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路军进入山西,差点被猪队友卖给日寇

一、八路军进入山西,差点被猪队友卖给日寇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一手策划和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日寇在侵华战争一开始采取的策略是:以华北为基地,兵分两路由北向南平推,一路走平汉线,一路走津浦线。

打通津浦线,是以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为目标,意图占领中国最发达的区域,而彻底摧毁中国军民的军心士气。

打通平汉线则是为了更大的战略目标:由于国民政府把华北作为抗击日军的前线,把大部分主力都集中在平汉线以东,一旦日寇控制平汉线,就能将华北国民党军的主力一举包抄。

不难看出,日寇的野心是很大的,如果中国军队真的陷入大纵深包围,鬼子就可能比打一场规模比基辅会战还大的围歼战!

只不过鬼子的胃口实在太大了,为了贯彻这一战略,在分兵进攻上海、南京的同时,日寇华北方面军又以坂垣征四郎之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兵团支援下分别向西、向南进攻,企图占领山西,保障平汉铁路的侧翼。

日寇侵入山西

包括纳粹德国在内,法西斯国家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力量,低估对手的力量。

对于负责山西抗战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来说,山西就是他的基本盘,是他的命根子,当年红军东征打进山西他就拼死抵抗,如今日寇想要侵占山西更是令他寝食难安!

思前想后,阎锡山决定与刚刚改编为八路军不久的红军联合,共同抵御日寇侵略。

从地图上看,山西大致是个“两山夹一谷”的布局:东边是雄伟高耸的太行山脉,西边是同样气势巍峨的吕梁山脉,两山中间大同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由北向南一字排开,恰似一字长蛇。

然而,在这几段峡谷中间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恒山山脉将之截为两段,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恒山山脉恰似太原以北的屏障,控制了这座山脉就可以阻止敌军进入太原盆地。

而对于进攻一方而言,占领恒山则能取得对太原居高临下的优势,赢得极大的战略主动权。一旦恒山在手,平汉线北段一马平川,尽在眼底,对方将面临无险可守的尴尬处境。

山西地形

阎锡山提出的方案是:以晋军主力在恒山以北的大同盆地阻击日军,而将八路军部署在恒山的侧翼地带作为支援部队,给晋军打打配合。

根据与阎锡山协商的结果和日寇进犯山西的态势,毛主席与中央军委其他同志协商后决定八路军3个师第一步进入恒山山脉建立根据地。

毕竟此时的八路军粮弹皆缺,如果要和鬼子面对面地硬刚可能占不到什么便宜,弄不好还要吃大亏。

但毛主席也没想到,虽然阎锡山口口声声要和日寇决战于太原以北,但晋军的战斗力属实拉胯,9月中旬日寇已经占领了晋北重镇大同,没费什么力气就进入了大同盆地。

9月20日,灵丘县城失守,日军从灵丘出发,沿着恒山南线向代县、五台县一带大举进犯。同时,日寇驻华北的第1军出动3个师团,开始攻略平汉线。

战局的变化顿时让八路军原先挺进恒山的策略十分危险,这时如果再上恒山,相当于腹背受敌,弄不好要被鬼子彻底包饺子

八路军总共这么点家底,总不能稀里糊涂就交代在恒山了。

改编为八路军的红军

9月17日,毛主席急电八路军总部指出:日寇的野心绝不在小,其在华北的战略方针是以大迂回态势,经代县夺取太原、临汾、运城直抵黄河,包抄国民党军后路。

一旦日寇兵临黄河,即可威胁河南、山东之背,最终彻底占领华北五省。如八路军进入恒山将全部处于敌人大迂回的包围中,完全陷入被动。

因此,八路军必须立即调整部署:120师在晋西北展开,129师沿吕梁山脉在晋西南展开,采取以山地游击战为主的战术支援晋军,尽可能拖延日寇南进的速度,不让他们安心打太原。

和一般的军政领导人相比,毛主席就是处处看远一步。

此时在战略上位置最危险的是作为八路军先头部队已经进入恒山山脉的第115师,毛主席给师长林彪发了专电,让他根据局势先自行调整战斗部署。

当时林彪手里掌握着八路军三分之一的野战兵力,而毛主席就是敢授予一线指挥员专断之权,比起事事都要干预的微操大师蒋介石,毛主席的用人之道确实高明了一百条街。

毛主席与林彪

二、林彪排兵布阵精打细算,但人算不如天算

二、林彪排兵布阵精打细算,但人算不如天算

现在部队的指挥权转到了林彪这里,在9月14日,他已经收到了八路军总部的电报,要求115师进至平型关以西,准备迎击南下窜犯之敌。

115师是八路军的头号主力,但当时装备的枪支和弹药其实根本不够看的,根据时任686团团长、开国上将李天佑的回忆,115师刚刚抵达晋东北抗日前线时,有的战士连土枪都没有,还背着大刀片。

