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西藏解放是中共中央的一贯方针,也是历史发展和大势所趋。

早在1949年9月3日,我国新华社便严肃指出:

西藏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国家侵略;西藏人民是中国人民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绝对不容许任何外国人分割。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坚定不移的方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国华和谭冠三率领18军先后领导了恒宝会战和成都会战,为成功解放大西南建立了巨大功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上签字

01 刘邓收到进军西藏的电报:让‘地主’去吧

1950年1月2日,毛泽东正在苏联访问,但此时的他却心系西藏,还给中央和邓小平、刘伯承、彭德怀、贺龙等人等人写了一封电报。

电报中,毛泽东明确指出:

由新疆和青海向西藏进军,既然有很大困难,则向西藏进军和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任……决定入藏的部队及其领导、经营西藏的负责干部等项问题,并立即开始布置一切。

刘伯承和邓小平收到这封电报,不由得有些犯难:到底应该派谁出兵西藏呢?

思来想去,他们认为第十军的战斗力最强,应该派他们去。令人遗憾的是,军长杜义德最近身体抱恙,不适合去西藏。

邓小平抽着烟,一边说道:“那就让‘地主’去吧。”

刘伯承一时间摸不着头脑,急忙问道:“谁啊?”

“张国华。”

刘伯承笑着说:“我也觉得让张国华去可行,那就让他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刘伯承(右)、邓小平(左)

张国华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事人才。他年仅15岁便加入红军,长征过程中曾与蒋介石的部队进行周旋,可以说是战功赫赫。那为什么邓小平又说他是“地主”呢?

张国华率领的第十八军,在这干部队伍中有大量的抗战勇士和老红军们。此外,还有很多做过地方工作的干部以及知识分子。

南京成功解放后,急需一批干部们接管。但当时的大部分部队正在打仗,根本抽不出人。刘伯承和邓小平便决定让各军随营队学校负责接管南京。

在部署大会上,当十八军随校整说该校一共有4500多人时,全场一片哗然。政委邓小平也愣住了,毕竟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其他各个军随校人数总和。

因此,就有人在私下说:“张国华将军如此富有,真是个‘地主’。”

于是,接管南京的任务便交给十八军随校单独承担,尽管后来随校编入五兵团前往贵州征粮去了,但张国华‘地主’的绰号却不胫而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张国华照片

邓小平每次提到干部问题时,也开玩笑说:“十八军的干部无须补充,毕竟张国华是‘地主’嘛!”

此时,张国华正在率领部队开辟川南新区,大量干部已经被派往川南各地担任县市领导,张国华此时担任了川南行署第一任主任,部队正在进驻防地。

1月8日,突然传来了刘邓首长的电报:

十八军就地待命,张军长以及各师主要干部速来重庆。

张国华赶紧意识到任务有变化,便赶紧快速赶到重庆。刚到重庆从曾家岩,刘邓便将毛主席要二野进军四川的计划让张国华提前说了。

在此期间,刘邓也认为十军军长去不去西藏,而应该让十军部队受张国华领导。不好绕弯子,他们便明确表示:让张国华在二野全部部队中任选3个主力师,组建成3万人的军。

见到张国华不说话,刘伯承问道:“你的考虑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张国华在进藏途中

张国华不由地陷入沉思,他心里很清楚,这样组成的军队战斗力没问题,但进西藏并非只是单纯地打仗。无论如何,他还是更信任自己跟随多年的老部队。

邓小平得知张国华的疑虑后,便赶紧给身在苏联的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没多久,毛泽东便立即复电:

同意刘邓1月7日电之进军西藏计划。现在英国、印度、巴基斯坦均已承认我们,这对于进军西藏是非常有利的。按照彭德怀同志所称四个月进军时间是从五月中旬,只要刘邓贺加紧督促张国华及十八军等部,在时间上是完全来得及的……

10月10日、15日,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中共西南局书记在西南局驻地(即重庆曾家岩)接见了张国华、谭冠三和十八军师以上的干部们,传达了党中央个关于解放自在那个的方针、决策和部署。

