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虽不是中国本土宗教,但自打传入中国后,佛教发展十分迅速,时至今日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受到佛教的影响,中国民间出现了许多与佛教有关的传说,在诸多文艺作品中,经常有佛教的影子,比如某某主角在哪里遇到了某位得道高僧。

有趣的是,这类人们熟悉的桥段,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就曾经遇到过。他不但遇到了高僧,还从高僧那里获得了两个重要的预言。

1917年,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已经感受到了国内局势的变化。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军阀动荡的混乱时期,受到环境的影响,无数爱国青年纷纷探索救国之路。

自近代以来,西方各类思想相继传入中国,再加上本土人士的开拓,让国内形成了各类思想学说激烈碰撞的局面。每一个想要探索爱国道路的年轻人,都需要在这杂乱的思想中,寻找合适的一个。年轻的毛泽东与他身边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同样被这种环境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的是,毛泽东很早就注意到实践的意义,这一年他决定以游学为名义,到乡村基层去调研。得知他的想法后,毛泽东的好友萧子升十分赞同,两人商议之后,就轻装简行开始了他们的游学之路。

萧子升与毛泽东是老朋友了,当年毛泽东在东山学堂念书的时候,他与萧子升的弟弟是同学,关系一直都很好。

有一次,毛泽东受邀来到萧家吃饭,正好就遇到了萧子升。两个年轻人谈得十分投机,巧合的是他们都是杨昌济的学生,就这样他们两人成了朋友。

后来,他们分别到不同的学校念书,可没想到学校通过合并,两人又在第一师范重聚了。这种奇妙的缘分,让他们关系变得更好了。

此番,他们两人为了感受百姓的生活,基本没有带什么盘缠。一路上,两人要不就帮别人干活,要不就帮别人写写字,换取一些食物和盘缠。

这样的游学,对两个年轻人来说收获极大,他们一路上见到许多,又讨论了很多东西。就这样走着走着,他们在一天晚上来到了一处寺庙。当时,两人到这里已经很晚了,没有别的地方能去,就只好到寺内投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庙里的和尚热情招待了他们,毛泽东与萧子升看到寺内布置得整洁有序,房屋都清扫得十分干净,两人知道这里不一般,他们就想要见方丈一面。起初,和尚们不想让他们打扰方丈,可经不住两人请求,就让他们各自写了拜帖,然后送到方丈那里。

不一会儿,方丈接待了他们,刚一见面,方丈就直接认出了他们的身份。这让两人十分惊讶,原来方丈是根据拜帖里面的字迹与风格,判断字帖上的名字主人的身份。

显然,方丈是位高僧,这让毛泽东两人十分高兴,这次没有找错。两个人就与方丈聊了起来,方丈对这两个年轻人很有好感,接下来几天他们讨论了许多东西。萧子升与毛泽东喜欢谈论时政,经常在方丈面前谈起这些事情。

两个人多次展开辩论,他们的出发点相同,可一些观点还是有冲突的。方丈全程关注着他们,有时候还会用佛法帮他们解读一些思想。

就这样,到了他们该离开的日子,两人依依不舍向方丈告别。没想到方丈突然询问萧子升是否有出家的打算,萧子升一心想要报国,就婉拒了方丈的邀请。方丈听完,只是对二人表示,萧子升日后必然会为了他的道路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萧子升,方丈又询问起毛泽东对佛教的看法,毛泽东则表示无论什么宗教,都是统治者的工具。人们相信宗教,统治者就利用这一点,用宗教作为工具,维护自己的统治。听到毛泽东对宗教的见解,方丈有些惊讶,他随后表示佛教日后的发展,将取决于毛泽东他的态度。

多年以后,毛泽东又回到了这里,这座寺庙就是大名鼎鼎的密印寺。当年,方丈给他们二人留下的预言,后来都已经实现,萧子升为了自己的理想,选择到法国留学。留在国内的毛泽东,找到了自己的救国之路,他一步步带着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

可惜的是,他与萧子升由于理念分歧,两个人没能成为并肩作战的同伴。毛泽东经历了诸多的事情后,对宗教的看法有所改变,他后来没有强行干涉宗教发展,选择在政府有限干涉内,确保宗教不要成为祸害民众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