经过突击补充,所有参战部队的战士每人才分到100多发子弹和2枚手榴弹,这已经是八路军后勤能办到的极限了。

343旅下面的一个炮兵连一共就4门迫击炮,每门炮有30发炮弹,这样的库存打一场像样的仗就得清空,幸亏战前从附近一个废弃的国民党军阵地上收集到1000多枚炮弹,这才勉强够用。

林彪心里十分清楚,这样的装备水平要和鬼子打阵地战毫无胜算,唯一的取胜方法就是抽冷子打伏击战,靠缴获敌人的装备来强大自己。

从老乡那里,林彪知道这个地方以前不叫“平型关”,而叫“瓶型关”,只因关前的谷底形状像个瓶子,地形可谓易守难攻。

林彪与聂荣臻等115师主要首长在平型关前线

平型关如果失守,本就已岌岌可危的太原就相当于拱手送人了,所以阎锡山决定调集主力部队,在平型关正面阻击日军。

只不过,林彪所看中的战场并不是平型关,而是平型关以东5公里白崖台下的乔沟。他在平型关一带连续实地调查了几天,终于选定了这么一个完美的伏击阵地。

1936年12月,时年29岁的林彪专门给杨成武写了一份题为《怎样当好一名师长》的材料,这份材料的开头第一条是这样写的:

要勤快,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不能当好军事指挥员。应该自己干的事情一定要亲自过问,亲自动手。比如,应该上去看的山头就要爬上去,应该自己了解的事情就要及时了解,应该检查的问题就要严格检查,不能懒。

从空中往地下看,这里就是实实在在的一条沟,灵丘到平型关公路在沟底下成了一条三四米宽的土路,窄到鬼子一辆运兵汽车开过去都有些艰难。

沟两边则是高20米左右的陡崖,沟内没有任何可以躲藏之处,一旦八路军在这里打响,三寸丁的鬼子连爬都很难爬上来。

平型关一带的地形堪称险要

这个乔沟用来给日本鬼子当葬身之处再也合适不过了。只要鬼子走进乔沟,就相当于躺进了棺材里,八路军只要把棺材盖盖上就能送这帮兔崽子下地狱。

鬼子从灵丘出发向平型关推进是9月22日,9月23日林彪、聂荣臻在距平型关50公里的上寨村召开战前动员会议,并连夜率主力进抵平型关以东的冉庄、东长城村地区。

聂荣臻在动员会议上说:这一战是八路军抗战的第一炮,一定要打响,我们是全国人民的希望,是党中央、毛主席的希望!

按照林彪的部署,以李天佑、杨勇的686团位于乔沟地区,这里是主战场,所以要用主力团啃硬骨头。

以杨得志、陈正湘的685团位于乔沟以西的关沟地区,因为686团打的是拦腰伏击,肯定有一些鬼子的先头部队漏过去,只要乔沟方向打响,他们就出手收拾走过去的先头部队。

以张绍东、韩振纪的687团位于最东侧的西沟村、蔡家冉一带,他们的任务不是伏击,而是在乔沟打响之后截断敌人退路,把“饺子”收口。

115师的师部就设在686团阵地后面500多米远,只要有需要,所有师首长分分钟可以直抵一线指挥。

林彪(左)与聂荣臻(右)在平型关战役师前指

除此之外,林彪唯恐伏击的兵力不够用,又让徐海东带领344旅688团尽快赶来战场,加强乔沟一线的力量。

按照这一部署,115师一下子拿出了4个主力团,整个伏击圈的战线长度超过了12公里,但用兵一向谨慎的林彪还是觉得不够保险。

他找来独立团团长杨成武,让他务必在24日太阳落山前插到平型关以东的冯家沟、腰站地区,准备随时阻击从灵丘方向来援之敌。

这种拦头断尾中间突破包饺子的战法林彪在红军时期就得心应手,不知有多少国民党将领败在这一招之下,如今换成骄横狂妄的日本鬼子,怕也招架不住他的三板斧。

眼看一切都准备妥当,只等鬼子钻进八路军的包围圈,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115师枕戈达旦,摩拳擦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林彪的部署。

第一个出状况的就是688团,24日晚上,徐海东给师部紧急发报:道路被大雨引发的山洪冲垮,688团可能难以按预期时间抵达埋伏阵地。

这让师部的所有人心头一沉:天有不测风云,当年诸葛亮伏兵上方谷占尽天时地利,本可烧死司马懿,不也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搅得功亏一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