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商业竞争不是要灭掉对手,要竖起自己的灯塔 2004年,微软总裁鲍尔默到深圳华为拜访任正非鲍尔默对任正非提议:希望华为不要参与到针对微软的反垄断阵营中。但任正非表示,反垄断不是华为的职责,也没有这个实力。他用了一个比喻:在商业竞争中,华为不是要灭掉对手,要竖起自己的灯塔,还要支持其他公司的灯塔永远不倒。 对于华为超越爱立信的进程,华为的竞争对手表示,如果爱立信这盏信号塔熄灭了,华为和整个业界将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任正非并不这么认为,华为不是要灭掉谁家的灯塔,华为要竖起自己的灯塔,同时支持其他公司的灯塔不倒,华为和爱立信、诺基亚等公司一起推动技术进步。 即使在面对全面断供芯片和芯片制造后,华为仍然坚定不移地向美国科技学习,只要美国芯片还能买到,华为就继续买。华为的高端机型,虽然价格高,但也依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华为正是以苹果为标杆,并在短短几年实现了赶超。华为和苹果一样,“做一把大‘伞’,让下面的小厂家都能活。如果苹果卖萝卜白菜价,全世界就没有其他手机了”。 在商业竞争中,华为的格局是:商业竞争不是要灭掉对手,要竖起自己的灯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坚信技术进步和企业共赢,不断推动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华为这一家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备受瞩目。虽然华为曾在美国市场受到打压,但是华为的全球化战略依然十分成功。任正非提出的“友商”商业法则,也让华为走出了一条和竞争对手共存共赢的道路。 思科公司的前总裁钱伯斯曾访问过华为,在其对华为的竞争力和精神感到惊叹之余,也对华为在美国市场受到的打压起到了积极推波助澜的作用。钱伯斯领导的思科公司参与游说发起对华为的审查,也让华为在美国的一系列商业收购屡屡受阻。思科公司的对“最可怕对手”的压力,直到钱伯斯退休前,才得以释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任正非对华为的全球化战略并不是要在所有市场上都与竞争对手对抗,而是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妥协的态度,面对竞争。在华为的商业法则里,竞争对手也是“友商”。任正非提出的“灰度管理”哲学,也成为华为的重要管理思想之一。这种管理思想要求商业竞争上不要你死我活,人才管理上不要完美的人,研发上要宽容失败。这种灰度管理在华为已几乎无所不在。 华为在经历了前20年的掠夺性竞争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华为的全球化战略也开始见效,公司逐渐实现了与竞争对手的共存共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以其开放和妥协的态度,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成功,也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尊重和认可。近年来,华为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领头羊,备受国内外业界的关注和瞩目。其成功离不开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带领和企业文化的积淀。在众多管理者和企业家眼中,任正非被誉为“中国的经营之神”,这里的“经营之神”指的是和稻盛和夫一样的商业奇才。 任正非的管理之道,可以用“教育为本”来概括。他注重人才培养,认为培养人才比招聘更有意义。因此,华为会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在人才培养上,鼓励员工自学、自我提升。他也强调公司要有创新精神,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推陈出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不仅是华为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的关键,同时也对其他企业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华为的崛起,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任正非的管理哲学感到好奇和惊叹。无数管理者和企业家也在学习和借鉴华为的企业文化和任正非的管理之道。他们认为,华为的成功,是因为任正非做到了企业家“三高理论”,即高热情、高认真、高坚持。这种理念不仅适用于企业经营,也适用于个人成长和发展。 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的企业文化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强调“光明正大、开放自由、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价值观,让华为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正非认为,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够取得成功。他用华为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任正非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位佼佼者,他的管理之道和企业文化,为华为的成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也成为众多管理者和企业家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我们应该在学习华为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应该学习任正非的管理之道和企业文化,让自己的事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