邓小平特意强调:“要成功解放西藏,必须靠政策吃饭、靠政策走路、军事和政治同时解决。”

此外,他还强调:补给重于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51年夏天,18军军长张国华和阿沛•阿旺晋美在进军西藏途中

02 张国华不顾丧女之痛,全力领导西藏解放

24日,中央命令成立以张国华为书记的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经营西藏的工作。

让张国华没想到的是,中央文件刚刚下发没多久,十八军中出现了大量逃兵,最让张国华痛心的,莫过于干部队伍中也出现了逃兵。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国华马上执行了毛泽东“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的指示,动员全军立即做好准备工作,其目的是为了统一十八军干部和官兵们的思想。

为了落实部队的思想工作,张国华特地主持召开军党委会议,发布和制定了《进军西藏工作的指示》,号召全军部队为保卫祖国边疆和解放西藏的人民立下大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50年3月7日,张国华在进藏誓师大会上讲话

张国华鼓励全军战士们说:“解放西藏,前往西藏建立党组织,完成统一祖国的伟大事业,这是一项光荣而又伟大的事业。如果西藏有一天被帝国主义分割,我国的西南边界后退到金沙江,我们恐怕在四川也坐不稳了。进军西藏的过程可能会很艰难,但我们身为人民解放后绝对不能坐视不管。”

张国华的一番讲话,将部队部分官兵消极的思想给消除了,从而让他们放弃了在川南安家的计划和打算。

接着,张国华便开始四处走访了解西藏情况的相关资料,广泛征集资料并进行研究。她结合我党和平进入西藏的职责,制定了《进军西藏守则》,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群众利益、加强纪律教育和宗教民族政策。

在张国华的坚强领导下,政策研究室很快成立了,主要以十八军副政委王其梅为首,着手对这西藏的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社会情况、风俗习惯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作为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

很快,政策研究室的成员很快便从20多人扩大成40多人,广泛聚集了了解西藏的人才智囊团。其中有著名蒙古族藏语学者谢国安和女婿刘立千、四川华西医科大学社会系主任兼边疆研究所所长连宅及其妻子于式玉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解放军为解放西藏修建公路

这个政策研究室仅仅成立两个月后,便成功编写了《进军康藏应该注意和准备的事项》、《西藏各阶层对我们进军态度之分析》、《美帝国主义干涉西藏问题之趋向和我军之对策》、《藏人的风俗和禁忌》等文件,一共军队制定进军西藏的政策作为参考。

在军队的广泛号召下,全军上下开始认真学习中央批准下发的《关于十项条件为和平谈判及进军基础》的文件,了解进入西藏的政策,全军上下掀起了学习藏语和生活高原化的浪潮。

张国华和全军战士们一样,开始认真学习藏语。此外,他还随身带着一本笔记本,上面记着简单的日常用语、西藏字母、韵母、藏汉文对照的各种日常用语和各种词汇。

为了招收干部、网罗人才,张国华主动要求进入西藏的二野司令部作战处处长李觉任命为十八军第二参谋长。

在张国华的努力下,原十七军宣传部部长夏川担任十八军宣传部长。张国华得知宣传干部乐于泓精通英语,便通过军委将其调到自己部队负责藏后的外事工作,将参加过红军的天宝同志从内蒙古调到了十八军。

此外,张国华还调来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藏族研究班的30多位学员。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藏语人,张国华亲自接见了他,和他们嘘寒问暖,召开座谈会,还在笔记本上写下他们的名字,还清清楚楚写下谁是团员、谁是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解放西藏路线图

后来,这些人感叹:“张军长可是将我们当成了宝贝,我们可一定要好好工作。”

