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李晓玉

山西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成效如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面临哪些问题?下一步工作发力点在哪里?9月13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场发布会作深度解读。

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业发展,将“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六大支撑之一。全省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运输服务、可持续发展及行业治理等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目前,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达到15.2万公里,其中铁路营业里程达6252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14.6万公里,建成民用运输机场8个。”会上,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韶欣介绍道。

当前,山西综合交通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围绕“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该省谋划布局了全省“两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和山西中部城市群“四纵五横六放射”交通运输主骨架,持续推动“八纵八横”高铁通道山西段、“四纵十五横三十三联”高速公路网和“一干八支”民用运输机场建设,集大原高铁、雄忻高铁、离隰高速公路、太原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太原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路运输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底,山西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6万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9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达到6010公里,全省96.6%的县通了高速公路,97.5%的乡镇通了三级及以上公路,100%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通了客车,98.6%的较大人口规模(30户及以上)自然村通了硬化路。

“未来五年,我们将以加快建设交通强省为总抓手,以实施《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主线,以‘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为目标,以构建‘32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为引领,推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四小说道。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客货运输关系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旅行生活的需要。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军表示,在更好服务山西物流方面,将积极承接山西省“公转铁”物流需求,能接尽接、能运尽运,到2025年力争减少公路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2300万吨。同时,发挥大秦、瓦日线重载运输优势,提升石太、侯月线主通道运能,推动铁路进企业、进矿山,实现“点对点”全程物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通道、中鼎物流园物流基地作用,构建中、西方向两条中欧班列便捷通道,开发到唐山港、连云港、青岛港、天津港等主要港口的常态化铁水联运班列,加大省内快速货运班列频次,推进铁海、铁水多式联运。

民航运输兼具内外通达性、辐射带动性和快速连接性等天然优势。截至今年8月,全省机场累计运营国际国内客运航线237条、通航城市79个。8月,太原机场保障旅客138.87万人次,创旅客吞吐量历史新高。

民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会上,山西航产集团副总经理丁国栋介绍,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总投资239.29亿元,新建长3600米、宽45米的第二跑道及相应滑行道系统;新建1座近40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新建122个机位、约5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约13万平方米的停车楼。投运后,机场将实现与地铁、公交等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接驳,每年将满足服务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