本,步履从容的走出了大门。

送走了那人,办事员便拿着信封去找行长。

可是,曹菊如行长那天恰好外出,没在办公室,所以他只好将信封交给了值班的行长秘书。

秘书看了看信封上的字,上面还写着,速送,限5点40分送达,这几个字。

而且,速送两个字的下面,还画了两个小圆圈。

秘书觉得,这件事,肯定是紧要的急事。

可是这会儿行长不在,而且马上要下班了,万一真的是什么紧急的事情,拖到明天上午才看到,那岂不是黄花菜都凉了。

到时候,行长有没有责任他不清楚,但是她这个做秘书的一定有责任。

思索再三,秘书决定拆信。

信拆开一看,内容是:

总理:主席办公室来电报告称,今晚九时,西藏活佛举行讲经会,有中外记者参加,拍纪录影片。主席嘱拨一些款子作修缮寺庙用,这样可以表明我们对少数民族和宗教自由的政策。拟拨给 15~20 万元,可否,请批示。
一九六〇年三月十八日

左侧是周总理的批示:请人民银行立即拨给 20 万元。

而且,在周总理的签名旁边,还有好几排的批注。

是这么写的:

为防止资本主义国家造谣:

1.要市场流通的旧票;

2.要拾元票;

3.包装好看一点,七时以前务必送民族饭店赵全一(西藏工委宗教事务部)。

看完信件,秘书觉得这件事不是自己能处理得了的。

20万,在1960年,那可不是小数目,按照购买力折合,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2000万,甚至更多。

此时已经接近6点,而信件上要求,7点之前,送到民族饭店。

只有一个小时。

秘书稍微平复了一些情绪,内心不知为何升起了一丝疑虑。

国务院的资金需要,一般都是通过财政部,然后从国库拨出去。几乎没有直接要求人民银行去提供啊。

这有点反常规。

02

可是,他看着这信上周总理的签名,觉得这不可能是造假啊。

这个签名,她见过很多次,肯定是总理的笔记,绝对错不了。

而且,她又联想到,最近国家极度重视西藏的统战工作,广播上也多次报道当地的宗教活动。

大概是事情紧急,国家没有时间去通过财政部国库这样的常规手法去拨款,所以是特事特办。

纠结了半个小时,再一看表快六点一刻了,秘书觉得耽误不得了,决定自己挑大梁。

她拿起行长办公室里的电话,致电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局。

立即准备20万现金,拾元票,旧钞。务必要快,尽量七点送达。

货币发行局的同志接到电话以后也很为难,这么大一笔钱,时间还这么紧张,怎么可能筹的齐。

而且,手续还不全。

秘书在电话里说道:您注意,这是特事特办,请立刻执行,手续的事放心,计划研究局会马上下达正式通知!

挂断电话,秘书去了计划研究局王兰副局长的办公室,汇报了刚才的事情。

王兰副局长看着这封信,足足看了五分钟,然后才说道:

确实没有这种先例啊,还要旧钞……不过,签名这个笔记,确实是周总理的。

正在此时,王兰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对方说自己是总理办公室的。

哦,好的,请总理放心,7点前一定准时送达民族饭店。

这通电话,算是彻底打消了王兰的顾虑,只当这是特事特办,走的特殊程序。

随后,王兰又给货币发行局打电话,要求对方务必克服困难,在限期之内,把20万旧钞准备好。

民族饭店里藏工委的同志已经在候着了,别让人家等着急了,尽快

行长秘书的电话,又有计划研究局副局长的确认,货币发行局的人也觉得这个事,很紧急,是特事特办,所以不敢耽搁,加班加点的去准备。

当时值班的朱科长,开着东风专车,带着两个专员,去北京分行筹钱。

好在运气还算不错,发行局加上北京分行里,凑出来了这20万旧钞。

20万人民币,放在今天,不算少,但绝对算不上多。

可在60年代,一个正儿八经的工人或者教师,一个月工资也就二三十块。

一块钱,就能买五斤大米,两斤猪肉,十多斤的蔬菜。

至于拾元纸钞,在当时已经是最大面值。

最终,这20万元旧钞被装进了两个大麻袋,包装整齐以后,放在了朱科长开的专车里,直奔民族饭店。

民族饭店,是国庆10周年时专门接待少数民族嘉宾的场所,此时开业不过一年,在那吃饭的人并不多。

朱科长让两个专员看好麻袋,他自己去前台问赵全一在何处。

前台明白来意后,说了一句:你说是赵同志啊,他在那,那个瘦高个,穿藏青色呢子大衣的。

顺着前台手指的方向,朱科长看到了赵全一,身材高瘦,仪表不俗,一身的干部气场。

赵全一看了一眼麻袋,笑着说道:真是辛苦总行的同志了,时间这么近竟然都筹齐了。

朱科长笑着回道:不麻烦不麻烦,还好没有耽误您的事。

朱科长虽然面带笑容的和赵全一寒暄着,但并没有直接将麻袋交给赵全一。

赵全一见状,从怀里掏出了一份文件,交给朱科长:这是总理办公室的介绍信。

朱科长打开一看,这封信里写着:

兹介绍西藏工委宗教事务部赵全一同志前去你行领取拨款 20 万元整。
此致
中国人民银行
一九六〇年三月十八日

落款处,还有总理办公室介绍信专用的公章。

无论是信的格式、文字风格、笔迹,都和平日里见到的一模一样。

再加上公章。

朱科长丝毫没有再怀疑什么,便说道:

您写一个收条吧。

对方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掏出了一个笔记本,撕了一页纸,写道:

赵全一收到人民银行朱科长送来的人民币贰拾万元整。
一九六零年三月十八。

要不……您在这个收条上也加一个公章吧?

