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集中展示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在基层一线的干事创业风采和良好精神风貌,“旬阳党建”开设“我的驻村故事”专栏,讲述驻村帮扶中的感人事迹、心路历程、创新举措、收获体会及帮扶成效等,激励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奋力开创“一强五好”陕西强市作出新贡献!

初秋时节,走进旬阳市仙河镇尖山社区,只见一幢幢小洋楼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潺潺的仙河水倒映着白云蓝天……秀美村庄掩映在绿水青山间,处处生机盎然,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切,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得益于安康市发改委驻村帮扶工作的扎实推进。

2021年以来,安康市发改委坚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探索致富增收路子,积极推进各项帮扶措施落地见效,用实际行动彰显发改人的责任与担当。

党建赋能,激发基层堡垒新活力

驻村帮扶,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安康市发改委严把选人关,将政治素质好、实干本领强、工作作风实作为选派的首要标准,选派干部到驻村帮扶的第一线。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决定委派项目统建科科长唐晓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发展规划科副科长王伟明作为驻村第一书记。

“突出党建引领,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发挥党组织全面统筹、有效协同作用。”安康市发改委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两位驻村工作队员到社区后开展的首要工作便是指导社区“两委”理清发展思路,突出班子建设,规范村级事务,打造过硬党支部。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确保种粮农户收回成本,这几种农作物咱们村都在种,大家回到组上可要带头扩大种植面积,同时给门跟前的群众宣传好......”党支部书记刘福金在“稳粮扩豆抓生产,增强党性促振兴”主题党日活动上为党员作详细的政策解读。社区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把强化党员能力素质提升作为加快阵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点,坚持将学习寓于日常、抓在经常,力求实现常态长效。

尖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位于社区活动广场,长期以来服务中心缺乏合理规划,存在阵地空间狭窄,服务设施不齐全,办公场所不集中等问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和群众办事需求,是社区“两委”一直挂在心中的难事,也是群众呼声强烈的大事。针对这一问题,两名工作队员多次与安康市委组织部、安康市发改委、旬阳市委组织部对接,申报改造提升项目,并积极筹措专项资金用于党群服务中心的扩建提升,从规划设计到建材采购再到室内装饰,两名队员全程参与。2022年9月,尖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改造后的办公环境全新升级,功能区域划分清晰。驻村工作队主动融入,与村干部一道在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大家“坐在一处,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营造了群众和社区干部、驻村干部互动式服务新格局。

用心用情,办好实事解民忧

作为长期以来在市直部门工作的年轻干部,初到农村,由于对基层缺乏了解,与群众沟通经验不足,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入手,面对这样的压力,两位同志扑下身子,植根群众,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立足镇域村域现状,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帮扶工作的相关政策,用实际行动履行驻村的光荣使命。

驻村后,唐晓和王伟明坚持走百家门、访百家情,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在开展遍访工作期间,他们自费在网上订购印有“安康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字样的红色马甲,便于在走访入户工作中亮身份,做榜样。

“姨,你是住几组呀,家有几亩水稻?”“婆婆,你家有几口人,子女们都在哪里工作呀?”田间地头、农户家里、河边沟边,他们身着“红马甲”与村民们唠家常,仔细准确的掌握每家的基本信息。不断拉近驻村工作队与村民的距离,为下一步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精准见效的帮扶措施提供坚实依据。

为确保帮扶工作不走过场,帮扶措施落到实处,他们专门制作了驻村工作队“连心卡”,张贴在村组干道、公示栏及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并结合遍访工作发放到村民群众家中,把“有困难,找工作队”的口号喊响做实。

“我是尖山社区村民,看到‘连心卡’上的号码给你打电话的。我想反映一下,去年的连续暴雨,我们门口慈善桥水毁严重,再不整修,今年夏天汛期就成为危桥了,请你们过来看一下子。”2021年初,队长唐晓接到了这样一通电话,仔细记录情况后,立即和第一书记喊上村干部一道实地查看慈善桥损毁情况,并及时将具体情况上报安康市发改委和仙河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水毁河道和桥梁很快得以修复,保障了群众安全出行。

