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洞村花间闲度民宿。

新快报讯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近日,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又收获一份“喜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公示名单中,浸潭镇六甲洞村榜上有名。

近年来,浸潭镇持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从推动群众自治、“三块地”改革、实施招商引资、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和美乡村以及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宜居宜业宜游的水平,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增美添色,六甲洞村就是一个示范样本,对推动全镇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安定繁荣的社会主义善治乡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六甲洞村下迳小华山景区。

以和美乡村为载体,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近年来,浸潭镇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在保护田野风光同时,深挖每个村庄的特色风貌,留住乡情、乡韵、乡愁, 打造集“食、宿、游、玩”于一体的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六甲洞村生态资源优越,金龙洞地下河、虎尾古寨、下迳小华山等旅游景点的魅力尽显,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下迳组喜人的蝶变就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动缩影。

和很多村庄一样,风景优美、历史底蕴深厚的下迳村也因年轻人纷纷外出成为了空心村。如今,下迳小华山风景区前台的预订电话经常响个不停,周末不时有客车驶入,汤泉池中传来欢声笑语,一派繁忙热闹。

六甲洞村下迳小华山景区。

几年前,在浸潭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下迳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出5名热心村中公益事业、群众基础良好、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村民组成村民理事会,带领村民团结一致,整合全村土地1600多亩,以资入股、以物入股和以劳入股、整合涉农资金、鼓动外出乡贤筹资等形式,自筹资金900万元,初步建成下迳小华山风景区,实现了乡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在自家门口实现共同致富。

六甲洞村虎尾古寨。

彭屋村民宿、花间闲度民宿、虎尾村景区、宝龙野生动物园......六甲洞村遍地开花的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也让游子停下了外出的步伐,越来越多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积极参与到家乡建设。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中,六甲洞村正从美丽村庄转变为旅游村庄,2021年,被认定为清新区农村“三块地”改革整村改革整村试点村,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六甲洞村法治图书馆。

强化法治保障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立身处世,诚信为本,踏实做事,老实做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已深深记在六甲洞村民心中;“日日都是文明日、人人争当文明人、家家争当文明户”的观念已在六甲洞村蔚然成风。以一纸“约定”凝聚民心、规范行为,六甲洞村把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治理的有效切入点,如春风化雨般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近年来,六甲洞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坚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村内配备了法治宣传栏,与时俱进更新法治宣传画报,供村民进行学习,不断激发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此外,六甲洞村经常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通过书面、口头、电话、微信、电邮等方式为村委会及村民提供法律服务,加固法律保障。每季度开展法治讲座,全面加强村民的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日常法律知识,增强村委干部、村民的法律意识,为建设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和美乡村和文明乡村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

六甲洞法治文化小公园。

夯实文化“软实力”,营造和谐美好氛围

乡村治理成效与村民的归属感息息相关,以文惠民、文化为民,勾勒幸福“新图景”,是浸潭镇建设和美乡村的明确导向。

六甲洞村有四百多年历史,醒狮文化、精武文化历史悠久,也重视“崇儒尚学”文化的传承,清朝曾培育进士和举人。结合深厚的历史文化积累,六甲洞村积极打造“文化+乡村治理”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了现代生活,打造乡村记忆馆、建设农家书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等,引领了新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也为村民搭建相互沟通、增进了解、联络感情的平台,营造“和睦邻里”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治理凝聚人气。

六甲洞村传承醒狮文化。

浸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写好乡村治理这篇文章,紧抓“百千万工程”发展的叠加机遇,绘就一幅产业兴旺、宜居宜游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成淑娴 汤燮苗

校对:陈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