紧接着,张国华还落实了道路交通、和平谈判、军事作战、经济补给、统一战线和缺氧防寒等方面的工作。

正当张国华准备进入西藏之际,他的女儿患上麻疹,但此时的他根本没有时间照顾。等到他开会赶回去时,女儿早已离开人世,去世前还不满3岁。

但张国华不顾丧女之痛,依旧在为准备进入西藏的事业四处奔忙。就在这时,西南政委决定任命妻子樊近真来西藏参与银行组建的工作。

见此,张国华动员说:“我们共产党员不能计较个人利益,去西藏这样的地方肯定困难很多,但党的事业更需要我们。”

就这样,樊近真不顾自己刚刚分娩20多天的虚弱身体,强忍着失去女儿的悲伤,加入了进军西藏的行列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张国华与妻子樊近真

03 张国华领导昌都战役取得胜利

1950年2月3日,副政委王其梅、参谋长李觉率领进藏先遣队先来了十八军进入西藏的序幕。他坚持和贯彻毛泽东“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要求贯彻落实中央民族政策。

1950年3月18日,张国华在四川乐山隆重举行了进军西藏誓师大会。会上,张国华郑重宣誓:坚决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让幸福之花开遍西藏。

随即,张国华便率领十八军主力踏上了进入西藏的伟大征程。7月初,为了执行与西藏那个地方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十大政策”,张国华特意来到白利寺拜会了格达活佛,格达活佛表示同意到西藏劝和。

不幸的是,格达活佛在昌都遇害身亡。在格达活佛的追悼会上,张国华鼓励部队指战员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呼吁大家和平将西藏解放。

但解放西藏的过程注定是艰难的,西藏地方当局为了阻止解放,勾结了帝国主义,在昌都驻扎了8000多人,其目的就是阻止人民解放军的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6日,张国华率领十八军正式发起了解放西藏的昌都战役。战争发起之前,张国华、乐于泓、天宝等人特地驱车赶到玉龙,争取到8000多头牦牛帮助粮食运输。

对于这场战役,毛泽东和周恩来都非常关注。还通过我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多次催促滞留印度的西藏代表团来到北京展开谈判。

为此,张国华采取了迂回包围和正面进攻相结合的战术,实施大迂回、大纵深的战斗行动。指挥部队在横断山脉间四处迂回,在冰天雪地中战斗。

他命令战士们严格遵守我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住民房、不进寺庙,对待藏军的俘虏不辱、不杀、不搜腰包,不动群众的一草一木,教育他们爱国反帝。

我军始终保持纪律严明,成功赢得了西藏人民的爱戴和信赖,还成功争取到驻扎在宁静的藏军第九代本德格.格桑旺堆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50年8月,18军军长张国华在康定拜望头人邦达多吉,解决进藏部队粮食问题

刚刚上任的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赶紧派人和人民解放军联系,命令守在昌都附近的2000多人放下武器。

我军进行了长达19天的战斗,先后进行了大大小小20多次战斗,成功歼灭了5700多敌人,俘虏了福特等美国、印度的特务,赢得了昌都战役的胜利、

战斗期间,张国华日夜守在电话面前,随时随地了解前线的情况,指挥部队进行作战。连续十几天都没有睡觉。由于长时间的劳累,张国华患上了高血压。

昌都战役的胜利,加速了西藏上层统治集团迅速分化。

04 实现将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的伟大誓言

昌都成功解放后,受张国华的派遣,担任昌都工委副书记的平措汪杰立即造访了阿沛.阿旺晋美,诚恳地和他谈了十几天,劝他和解放军进行和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十八军进军西藏

12月14日到14日,张国华主持召开了十八军党委联席会议和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和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讨论了前后藏是否统一、西藏解放后工作的大体设想等设想。

大家一致认为:前后藏应该统一。会议结束后,大家将讨论意见上报给党中央和西南局。

与此同时,五十二师师长吴忠、十八军副政委王其梅令阿沛.阿旺晋美尽快劝西藏和中央进行谈判。

阿沛.阿旺晋美看到解放军不住寺庙、不强占民房,不管是刮风下雨都住在帐篷,对当地人民秋毫无犯,十分动容。

他原本就主张西藏和中央进行谈判,更乐意为和谈的事情四处奔走。之后,他便联合昌都的40多位藏族官员给达赖和当地政府写信,恳请派相关人员前往北京进行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泽东接见西藏代表

