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12日讯 9月12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山东持续发力,在全省逐步建立起涵盖婚前、孕前、孕期和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三级防治体系,截至目前,全省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已降至3.02/万。

山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倡导适龄生育,指导科学备孕。推广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生育指导“一站式”服务模式,统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孕期保健等服务。2022年,全省婚前医学检查率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分别达到92.16%和98.51%,这些举措从源头上降低了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

山东落实综合防治措施,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网络。目前全省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机构共计326家,实现了每个县都有产前筛查机构,每个市有1-3家产前诊断机构。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听力筛查技术实现全覆盖,筛查率分别达到99.77%和99.76%。

山东成立省、市级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遴选组建全省产前筛查和诊断指导专家库,加强出生缺陷防治监管和质量控制评价。实施国家出生缺陷紧缺人才项目,采取集中授课、实地进修和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6年累计培训基层业务骨干1520人。全省出生缺陷防治人员整体素质大幅提高。

山东聚焦严重多发、可筛可治、技术成熟、愈后良好、费用可控的出生缺陷重点病种,开展阳性病例的筛查、确诊、治疗、随访。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为突破口,目前已实现136个县(市、区)全覆盖。实施国家先天性结构畸形和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有效缓解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9月12日是预防出生缺陷日。上个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2023-2027年)》,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也将于近期研究出台具体措施,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防治链条。

中国山东网记者 葛婷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