朱科长不放心,又多了一句。

赵全一说到:总理那边着急用钱,再回去盖章一来一回又耽误不少时间,这样吧,要是不放心,您把这封介绍信也带回去,这封介绍信上有公章。

朱科长心想,这样也行,自己也能交差。

于是,便将两个麻袋交给了赵全一。

朱科长就打算打道回府时,又寒暄了一句:您开着车的吧?要不要直接帮您搬上车。

不劳麻烦了,先放在这里吧,我们自己的同志马上就开车来接我了。

那好。

朱科长拿着介绍信和收条,离开了民族饭店。

此时,天已经彻底黑了,朱科长和两个办事员,总算舒了一口气,可算是忙完了。

可他们不会想到,就在此时,那位赵全一同志,正费劲扛着两个麻袋,从民族饭店的后门,绕到了一处胡同里……

在那里,停着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他将麻袋,挂在车梁两旁,脚蹬一踩,便消失在夜色中。

听完事情办妥以后,王兰副局长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剩下的问题,就是这20万元该怎么入账?

这是总理特事特办的,总理办公室肯定会有安排。

王兰也就没放在心上,等通知就行。

结果,一连过了六天,都没有收到总理办公室的同志。

王兰觉得不对劲,于是他拨通了总理办公室的电话。

对方的答复,让王兰后背一瞬间被冷汗浸湿。

总理从来没有下达过拨款20万的批示啊。

人家总理办公室,压根就不知道还有这档子事!

03

王兰迅速将所有的信件拿出来,经过总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比对。

发现,那封总理办公室的介绍信,是伪造的。

公章,笔迹都是假的。

而且,西藏工委也没有赵全一这号人。

计划研究局,总行办公室,货币发行局,总理办公室所有的人都懵了。

有人,靠着伪造公函、介绍信、批示,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骗走了20万巨款。

这,这胆子这么大?

是解放军提不动刀了?还是这几年土匪特务枪毙的少了?

周总理听闻此事后,气的直接拍了桌子:岂有此理,胆大包天!

要知道,1960年是什么年头,大灾之年,国家从上到下勒紧裤腰带,多少地方的百姓都吃不饱饭。

可现在竟然有人冒充总理的名义,骗走了20万。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还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遭。

也难怪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周总理,也被气的拍了桌子。

周总理亲自致电公安部,要求动员全部力量,将这个诈骗案限期10天必须破案!

至于总行的工作人员,更是一个个跟霜打了茄子似得。

丢人啊,简直是太丢人了。

公安部部长谢富治和副部长杨奇清知晓此案以后,更是大为震惊。

杨奇清当即表示,这个案子他要亲自负责。

万隆会议搞暗杀的特工,我都可以抓到,这样的一个小毛贼,不在话下!

杨奇清思索再三,打算兵分三路。

第一路,去总行办公室,传达室,警卫室,行长秘书室,把一切和嫌疑人接触过的人,都仔细盘问一遍,从中获取有用的情报和信息。

第二路,去民族饭店,摸清这个赵全一到底是个什么人。

第三路,将伪造的文件,公章,送到公安部技术鉴定部门,寻找蛛丝马迹。

为了争取时间迅速破案,防止这么大的一批赃款被转移,中央担心公安部的精力不足,还调来了军队配合调查此案。

这还不够,公安部还特意将此案公布于众,发动群众的力量,借此来获取有用的线索。

可是,在一座740万常人口的北京城,想确定一个已经逃了六七天的诈骗犯,其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通过比对总行办公室和民族饭店相关目击者的证词,可以确定,那个自称从国务院办公厅送公函的男人,和在饭店等待取钱的赵全一,应该是同一个人。

此人,三十多岁,一米七几,很瘦,说话是北方口音。

案子调查到这里,杨奇清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嫌犯的胆子。

胆大心细,唱一手好双簧!

可就凭这些信息,根本无法确定这个人到底是谁。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技术鉴定办公室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

1960年3月18日下午五点半左右,送去总行办公室的那个牛皮纸信封,居然是真的。

那个牛皮纸信封,确实是国务院专用信封。

只不过,就信封上的原文字,被小心的刮除了!

信封所使用的牛皮纸,是1959年6月生产的,专供国务院办公室。

查到这里,大家不由得在考虑一个问题。

难道这个赵全一,真的是国务院内部的人?

至于那个收条,技术鉴定科也查到了,是从前门的一家文具店生产的黑色笔记本上撕下来的,但在1952年就停产了,现在想反推购买者,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至于伪造总理办公室的章,是蜡纸染刻后,沾到红印油盖上去的,没有获取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不过,在那个收条上,也发现了一些意外的信息。

首先是署名,赵全一,写成了赵金一。

会不会是诈骗犯过于紧张,不小心把全写成了金呢?

其次,收条上的人民币三个字,用了一个很罕见的连笔写法,这种写法,在那个年代,普通人基本不会这么写。

只有财务人员,为了图省事,才会用这种连笔写法。

技术鉴定办公室送来的证据,大概就有这么多,虽然没有找到实质性的证据,但给后续破案,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决定性的实锤证据,终于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