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春,开国大将粟裕在北京病逝。在他的追悼仪式上,众多生前战友和同事赶来送别。素来和粟裕传闻不和的宋时轮也在其中。宋时轮在粟裕遗体前驻足良久,悲痛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之后,粟裕身上始终存在诸多争议。粟裕离世后,宋时轮力排众议,多次主张为粟裕将军正名。1989年,由宋时轮主持编撰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出版发行。其中粟裕的内容中,专门提及“将军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

为什么和粟裕不和的宋时轮会力主为粟裕平反?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纷争与交情?事情还要从粟裕三次保护宋时轮说起。

1947年8月,时任华野十纵司令的宋时轮接到华野参谋长陈世榘的电话通知,要求他指挥部队向北渡过黄河。事出突然,宋时轮没有要求参谋部发送书面通知,而是立即部署了渡江作战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准备仓促,再加上装备精良的国民党5师步步紧逼,十纵主力部队虽然渡过了黄河,却损失了5000多人的指战员和支前民工。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一次战斗就产生这么严重的损失,让毛主席大为震惊,要求对宋时轮严肃处理。

华野的正副司令陈毅和粟裕通过调查,理清了事情的脉络。陈世榘虽然发出了电话指令,却并没有征得中央军委的同意,中央军委视这次渡河作战为私自行动,追究的是宋时轮未经请示,擅自做主的责任。宋时轮觉得很委屈,陈世榘也受到处分,无法为宋时轮说话。

粟裕在了解情况之后,顾念宋时轮也是听命行事,并无私自行动的初衷,就向军委请求暂缓对宋时轮处分,让他继续参战,以观后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时轮虽然没有被处分,但是军人出身的他,认为自己承受了无端的指责,心里难免有些情绪。1948年秋,我军解放济南在即。在华野的作战会议上,粟裕按照宋时轮的指挥特点,依然安排十纵负责防御和支援。

宋时轮指挥打仗的特点,虽不擅长攻坚克难,却在防守反击方面表现突出。粟裕这样的安排,完全是出于战略大局的考虑。站在宋时轮的角度,十纵经常承担支援任务,战功不大,战损不小,他心疼指战员的损失,并不认可这样的安排。

但粟裕坚持自己的作战思路,宋时轮拗不过他,就在会场里拍了桌子,表示部队需要休整,自己要去东北疗养。看在旁人眼里,多少会把宋时轮的举动和一年前的事情联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毛主席为了粟裕的指挥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主张对宋时轮撤职查办。粟裕考虑部队正在用人之际,宋时轮只是一时火急,并非有意违背上级指令,就向中央提出攻打济南之后,再行处分宋时轮。

解放军解放济南之后,宋时轮的部队作战表现出色,圆满完成了军部安排的支援任务。粟裕又连续给中央发电报,强调宋时轮的战功,要求免除对他的处分。在粟裕的持续努力之下,中央最终取消了撤职宋时轮的决定。

宋时轮和粟裕是同龄人,从参军资历上来说,宋时轮算是粟裕的前辈。在红军和八路军时期,宋时轮担任过军长和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宋时轮出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他的职务升迁和粟裕差不多同样步骤。不同的是,宋时轮多数时候指挥的都是主力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东野战军建制之后,宋、粟二人的境遇发生了逆转。粟裕受中央重用,担任华野的副总司令,宋时轮则负责指挥华野下属的十纵,算是粟裕的部下。宋时轮心里多多少少受到一点挫折。

建国后,粟裕和宋时轮先后脱离了军事指挥工作前线,转而进入军事科学院工作。因为各自分工的不同,粟裕和宋时轮在军事科学院期间并无太多交集。进入特殊历史时期之后,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粟裕顶着巨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宋时轮。

为了免除后患,粟裕又积极地沟通周总理,为宋时轮争取工作的权力。在粟裕的努力下,宋时轮在军事科学院的处境尚算可以。粟裕去世后,宋时轮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粟裕平反奔走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宋时轮明确提出,应当为粟裕在1958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平反。在宋时轮和其他老将军的努力下,1994年,中央以文件的形式,恢复了粟裕将军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