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

阅兵开始的前一分钟,中央电视台的转播镜头从北京的上空掠过,在10月的蓝天下,一座巍峨的大厦拔地而起、直冲云霄,令人瞩目。

它的高度远远高于其他建筑,它亚金色的外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的造型与古老而现代的北京遥相呼应。

它就是“中信大厦”,京城的百姓更习惯称之为“中国尊”——北京第一高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如日方升

1979年1月17日,那个必将载入中国改革开放史册的“五老火锅宴”,开启了荣毅仁一生最值得铭记和感怀的岁月,也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中信从这里走向时代的最前沿。

在全面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邓公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邀请五位工商界老朋友,共商对策,参加火锅宴的“五老”,过去各个都有“大王”的称号,他们分别是:“钢铁大王”胡子昂、“机械大王”胡厥文、“纺织大王”荣毅仁、“水泥大王”周叔弢,以及“猪鬃大王”古耕虞。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那年,他们的平均年龄已是78岁,作为其中最年轻的荣毅仁也已63岁。

在福建厅的工作人员安排了两个圆桌,邓公和五位老人一桌,其他人员一桌。桌子上的食物算不上奢侈,但也是应有尽有,蔬菜、羊肉,还有最重要的白酒,一样也不少。

“一只火锅,一台大戏”就此拉开帷幕,这次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史的“五老火锅宴”,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里程碑。

那时的荣毅仁,本可以选择做一个闲散的统战人士或者社会活动家,但他郑重接受了邓小平的嘱托,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路。

在“火锅宴”后不久,荣毅仁在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了“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随之那个铁板注定要被松动,要被改变,要被推向市场。

对于那时的中信,用前任中信董事长常振明的话说,“既无市场化运作的经验,也无雄厚的资金支持,却有着对历史机遇的洞察,以及只可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

(五老火锅宴油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老火锅宴油画)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信成为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中信开始了中国第一笔在海外的直接投资,为此他们顶住了各种“左”的压力。

随着中信出海步伐的不断加快,董事长荣毅仁向中央专函要求在中信公司系统下成立一个银行,全面经营外汇银行业务。

1985年4月,中信公司在原来财务部的基础上成立了银行部,进一步扩展了对外融资、外汇交易、发放贷款、国际结算、融资租赁和吸收存款等全面银行业务。

在银行部建立的两年时间里,通过办理人民币及外汇存款、贷款、进出口开证、国际租赁、有价证券及外汇买卖、外币兑换等业务,积累了一定经验,已初步具备了成立银行的条件。

1987年4月14日,在北京国际大厦,时任董事长荣毅仁先生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信实业银行成立(2005年更名中信银行,下文统称中信银行)。这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全国性综合性商业银行。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1987年绝对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商业银行的概念在我国真正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惊涛骇浪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规模越大,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同时也意味着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越多。

1997年,正值幼学之年的中信银行,遭遇了席卷整个亚洲的金融风暴,对于中信银行乃至整个中国银行业来说,一场长达十年的大变革就此拉开帷幕。

97年7月2日,随着泰国政府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改用浮动汇率政策,一场肆虐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随之而来。

金融危机的影响迅速波及几乎所有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银行倒闭、金融业崩盘,导致整个经济瘫痪。

1998年伊始,国家开始对濒于破产的四大银行实施第一轮拯救行动,通过降低准备金率从13%到8%释放2700亿,同时发行2700国债注入四大行暂时缓解了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难题。

次年,为处置中、农、工、建行的不良资产,国务院分别对口成立了东方、长城、华融和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大银行剥离了总额近1.4万亿的不良贷款,使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四大银行也因此免于破产。

中信银行方面,则选择了积极自救,1996年底,时任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向朱镕基提出“卖一些资产来补充资本金”,朱副总理听罢说,这是商业行为,他不会干涉。

虽然没有明确反对王军的计划,但整个过程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因此审批流程与交易过程可能长达数个月。

