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 月,河南广播电视台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时代·新文化”这一新的定位标识,是河南广电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接续奋斗的新开端。站在新的起点上,河南卫视全面认识自己的使命和任务、机遇和挑战,以更明确的思路、更清晰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满怀豪情再出发。

从《唐宫夜宴》的火爆出圈,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全网阅读超820亿,没想到只过去了不到3年时光。今天,河大卫带您了解我们一路走来的那些幕后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宫夜宴》火出圈背后

“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唐宫夜宴》5分多钟的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节目中穿插了AR技术虚拟的水墨画、以及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像是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

2021年河南春晚播出后,“唐宫夜宴”相关话题在各大平台连着上了好几天的热搜。让人意外的是,促使这个节目火爆出圈的并非拥趸传统文化的年长者,而是来自新生代网民自发的转发、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的像是画里的人活过来了!”“《唐宫夜宴》能出圈,完全是审美的古今融合嘛!”“为这群可爱的小姐姐打call!”……网络上,不少网友对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点赞。

“说实话,节目火出圈完全是意料之外。”河南卫视春晚总导演陈雷介绍,最初在策划春晚的时候,为了与其他地方的春晚形成差异化,导演组决定做一个新的尝试,即立足中原文化,然后用时尚的、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包装,“现在看来,这个尝试是成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雷介绍,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导演组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使用年轻人常用的平台去了解年轻人的喜好等等。而这次河南卫视春晚邀请的合作嘉宾,也基本上都是在年轻人群体中比较受欢迎,又能跟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对象。

像《天地之中》太极表演,吸睛的不仅是穿宇航服打太极拳的演员,被宇宙、星空、火箭、观星台包裹的视觉特效同样令人怦然心动。节目后期用AR包装技术,将很多形象符号、增强视觉融入节目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宫夜宴》之所以走红,在陈雷看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生活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的点,“那些唐宫少女们打闹嬉戏的场景,会给你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你会觉得她们的一举一动就像我们今天的小女孩,又会觉得她们像从历史中走来一样。我们可以假想,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人性都是一样的。”

我们当然不可能像《唐宫夜宴》里的少女,穿越回穿着唐装的古风时代, 但是,通过类似的节目,我们的精神可以抵达过往的岁月,可以与古人对话,从而更明晰地确认: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将往哪儿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天爆肝推出元宵奇妙夜

2021年,《唐宫夜宴》爆火出圈后,河南春晚导演组诚惶诚恐,想着如何回馈观众的喜爱。原本元宵晚会已经在年前录完了,可是导演组觉得不能辜负观众的期待,大年初三就召集团队人马,加班加点制作元宵晚会

“哪里有5天,从敲定方案到开播,5天时间都没有。”在元宵特别节目中担任视觉总监的李鹏感叹,为了这次的特别节目大家真的是拼了。特别节目总导演路红莉则用“非常制作”来形容这次录制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红莉透露,这次特别节目中有好几个节目都是同时拍摄,用了2天时间完成了整体录制。而通常要等节目拍摄完成才能开始的后期制作,这次却打破常规,在初期就与拍摄团队同时进行。“一晚上跑几个录制场地都是常态”,路红莉表示,从拍摄到开始再到晚会播出,她无时无刻不在紧张的晚会调度中度过。

于是在节目中,《唐宫夜宴》的14位姑娘又回来了。她们化身为蜂腰削背、轻歌曼舞的持灯宫女,她们登城楼、越明堂、赏烟火、长歌舞袖,给我们展示了什么叫盛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背后透露出的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火爆。”路红莉表示,大家达成共识后,决定把拍摄地定为河南博物院,把唐宫小姐姐变成了文化向导,带着观众们去领略盛唐、大宋的文化,看古代科学和现代发展,“一切都是从《唐宫夜宴》开始的,但是远远不止于这一个内容。”

“特别感谢全国网友、观众以及可爱的粉丝们”,河南卫视元宵节特别节目在各平台播出,导演组特意在片尾鸣谢了近期一直支持并关注元宵特别节目的观众。路红莉表示,制作该节目的初衷就是想“给喜欢河南卫视春晚的粉丝们一个回馈。”

“粉丝给了我们太多动力了”,提起这些日子收到的网友鼓励,路红莉笑了起来,她表示虽然大家这几天赶制特别节目很辛苦,但是每每在网上看到留言,看到网友的包容和热血,她和制作团队都感觉又充满了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掀起新国潮

2021年以来,以《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为代表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之一。

河南卫视以“网剧+网综”的串联方式,用心勾勒华夏历史,重现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繁华景象,赢得了领导的高度认可和海内外广大网友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目前,“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已播出3季19期节目,全网阅读量超820亿,海外平台总观看量超5000万。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众多国家级媒体,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报、都市报、新兴自媒体都对系列节目进行了持续报道。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还收获了诸多荣誉,包括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奖、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综艺(文艺)节目提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系列节目在国外也引起很大的关注,国务院新闻办、文旅部等机构的海外新媒体账号,外交部多位发言人以及我国多位驻外大使的海外新媒体账号,我驻外使领馆官方账号纷纷点赞、转发上述节目。“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得到了广泛传播,极大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众多节目制作人员的殚精竭虑,和宣传推广人员的通宵达旦。河南卫视全媒体一体化运营团队品牌总监徐娜对此感触颇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娜认为,中国青年一代文化自信在崛起,受众需要一个情感的出口,而我们恰恰抓住了这样的时机,击中当下年轻人更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用当下流行的“沉浸式体验”讲好中国故事,让大家真正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于是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品牌传播中,我们尝试了“三个结合”,来激发裂变式传播。一是长视频与短视频结合。在精品长视频的策划、研发阶段,我们提前考虑如何通过短视频进行渠道的有效传播。短视频拉新、加热,长视频提供精品内容,两者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广播电视平台与社交平台结合。主流媒体生产的精品内容拆条后,通过社交平台迅速发布,舆论充分发酵后,再由主流媒体背书确认,流量和口碑双赢。

三是话题引领和网络评论结合。节目中设置了很多隐藏的细节,通过话题引领与网友自发解析来进行互动,就像拆盲盒一样,将这些细节逐步挖出。激发用户的兴趣,促使自发裂变式传播。做出有用、有趣、有共鸣的精品内容,做出能引起用户转评赞行为的视频。

经过3年的探索,宣发团队也逐渐从追随热点到制造热点,通过多种渠道手段利用平台的流量池加持自身节目内容的宣发,提升河南卫视新媒体融合传播指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已经成为主创团队和网友们的一个“约定”,双方形成了难以言喻的默契与信任,一个在认真创作,一个在认真欣赏,一个热衷于在节目中“埋彩蛋”,一个痴迷于在节目中“找亮点”。而这份信任的基础,就是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民族精神的自信。

徐娜强调:“我们被传播的节目多半是一些舞蹈类节目,这类节目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做诠释,但又具有国际传播性,大家通过一个肢体语言,通过一个音乐,就能够感知到华夏文化之美,不用过多赘述,所以这可能也是我们在海外获得大家认可和喜爱的原因之一。希望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们,通过我们节目,看到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自: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猛犸新闻、皮皮电影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子抓周抓到了算盘,于谦这样说……

看完这些,我想重返校园……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宴什么样?《中国家宴》 还原千年饮食精彩!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编辑 | 王一通

满怀豪情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