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娄底市第五完全小学,有一位老师,叫刘小玲,从教33年,担任班主任24年,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用心用情教书育人,是家长和学生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言传身教 春风化人

刘小玲热爱祖国,品德高尚,有深厚的教育情怀。她充分利用班队课和语文教材,融合思政元素,找准切入口,抓住契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教师的每一个细微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风向标。刘小玲教育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她要求自己首先做到严谨、认真。在日常生活中,她一贯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做孩子们的表率。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她首先做到及时批改每一份作业;要求学生不讲脏话,她带头使用文明用语;要求学生讲卫生,她从不乱丢乱吐,看到教室有垃圾,她会弯腰拾起;带领孩子们参加各种志愿活动……这样的行为,对孩子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诚感人 以爱育人

鲁迅说,“教育植根于爱”。教师必须以爱育人,以爱化人,要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教化孩子。心存大爱,方得教育事业之始终。刘小玲真诚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班级学生思想健康向上,师生情感相融。对后进生,她不嫌弃,不放弃,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用爱心感化他们,做好转化工作。

一个叫嘉欣的小男孩,头脑灵活,但他违反了纪律,欺负了同学,或是恶作剧,老师找他谈话,他满脸不屑,“歪理十八条”。他爱绷着脸,似乎老师和同学都欠他的,他成了班级“独行侠”。别的同学都怕他,避而远之。他令新接手班级的刘小玲担忧,也令她头疼。她冥思苦想,寻求对策。“给孩子一个温情的微笑,兴许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这是一位优秀的初中老师曾对她这个“衣钵传人”说过的一句话。“是呀,只有在爱的滋润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健康的。”刘老师想:“平时这个‘调皮蛋’听到‘糟糕透了’的声音太多,而‘精彩极了’的声音几乎与他绝缘,或许早已伤了他的自尊心。”于是,她从真诚道歉开始,然后“蹲下身子”耐心倾听,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细语;课下,她为嘉欣理理衣领、剪剪指甲,递递纸巾,和他拉拉家常,玩玩“脑筋急转弯”。一天,一天……嘉欣慢慢地变化着,两个多月过去了,刘小玲欣喜地发现他在浓浓的爱意中“脱胎换骨”:不再欺负同学,主动劝阻打架者,担任讲台长时讲台干干净净,物品整整齐齐,上课认真,为学习小组获得宝贵的一分时,和组员击掌欢呼。有一次,刘小玲打羽毛球时不小心扭伤了右脚,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请丈夫背她到办公室。班上孩子关心地询问着,嘉欣也不例外,他眯眯一笑,悄悄地把一把办公椅子搬到教室里,又把刘老师的语文书和教案摆放在讲台上。刘小玲拄着登山杖,单脚跳向了讲台。教室内鸦雀无声,嘉欣身板挺得直直的,目不转睛看向黑板。虽然正值寒冷的冬天,但刘小玲觉得是明媚的春天。

用心教书 收获喜悦

“教书是良心活,要对得起学生和家长。”这句话刘小玲常挂嘴边。她经常阅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小学语文教师》《正面管教》等教育教学、心理学书籍,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上好每一堂课,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是她追求的目标。课前她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件;努力打造开放的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存在感、参与感,让课堂有温度、有深度,孩子们有思考、有活动、有想法、有表达;课后她细致地批改作业,做好培优辅后工作。

春种秋收,刘小玲所任教班级语文成绩优秀,经常名列前茅。刘小玲夜多次被评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曾代表娄底市参加湖南省道德课教学比武荣获二等奖,省在线集体备课获二等奖,送课下乡获区一等奖,导师示范课获校特等奖,微课和课件获区一等奖;撰写《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等1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区获奖;参与《新课程背景下青少年科技活动实践与研究》等课题在国家或省市获奖;指导旷燕清、刘幸如等老师公开课在市、区获一等奖;辅导学生习作60余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或发表;被评为娄星区“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实验教学工作先进个人”;获湖南省“书香之家”称号;6次被评为娄星区“优秀政协委员”;9次获娄星区政府“嘉奖”,立三等功一次。

已经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一名学生来看望她时说:“高中那会儿学习特别紧张,但只要一空下来,我就会朝着五小的方向望,想着刘老师是在上课,是在改作业还是和小朋友谈心。”这是一句最朴素又最深情的话语,刘小玲感觉幸福满满,她说:“回眸一笑堪欣慰,前进之时更觉甜。”(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