当时,金融危机的脚步已逐渐逼近,中信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王军决定冒撤职查办的风险,擅自行动一回,将旗下中信泰富18%的股权出让给以荣智健为首的管理层,并通过此次股权转让收回108亿港币。

这刚刚到手的108亿也成为了整个中信集团的定海神针,凭借这笔钱,中信集团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并没有向中央伸出援手,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中信银行以及中信嘉华银行资金上的巨大支持,成功顶住了危机。

王军也因这一次成功操作击碎了所有人的质疑,在2006年他退休时,有记者曾提问:这些年您的成就感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军回答说:“有人认为我在1996年卖掉中信泰富做得好,但也有人说我做错了,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义无反顾

随着金融危机的褪去,让我们也不得不开始进行转变与思考,如何更有效的抵御与化解银行内部的风险,成为了金融发展的重要课题。

2002年底周小川调任央行行长;2003年中国银监会正式成立,刘明康出任首任会长;同年9月国务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12月16,中央汇金公司成立,同时为中行、建行注入450亿美元外汇储备。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拉开了大幕。

新官上任,刘明康发表了措辞颇为严厉的讲话:

“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在2005年末以前达到8%的最低资本要求,否则,银监会将暂停它的机构业务和业务市场准入。”

监管的规范化也让中信银行迎来了真正的大考,2002年底,中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5.85%,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4.93%,不良贷款270亿元,不良资产率高达10.35%。

单从资本充足率来看,就离银监会所制定的8%标准相差甚远,同时270亿元的不良贷款也让整个决策层大为震惊。时任行长窦建中则大倒苦水:(中信银行)年年保驾救主,奋不顾身,自己早已伤痕累累,绝大多数利润都合并到了总公司,已无力靠自己增加资本金。

面对如此局面,中信决策层有三个选择,其一,挤进由中央汇金公司注资的四大行改革模式;其二,将中信银行转手给其他公司接盘;其三,将中信银行同香港的嘉华银行合并,从股改到香港上市一步到位。

遗憾的是,上述三条道路都未能走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重水复,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个宏观大局此时只给中信银行留下了最后一条路:自费改革。

尽管在集团内部依然有不少反对意见,但王军还是决意咬紧牙关往前走。“银行垮了,总公司一块垮,银行活了,总公司就好了!”随后中信集团承诺,在2006年前全额返还中信银行的税后利润,用来补充资本金。

也正是从2003年起,中信上下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全力保银行。集团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包括境内境外子公司的分红,几乎倾囊而出,全部投入中信银行补充资本金,集团其余的投资几乎完全停滞。

即便如此,对于巨大的不良资产来说,这些钱仍然是杯水车薪。时任集团总经理孔丹只能前往国家发改委拜见主任马凯,希望发改委支持中信集团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方案。

2003年12月8日晚上,中信银行在中国大饭店举行“中信STAR”信用卡发布会,王军将首张中信STAR白金卡发给了新浪网总裁汪延,然后便匆匆离去,在临走前他爆出了一条大消息:本周五中信集团将发债100亿元,其中60亿用于给中信银行补充资本金。

窦建中一边护送王军离开,一边喜笑颜开的对尾随的记者们说道:“今天已经发公告了,发行100亿债券。”

2004年底,中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上升到6.05%,实现了资本充足率三年达标规划的阶段性目标。

2005年3月25日,银监会批准中信银行增资至177.9亿。

但这依然不够。

2005年底的冬天与两年前的场景几乎相同,孔丹再次来到发改委,请求马凯主任特事特办,尽快完成中信集团的发债程序。

12月31日,中信集团将本次发行的90亿元企业债券中的86亿资金注入中信银行补充资本金,最终在大考之日,中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18%,越过了8%的监管要求。

中信银行终于在大限来临前完成了惊险而漂亮的一跃,并因此摆脱了关张之虞。

2006年春天,当孔丹再次见到马凯时,与三年前的清醒完全不同,孔丹面带轻松和微笑,他再次提到了中信银行的发债问题:“马主任,你放心,我们借的钱绝对安全,我1元钱现在变成了3.3元,等上市了就变成5.5元了。”

