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曾流行几种军事模拟战棋,统称为“军棋”,即“陆战棋”“海战棋”和“海陆空战棋”。上篇介绍了规则最简单、普及度最高的陆战棋。本篇介绍海战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战棋是在陆战棋基础上设计的,或者可以说就是陆战棋的海战版。

其地图上的格子分为普通海域、安全区和指挥部三种,棋子进入安全区可以不受攻击,但旗舰例外。指挥部位于后方。格子之间的连接线也分为三种:细线的普通航道(舰艇一次可行1格)、粗线的深水航道(舰艇一次可行1-3格)和虚线的浅水区(只有扫雷舰和鱼雷可以走,一次一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方棋子25枚,共计50枚。每一方棋子组成如下:

(1)特殊棋子1枚,旗舰,初始必须位于指挥部,如果移动必须亮明

(2)作战舰艇7种19枚,其中水面舰艇6种16枚,按强弱排序为:母舰,战斗舰,巡洋舰,驱逐舰,雷击舰,扫雷舰。除母舰1枚,其余均为3枚。另有潜水艇3枚。

(3)武器2种5枚,包括水雷3枚(不能移动)和鱼雷2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海战棋确实就是陆战棋的翻版,甚至连棋盘的结构都类似。旗舰就是军旗,作战舰艇就是陆军官兵,鱼雷就是炸弹,水雷就是地雷,作战舰艇中最弱的扫雷舰就是陆军官兵中最弱的工兵。深海航道就是铁路,普通航道就是公路,等等。

当然也有一些小的改变,比如旗舰可以移动而军旗不能移动,比如增加了“浅水航道”这个设置,比如安全营的数量从10个减少为6个,扫雷舰也不能满场飞,等等。

而核心的变化,其实是在作战舰艇的胜负设置上。

前一篇说过,陆战棋里面的陆军官兵最大的特点是不存在循环相克,司令就是最大的,对付司令要么用地雷炸弹,要么用司令。而海战棋里面,除了水面舰艇,还设置了潜艇这一特殊兵种,能胜除了雷击舰之外的5种水面舰艇(包括最弱的扫雷舰和最强的母舰),同时输给水面舰艇中战斗力倒数第二的雷击舰。这就形成了循环圈。如果用斗兽棋来打比方,其实潜水艇相当于大象,雷击舰相当于老鼠,母舰是狮子。

也就是说,尽管海战棋的舰艇种类只有7种,陆战棋的官兵种类有9种,但海战棋的强弱规则其实更复杂,变化也更多。陆战棋的司令不会被任何棋子所吃,对敌方能动的棋子只需要忌惮司令和两个炸弹,共3枚。而海战棋的母舰,除了忌惮对方母舰和两个鱼雷同归于尽,还会被对方的3枚潜艇吃掉。潜水艇除了忌惮对方3枚潜水艇和2枚鱼雷同归于尽,还会被对方3枚雷击舰吃掉。这使得海战棋中药“横着走”的难度大得多,也使得初战带来的实力差距下,弱势方翻身的希望更大。从这个角度上,其游戏的趣味性要比陆战棋高。

然而海战棋的普及程度,在当时就远不如陆战棋。1987年我从表哥那里得到三副棋时,海陆空战棋是既有棋子,又有规则,还有棋盘;陆战棋是只有棋子和规则,没有棋盘;海战棋是只有棋子,没有规则和棋盘。所以我最开始是和父亲下海陆空战棋,这并不奇怪。但在之后,我和其他人下陆战棋的次数很多,后来自己也买过陆战棋,随处走经常看见别人在下陆战棋;而下海战棋的机会却很少,印象中确认的只有和我小学铁哥们瘦老张下过,次数也很有限,在可选的时候基本都会选择下陆战棋。小学毕业以后,大概就再也没下过海战棋,至今已经三十余年了。

海战棋明明是陆战棋的改进版,为什么如此不受欢迎呢?老巴分析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IP热度

我国一直是一个陆军强国,而海军方面长期落后,几乎到新世纪以后才逐渐崛起。捎带着我国民间的军事题材文学、艺术等,也是明显的陆重于海。孩子们玩打仗游戏的时候,也是你扮团长我扮连长,没几个会去扮航空母舰、巡洋舰的。所以单就IP题材来说,海战棋远远不如陆战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爽感

海战棋的规则比陆战棋要稍复杂一点,在子力设置上,相互克制更均衡,就是前面说的,海战棋任何一个强大棋子,无论母舰还是潜水艇,受到的威胁都比陆战棋的司令、军长要大。再加上海战棋在后方设立了浅水航道,这意味着强大的舰艇只能从普通航道一步一步挪过去。种种规定,实际上有利于防守,拉慢了游戏节奏,也就是降低了游戏爽度。

比如说,陆战棋中可以把司令军长集中在一侧猛冲,被称为“推土机打法”,只要不撞上炸弹就可以纵横驰骋,甚至撞上一个炸弹也可能强行撕开缺口。但海战棋这么搞风险就太高了,毕竟对方雷击舰和潜艇各有3艘。

因此,海战棋迫使对弈双方更加谨慎,也使得游戏周期更长。作为民间游戏,这未必是好事。

总而言之,海战棋大致在上个世纪末就完全衰落了,现在甚至很难买到一副实体的棋(海陆空战棋还有点)。

目前搜网上平台和商城,大把的“海战棋”,但此海战棋非彼海战棋。现在的海战棋大致有两类,一类可以叫“盲目炮击”,简单说就是两边各有一片海域,分成若干个格子(比如5X6=30个格子),把己方的船(比如10艘)放在格子上,双方都不看对方的布阵,然后轮流喊炮击对方哪个格子,如果这个格子有船就被命中击沉。经过若干轮,看谁击沉对方的船多谁赢,或者谁的船全部被击沉谁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类则是在盲目炮击基础上衍生来的版本,同样是每人一片海域,双方互不可见,设置各种不同舰种,和不同的攻击防御方式(如轰炸、鱼雷、炮击、水雷、防空),以及雷达等侦查方式,然后同样是相互攻击,争取猜测对方的布阵并针对性给与重创。但比第一种的单纯无脑炮击,增加了各兵种武器的组合与相克,双方博弈的空间也大大增加,因此趣味性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如何,这和本文说的“海战棋”完全不是一类了。传统的这种“海战棋”看来也永远再无出头之日。

顺便说下,在海战棋的舰种里面,母舰当然就是航空母舰,战斗舰是战列舰,这些没啥可说的。不过其中的“雷击舰”设置得却有些莫名其妙。

历史上所谓的雷击舰,最早是指鱼雷攻击舰(鱼雷艇),发射鱼雷威胁敌方的大型战舰。到一战时候,雷击舰体型与驱逐舰相当,或者说雷击舰就是加强了鱼雷攻击的驱逐舰。当时驱逐舰的主要任务有两方面,一是掩护己方大型战舰,驱逐敌方的鱼雷艇、潜艇等特种舰艇,二是迫近后用鱼雷攻击敌方舰队。因此,偏重掩护火力的叫驱逐舰,偏重鱼雷攻击的叫雷击舰,没问题。二战后随着单独鱼雷威力相对于火炮、导弹和航空兵下降,雷击舰逐渐退出舞台。

而在海战棋中设定的雷击舰,战斗力弱于驱逐舰,强于扫雷舰,同时能克制潜艇,那么其实际上对应的现代舰种,应该是反潜驱逐舰或反潜护卫舰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