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抗美援朝中有什么贡献?

张爱萍上将晚年曾说:“粟裕同志担任总参谋长的时期,是总参最好的时期,也是我心情最愉快的时期,也可以说是军队建设最好的时期。”

1951年9月,治疗结束的粟裕从苏联回国,回国后他先来到了北京,打算稍事休息就返回南京,重新回到华东军区的工作岗位上。

一天,朱老总和周总理亲自登门,去看望了粟裕。谈话中,周总理向粟裕交待了一项重要的任命:

“中央决定,调你到总参谋部工作,具体职务是第二副总参谋长,同时仍兼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中央让我们和你谈谈,希望你尽快就职。”(聂荣臻元帅为代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

粟裕深知,新中国成立后,军队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作战,军队的任务正经历着历史性的转变,他本人的工作也理应随之调整。他自己的打算是,希望能腾出一段时间来总结过去的战争经验,并探索部队发展和未来战争的问题。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学校和部队,至于到总部工作,他从未有过这种想法。

粟裕谦虚地说:“我的水平很有限,恐怕难以胜任,是否换成其他同志比较好?我到下面去抓部队,或者搞学校工作都可以。”

朱老总和周总理回答:“你到总参工作,是毛主席亲自点的将,我们认为你是适合的,你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吧。”

话说到这里,粟裕已经无法推辞,他点头同意了。

粟裕赶回南京,刚交接完工作,时任中办主任的杨尚昆就给他打了电话,催他尽快到中央军委报到,粟裕又马不停蹄赶回北京。粟裕到任后,负责分管作战、训练及海、陆、空各特种兵。

从地方战区来到中央,从野战军司令部进入军委统帅部,这对粟裕来说是一项很大的转变,但作为一位天生的军事战略家,粟裕很快就完美胜任了这项工作。

他一上任就负责参与制定了军队建设的五年计划,随即又主持了胶东半岛地区的设防工作,他独到的眼光和切中要害的意见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好评。毛主席也因此盛赞他说:“粟裕同志向来能比较好地抓住问题。”

当时抗美援朝战役正在进行,且看起来有长期化的可能。粟裕敏锐地意识到,我们不仅应该尽全力争取这场战役的胜利,还应该抓住时机,在这个现代化的战场上锻炼我们的部队,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这年五月,粟裕在和空军领导谈话时指出:我们的空军要在此战中求得锻炼,哪怕为此牺牲一些人员和装备也在所不惜。

当然,他并不主张用我们新组建的空军与对手强大的空军进行正面决战,他要求空军将作战目标选择为敌人的小机群、中机群。即使有一次歼敌过半的决战机会,也应该避免,因为对手的恢复能力是我们不能比的。

他还建议各军区空军司令部轮番前往丹东,参加实战指挥,积累经验。他的这些建议都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不久后,他又建议我军入朝部队以军为单位,以师为单位轮换入朝,“使国内80%以上的部队,都能取得对美作战的经验……”这个建议也被迅速采纳。

1954年越南奠边府战役前,粟裕也对此战的部署、攻击重点和战术运用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见。

共和国的海军诞生于粟裕负责领导的华东军区,当时我们海军的船只质量不高,很多指战员不愿出海,不敢出海,粟裕反复做他们的工作:

“海军应该出海还是在岸上?当然应该出海,否则就不能叫海军了。不出海就不能得到训练,就无法完成保卫国家海防的重任……我们要把防线推进到海防最前线去,这样才能保卫我们的城市和工业区。蹲在大城市里只能被动挨打。”

粟裕、陈士榘视察部队

在粟裕的建议下,海军迅速组建了练习舰队,明确规定了各舰艇人员的下海时间。

他的这些建议是宝贵的,及时的,对推动我军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粟裕在总参谋部期间的突出贡献,1954年10月31日,中央正式任命粟裕为解放军总参谋长。这次粟裕升职,又是毛主席亲自提名的。

当得知这项任命后,粟裕很吃惊,他立刻给毛主席打报告,说自己不能胜任,但主席却说:“根据我的了解,你可以胜任。你要大胆工作。不过,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你努力干吧。”

这一年,粟裕将军47岁。

毛主席夸粟裕是一朵牡丹,并给他配备了10朵“绿叶”,除了挂职不到的6位外,其余4位副总参谋长分别是:分管作战的陈赓大将、分管训练的张宗逊上将、分管情报的李克农上将和分管军事行政的张爱萍上将

张爱萍上将晚年回忆这段合作岁月时曾说:“粟裕同志对我很信任,很放手,但也讲党的原则。在解放战争期间我和粟裕同志有过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