“学校的便民路几十年了,一到下雨天泥泞难行”“社区中心街道缺少一条和主公路连通的道路”……“院落会”上,群众们纷纷畅所欲言,围绕社区建设建言献策,每周二下午召开“院落会”是工作队到尖山后定的制度。通过“院落会”,驻村工作队有了和群众常态化面对面直接沟通的机会,是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收集民情民意、及时回应群众期盼的重要抓手,也有助于工作队员更快融入村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精准施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多亏了咱驻村工作队和社区给我的支持,今年我修起了产业路扩大了烟草种植规模,这回烤的第一波烟叶就卖出了20多万元!”旬阳百善园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左自善难掩内心的喜悦。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尖山社区辖区地域广、日常业务繁杂,社区“两委”干部大多身兼数职,很难抽身充当致富带头人,这也成为一直以来制约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堵点问题。驻村工作队先后与社区“两委”、合作社负责人多次深入探讨,决定采取“借力发力”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整合帮扶资金和集体经济资金,明确“书记定向抓总、支委服务包联、班子集体负责”责任体系,与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定产业发展投资协议,重点发展烤烟种植、稻米加工、林下种养殖等特色产业,让20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上班挣钱。

“仙河镇尖山社区刘家湾的绿色纯天然大米走出大山啦!”尖山社区居民刘寿宝的一条抖音视频引来了众多网民的关注,一辆小货车平稳的停在了市发改委院内,车上满载着来自尖山社区的优质新米。据了解,这是安康市发改委通过“以买代帮”的形式帮助尖山社区向外销售的首批大米。深入开展消费帮扶是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有效举措,长期以来受制于地理位置、知名度等多重因素,尖山社区农产品销路单一,农户收入得不到保障,极大地影响了群众发展产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安康市发改委通过“以买代帮”的形式,在“832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帮销尖山社区大米近5000斤。有效调动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主动性,带动了全镇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针对社区缺乏产业发展大户,产业发展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的现状,结合苏陕对口协作项目包装,创新试点“社区+项目+企业”模式,积极促成仙河镇天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尖山社区签订产业发展帮扶带动协议,确定了产品代加工、订单养殖、劳务合作、生产技术培训等合作模式,以项目为纽带推动村企合作,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2022年净收益达10万元,实现了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三向共赢。

环境整治,乡村处处皆风景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的深切期盼。自全市“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主题,持续推进尖山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颜”增“质”。

走进尖山社区,宽阔的村道上一片纸屑、一个烟头都没有,垃圾桶摆放整齐,路旁的绿化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五美庭院”标识牌犹如春日暖阳映照在鲜花绿植的农户门前,鸡鸣犬吠声中村民种植的几垄小菜园生机盎然,翠绿欲滴。不远处挺拔的小尖山与袅袅炊烟升起的美丽村庄交相辉映,透出一股安详、静谧的气息。

“咱们社区变化大啊!以前各家各户门前杂物乱堆乱放,路上都不自觉地乱丢乱仍,环境整治后,改厕所、清垃圾,现在走在村里,感觉和逛公园一样。”对比往日,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福金颇有感慨。

积习难改,如何从根本上改善社区环境,驻村工作队与社区“两委”干部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决定从最难整治的河道和道路入手,通过对社区大环境整治,逐步带动群众自觉打扫屋内门前的环境卫生,驻村工作队和社区干部带头,在做好日常保洁的基础上,开展集中攻坚行动,对道路两侧,房屋周边乱堆乱放物品、垃圾等进行彻底整理清除,实现了社区内各处垃圾全面清零。同时,积极动员群众对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打扫清理,用良好的环境卫生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长期以来,尖山社区缺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一个文化广场成为了社区居民的“小心愿”。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安康市、旬阳市有关部门对接,并得到了安康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2022年底一个集文化宣传、健身、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广场坐落在尖山社区,这不仅扮靓了村庄,更是增进了人民福祉。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桩桩实事凝聚着安康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的辛勤和智慧,架起了他们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奋进路上争朝夕,振兴崛起正当时。如今的尖山社区,在安康市发改委坚强后盾的支持下,在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的带领下,汇聚发展合力,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兴旺,村居环境宜人,乡风文明淳朴”的乡村振兴“幸福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旬阳党建

编辑/张 瑶

责编/周智华

审核/姜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