中信银行也在这一年正式启动股改上市工作。

2007年3月28日,证监会网站终于挂上了中信银行招股说明书的申报稿,中信银行将发行23.02亿股A股及49.5亿股H股,A+H股IPO将筹资近400亿元。

资本市场对于中信银行的信心也达到了空前的高涨,在路演的第一天,就获得了5倍的超额认购。

路演的最后一站,新科董事长孔丹带队在旧金山路演结束后,疲惫的孔丹说要找地方喝酒,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家摩托车俱乐部。这是提前喝中信银行上市的胜利酒。

那晚,孔丹醉了,他忘了自己在哪里,居然高升唱起了陕北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4月27日,中信银行在上海和祥光两地同时挂牌上市,成为工商银行后第二家以A+H模式同步发行上市的中国企业。

发行当天,由于认购踊跃,中信银行启动了绿鞋机制,增发15%配股权,从而使得本次IPO规模最终达到59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凤凰涅槃

2013年,3月28日,中信银行发布上年年报后,股价连续4个交易日下挫,在16家A股上市银行中,唯此一家。4个交易日,中信银行A股市值蒸发165亿元。

在这份年报中,中信银行净利润增长仅0.69%,远低于民生、浦发、兴业等几家规模接近的股份制银行,更是与国有五大行的11.2%增长率相差甚远。

此外,其净资产收益率更是排名垫底,先后被浦发、民生、兴业赶超,总资产跌至股份行的第五位。

到了2013年,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199.6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

重重困境中中信银行,在2014年春天迎来了三年内的第三位行长李庆萍。在到任后,李庆萍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提出了中信银行“二次转型”的战略,以“建设最佳客户体验银行”为目标,在“出国金融”“手机银行”等信用卡零售特色大单上给予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度。

开始聚焦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大零售综合服务。

对于银行业务来说,小微金融被银行视为“业务蓝海”由来已久,但如何为中小微金融服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要在这个难题的基础上做到“普惠”,更是难上加难。

传统经营模式下服务中小微企业成本高、风险大,原因在于传统业务模式运行的是“当铺思维”,“拿东西押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而中小微企业恰恰缺的就是抵押物——有资产、抵押物就不叫中小微企业了。

改变服务模式的关键是金融科技赋能,中信银行将“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作为经营战略,并且将二者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增信”,以改变传统的“抵押实物增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虚拟化程度在不断加深。我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虚拟的数字化世界里也留有我们的印记。

当这些印记可以被各种技术捕捉,就足以通过这些印记为我们刻画出精准的形象,进而为现实业务所用。

中信银行顺应了人们生活虚拟化的潮流,用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的金融服务网络,将自身从一家传统老牌银行重塑为一家可以利用互联网虚拟化技术解决小微金融难题的多面手。

与一些通过“人海战术”推行小微业务的中小银行不同,中信银行的打法是构建线上标准化的模型与作业流程,改变传统的线下人工作业模式,实现快捷、大规模的服务覆盖,真正建立数字普惠的新模式。

根据中信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信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4,460亿元,两年时间里增幅达到了80%。

近年来不断以“价值普惠”为引领,以“小微企业轻松贷”为品牌主张,奏响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创新、科技赋能、减费让利、成长守护”四部曲,一站式解决小微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根据上月末中信银行披露的半年报来看,中信银行资产总额达8.8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4%;贷款及垫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3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41%;客户存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5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4%。中信银行实现净利润360.67亿元,同比增长10.89%;

拆解营收看,2023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利息净收入732.06亿元,同比减少6.42亿元,下降0.87%。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实现利息收入1592.37亿元,同比增加47.95亿元,增长3.10%,主要是生息资产规模增长所致。

此外,不良贷款继续“量率”双降,风险抵御能力增强。根据报告显示,不良贷款余额648.5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63亿元,下降0.56%;不良贷款率1.21%,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8.28%,比上年末上升7.09个百分点。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中信银行依然行走在探索的道路上。

可以有利可图,但不唯利是图,可以投资,但不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