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西藏地方政府接受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建议,派阿沛.阿旺晋美与和谈代表团在北京进行谈判。

同年5月5日,张国华不顾妻子即将临产,迅速回到北京参加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事宜。

1951年5月23日,张国华、张经武以中央人民政府作为全权代表,在北京怀仁堂参加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

协议签订那天,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听取了张国华的汇报,当他得知张国华是江西永新人,还曾经是王佐部下时候,不由得激动起来,亲切地称他为“井冈山”。

张国华和主席汇报说:“我们准备留下一部分部队,一边解决吃菜吃粮问题,一边开荒种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

谈到这次解放西藏,毛泽东还激动地说道:“好啊,你们真是办了一件大事。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但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实现协议。”

此外,毛泽东还详细询问了部队的生活思想状况,要求部队快速进入拉萨。

1951年5月25日,中央军委正式签发了《中央军委关于进军西藏的命令》。同年5月底,张国华经过成都、重庆,重新来到西藏,于6月25日来到甘孜。

经西南局和中央决定,西北军筹建的西藏工作委员率领的入藏部队称为“第十八军独立支队”,由张国华和谭冠三负责领导。

7月17日,张国华来到昌都,随后组建了一支进藏先遣支队,由王其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朝着拉萨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十八军进入西藏

8月18日,张国华收到邓小平关于下一步进藏工作的指示。当天,张国华在日记本写道:

邓政委 7 月25 日对西藏工作的指示 ,大意是 :西藏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一个“稳” 字, 要摸着石头过河,不忙于插手西藏地方工作或派遣大批干部,应大力开展争取达赖等要人的统战工作,组织精干的文工团队,广泛宣传和贯彻和平协议。进藏干部要精干,康藏公路要加紧修筑,按照毛主席说的西藏 “三年后改革”。

8月28日,张国华火速来看班干部部队从昌都出发,朝着西藏挺进。9月7日,张国华抵达丁青后,开始着手调查该地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召集39个地区的百户、千户举行座谈会,协调该地与拉萨当局的关系,并同他们共同协商进入西藏的运输工作。

紧接着,张国华指挥部队成功跨过怒江、跨过横断山脉,一路势如破竹,翻过了大雪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解放军进军西藏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张国华率领部队长途跋涉,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战,成功于1951年10月26日来到西藏首府拉萨。

当天,张国华受到各界群众和两万多僧俗官员的隆重欢迎。终于,张国华实现了将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的伟大誓言,我国也实现了除了台湾之外的祖国大陆的统一。

进入西藏后,张国华一共在西藏主政17年。而这17年,也是西藏经历巨大变革的十七年,也是他人生的最为辉煌的十七年。建国之后,很多将领都过上了和平的生活,但他却扎根西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72年,张国华猝发身亡。党中央得知此事后,赶紧派出专家小组进行抢救。在周恩来的指示下,专家小组连夜赶到成都,但为时已晚。

张国华还未满58岁,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得知张国华永远离开,周恩来紧急传达了三点指示:

第一,张国华同志的工作由李大章代理;第二,查清死因;第三,骨灰送到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40年,黄河支队在湖西,左起张国华、戴润生、邓克明、杨尚儒、郭影秋、李东潮、欧阳文、李贞乾、匡斌

3月11日,周恩来刚刚从越南回到北京,便马不停蹄赶到机场,迎接了张国华的骨灰。寒风中,周恩来手中捧着骨灰,眼泪止不住往下掉并说:“中央正是重用他的时候,他怎么这么早就走了呢......”

不久,中央即将召开解决四川问题的工作会议,周恩来询问毛泽东是否要接见当地的干部。按照毛泽东的习惯,他总是会满足大家的愿望,但这次却没有服从。

他只是拍了一下沙发把,神色变得严肃。过了好长时间,他才说道:“不见了,今后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虽然张国华早早离开了,但历史和人民记住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