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近视矫正产品热销背后——(引题)

还有什么需“矫正”(主题)

宁夏日报记者 秦磊 陈思 李锦 见习记者 贺紫瑞

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很多家长发现,孩子重返课堂后,视力又大不如前。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以下儿童的近视比例为14.5%,小学生近视比例为36%,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1.6%,高中生则达到81%。

庞大的“小眼镜”群体催生了旺盛的近视矫正需求,但让家长郁闷的是,近视矫正花费不少,效果却没有宣传的那么大。9月初,银川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儿童青少年及家长,目前市面上许多视力矫正产品并不靠谱,勿轻信所谓的治疗近视广告。

在拯救孩子视力的路上,你是否踩过坑?青少年又该如何有效预防近视?

走市场 “疗愈”方法繁多 价格普遍不菲

郭女士的孩子正在读高二,说起治疗近视踩的坑,郭女士苦不堪言。

“小学高年级时,孩子经常回来说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不想让他太早戴眼镜,我们就在市场上寻找矫正近视的方法。”郭女士说,听其他家长介绍,有一种中草药眼贴可以有效改善孩子视力,“一贴20元左右,一盒10贴。”郭女士先后给孩子买了多盒眼贴,每晚坚持使用,可并没有换来“目明”的效果,“后来我查了相关资料,这种眼贴只是普通的发热眼贴,可以暂时缓解眼部疲劳,不具备矫正视力的功能。”

跨过眼贴的坑,郭女士又入“新坑”:“家长群里有人介绍一款叶黄素能治疗近视,但只有北京有卖,一瓶200多元。我托北京的朋友一次买了10瓶,孩子吃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治疗孩子近视,郭女士用过按摩仪、买过塑形镜,前后花了几万元,可疗效都是“昙花一现”。最终,她还是到正规眼科医院给孩子配了眼镜。

“眼科医生告诉我,很多市场上热销的近视矫正仪器都只能暂时缓解眼部疲劳,使孩子短时间之内‘看清’,对治疗近视并没有任何实际作用。”银川市民吴女士也曾为摘掉孩子的小眼镜走过一段弯路。“我们用的塑形镜一个疗程1.3万元,每年都要换,一直要用到18岁。”吴女士说,当初买产品时,商家承诺用后每年度数增长会控制在50度内,“孩子用了3年,花费4万多元,近视度数依然长了300度。”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教育部等多部门就已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明确要求机构或个人不得在营销中使用“康复”“降低度数”等表述误导公众。

可记者走访发现,近视矫正产品在银川颇有市场。

在兴庆区前进街某品牌视光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近视弱视综合治疗仪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使用该产品后,可以“几年之内维持佩戴之前的度数”,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有的孩子佩戴后近视度数可能会降,有的孩子可能会涨,但涨幅相对较小”。价格方面,工作人员介绍,租用每月1280元,3个月起租,可以在门店使用,也可以拿回家使用,拿回家需要交纳5000元押金,购买则是全国统一价13980元,“这款产品销量不错,多是家长为孩子买的,前几天刚卖出去两台。”

“矫正近视的患者很多,寒暑假需要预约排队。”在兴庆区英才巷一家民营眼科医院里,导医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手术根治近视外,还可以通过仪器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矫正近视的仪器有很多,每年6000元至1.5万元不等,都需要长期使用才有效,一般需要使用到18岁。”

在位于唐徕市场附近的一家近视矫正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矫正仪器需要长期佩戴,每年花费2万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近视矫正属于眼科诊疗范围,正规眼科诊疗机构除了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的营业执照,还应获得卫生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相关从业人员也应掌握相应的视光专业知识,但走访发现,不少视力矫正机构只是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缺少诊疗资质和专业人员。

“视力矫正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选择资质齐全的医疗机构很重要。”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银川分所律师伏琳说,如果治疗过程中发现从业者缺乏资质,就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证明由该从业者进行单独操作的证据,如聊天记录、录音、录像等,以便将来维权。

专家说 近视无法治愈 预防才是“王道”

近视矫正市场火热的背后,是无数家长对近视的焦虑,到底哪种方法才能根治近视,很多家长都在苦苦寻找。

记者了解到,近日由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银川市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发现少年儿童视力下降或者眼睛不适,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散瞳验光,以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患了近视,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一旦检查确诊为真性近视,应尽快到正规有经验的眼镜店或医院为孩子佩戴度数合适的矫正眼镜,以免配镜不准,导致近视程度加深。

“低龄化、发展速度快、近视度数高是近几年我区青少年近视呈现的基本特征。”自治区眼科医院院长庄文娟介绍,近视的形成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还与青少年所处的环境有关,青少年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接触过早及使用时间过长等原因,都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目前,青少年视力矫正的手段主要有佩戴具有近视防控功能的框架眼镜、佩戴角膜塑形镜、药物矫正、仪器矫正4种办法,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彻底治愈近视。一旦孩子被医院认定为真性近视,即便是在各种仪器的矫正下暂时不用佩戴眼镜,但之前近视造成的眼底改变是不可逆的。”

庄文娟介绍,高度近视(即高于600度的近视)产生的一系列眼底病变严重时会有致盲风险,但如果孩子的近视度数达不到高度近视,再采用科学的手段加以控制,致盲性病变的概率就会减少很多。“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眯眼睛、看不清、歪头等情况,要立刻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时矫正,避免以后发展成高度近视。”

“对待青少年近视问题,预防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治疗。”采访中,眼科专家建议,青少年的眼轴随着眼球不断长大持续拉长,因此,近视一旦形成很难逆转,一般情况下,佩戴眼镜后近视度数仍然会不断提高。因此在确诊为近视后,要每半年至一年到医院复查视力、眼轴和屈光情况,动态了解近视进展情况,及时给予干预控制措施。

对此,庄文娟给出“任务表”,“比如写作业40分钟后,远眺5到10分钟;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视、电脑要少看;家长给孩子选择兴趣爱好时,也要远近搭配,比如孩子弹完钢琴,可以选择打乒乓球,调整孩子用眼的时间;饮食上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吃太多零食、甜食,要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蔬菜。此外,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日能够保证2—3小时的户外活动。”

看落实 凝聚社会之力 守护“光明”未来

近年来,聚焦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多部文件,其中包括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

今年3月,自治区教育厅部署全面落实2023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重点任务,要求优化办学条件,改善用眼环境;加强中小学生视力监测;坚持体育锻炼,严格落实“双减”等方面着手,形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教育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上下午各1次眼保健操,并严格落实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标准;严格落实“双减”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因材施教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有效降低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

“降低青少年儿童的近视发生率需要校、家、医三方协作联动。”银川市政协委员刘文博表示,学校应当在硬件上改善学习环境,比如改善教学照明环境、科学调整桌椅高度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用眼环境,学校除了减少校外作业、保证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时间外,还应限定电子化教学时长,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及时发现学生眼健康问题;社会眼健康科普也应跟进,个人、家长和学校都应加强青少年护眼意识、普及护眼知识,只有凝聚全社会之力,才能有效守护青少年的“光明”未来。

来源: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